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伊通25」之後 ,吳垠慧
老字號藝術空間 伊通公園20年,吳垠慧

 

今年10月25日,伊通公園舉辦「從那之後:伊通公園25週年慶」聯展,近百位藝術家百餘件作品共襄盛舉,當晚,與伊通有淵源的藝術家和藝評家、長年「交關」伊通給予最實際支持的藏家、經常泡伊通的「伊通之友」,宛如年節返鄉湧入伊通,回歸最原始的面對面人際互動,彼此寒暄問候,熱騰騰的場面,予人回家般的放鬆、開懷與悸動。

迎接伊通25歲生日,「從那之後」是第一波展覽,接下來還有「禮物」、「25+1伊通跨年展」,為期3個月之久。
一連串的活動,固然有歡樂的慶祝面,實則為解決經濟困境的現實面。在出刊的11月號藝術雜誌裡,一張文字廣告上寫著「伊通公園25週年藝術認養計畫」,「長貧難顧伊通告急,上百位藝術家2,000件作品,請支持伊通愛護伊通,藝術需要你的認養參與」和「凡認養者可參加年終藝術限量作品抽獎,密切關注粉絲專頁活動」,署名「伊通生活空間」。

伊通分家嗎?

「伊通分家嗎?」在25週年慶募集作品的過程當中,傳出這樣的困惑。以往多由陳慧嶠負責的展覽事務,這次卻由劉慶堂出面號召,「伊通公園」和「伊通生活空間」的業務內容如何區別?

近兩年,劉慶堂將原本做為商業攝影棚的二樓,打造成「伊通生活空間」,除了有提供喝茶飲酒聊天的舒適木陽台,也規畫展覽,而原本三樓仍由陳慧嶠管理。因業務自理,兩個空間的事務屬性頗為接近,才引發「分家」傳聞。

談及伊通生活空間的構想,劉慶堂的界定是,一、展品要能賣錢,二、生活空間要營造成「生活化、聊天無拘束的對話場域」。2000年伊通拆了吧台,「吧台原是為了促進溝通,結果我們為了它常搞到半夜,弄得很累,變成負擔後就拆掉了,過了一段安靜的生活,結果越來越安靜,來的朋友越來越少」,劉慶堂說。

究其因,曾是伊通主幹的藝術家紛紛躋身主流與學院,人忙走動少,但另一方面,劉慶堂認為伊通的「潔癖」傾向,多少也阻礙來客的意願,因此期待透過伊通生活空間喚回曾經擁有眾聲喧嘩、有人情味的伊通特有氛圍。

但外界比較關心的是第一點「展品要能賣錢」,涉及了即至25歲的今日,伊通仍面臨「藝術不變,但貧窮依舊在」的困境。一直以來,劉慶堂是伊通的經濟支柱,過去他以商業攝影支撐伊通的營運,遇上轉型數位攝影不順利,近年幸而仰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展演空間補助,卻仍入不敷出。為了解決財務缺口,現在他寄望定位「類商業」模式的「伊通生活空間」,希望藉由這塊收入繼續支撐「伊通公園」這塊「家業」。

過了20多年被錢追著跑的日子,劉慶堂不願就此放棄,「伊通現就像酒才弄熱而已,我希望做下去。」「伊」路走來,伊通為台灣藝壇孕育不少中堅份子,看著他們在伊通萌芽、綻放,成熟的果實卻被別人收割。伊通向來和市場保持一定距離,無論是刻意或非刻意,市場也不是伊通成立、存在的主要目的,「藝術形式與市場之間的曖昧,以前看來有點美感,現在卻變得很冏」,劉慶堂不諱言表示。

給予藝術家支持

「伊通的形象好,一直是財務出問題,長期下來大家都會疲倦」。20多年來,無給職的在伊通打點的陳慧嶠,與劉慶堂內外配合,「在這裡什麼沒看過、沒經歷過。」近年她架設「伊通版」的台灣藝術家資料庫,以個人力量維繫這項龐雜的行政工作。

陳慧嶠最感驕傲的是,雖然伊通只能給予藝術家「最簡單的支持」,但在此參展的藝術家無不全力以赴,「在伊通,你要面對的是圈內人的檢視,這裡扮演的是文化累積的角色,雖然藝術家最終都得和商業交手,但這裡你可以單純思考藝術本身。」然而,面對總是透支中的財務困境,陳慧嶠坦言疲憊,琢磨著伊通的下一步,「伊通的態度和作為始終沒變,但未來要變成像商業畫廊那樣嗎?如果要那樣的畫廊,不缺伊通。」

1988年成立以來,伊通已成為台灣美術界最浪漫與傳奇的一方景致,她不僅達成由藝術人闢建「自主性演示櫥窗」的初衷,也為後起藝術家樹立一面標竿,讓更多藝術人有勇氣邁出腳下方寸,打造藝術人自發性經營的空間,同時也為國內外連結的窗口。

只是,這一晃眼也25年了。過去滿腔熱血的藝術青年男女,而今陸續邁入50歲人生大關,過去談的是藝術話題,現分享更多是的養生經驗。伊通要如何展開下一步,取捨之間均非易事,但可想見的是,倘若少了伊通,會是多大的損失與空洞。然後,想起寫在1996年「伊通10年」的一段話:「一棵樹靜止不動,另一棵樹向前移動……我們感興趣的是一切均未被思及的、長程的、遙遠的未來……」。

(今藝術雜誌,2013.12月,255期,p150-151)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