<
>
 

 

開放平等的前衛精神
關於我們
對抗世界的進步 從而實現自己的進步
不是公園的「伊通公園」
隱地
伊通十年感言─冷漠的伊通、激情的公園
城市綠洲伊通公園
伊通「吧台」 分拆與匯聚的難題
無可替代的當代藝術空間─「伊通公園」二十週年誌記
伊通二十歲生日思想起……

城市綠洲伊通公園

文/林明弘1999

伊通成立十年以來,一直是這個受經濟所驅動城市中的一片綠洲;在這空間裡,藝術從侷限的資本主義邏輯中被釋放出來,像空氣一樣被呼吸著。伊通的目標一直維持著作為一個開放的空間,一個盡可能涵括且開放各種可能性與連結的空間。這個城市中,大部分畫廊對待藝術的看法,是一種從製造生產到販售交易的完整模式,而伊通為了新的可能,選擇在這模式中作部分且不完整的介入。伊通是一個藝術尚未被界定的地方,是一個提出問題而非提供答案的地方,是一個製造實驗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任何關於藝術的行為是如何在質疑、改變、與發生中繼續活著。

但如果把這些觀念先擺在一邊,伊通其實和任何一家台北的畫廊一樣,都面臨租金、水電、人事管銷費用等實際層面的問題,伊通的目標也一直持續地在如何維持生存這個問題上掙扎打轉;對一個視未成名年輕藝術家為投資風險的藝術環境而言,藝術的買賣在這裡幾乎是少而困難的。雖然藝術品的交易並非伊通這個私人空間所設立的目的,但是基於經濟因素的考量,伊通其實是非常需要有一個收入的管道來維繫他的現狀。

因此對伊通而言,能夠取得一種不以營利目的為考量的贊助資源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贊助往往會讓作藝術變成一種市場導向或大眾品味,而如何能在資本主義的邏輯之外,仍保有伊通自身不斷提出問題與可能性的實驗性格才是最後終極目的。為了要維繫這開放且隨時充滿可能性的『活』藝術,伊通確實需要得到相當的支持與贊助,而它本身比較特殊的性格,也是在於因為是一個私人經營的畫廊,所以任何贊助者〈單位〉對每次展覽保持明確的認知,並且有能力區隔商業與非商業喜好的差別是非常重要的;而如果要培養台北市的藝術環境,去保持並贊助像伊通這樣的空間便會是一項必要的課題。伊通和其他類似處境的空間對那些未來的藝術家而言,就像是台灣藝術的生命源泉,如果沒有像伊通這樣的空間來養成台灣的本土原創藝術,文化勢必會淹沒在商業潮流中,成為一種奢侈的舶來品。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