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藝術在那裡﹖,陳文怡

 

文/陳文怡.1993.01.02工商時報

老、中、青現代藝術家有感而發,如果台灣社會長久以來一直在生病,那麼,「藝術」在其中也不可能長得完美。
12月23日夜晚,一群現代藝術家聚集在伊通公園,半正式地舉辦一場座談會,主題是探討台灣現代藝術家面臨的困境。與會者有前輩藝術家蕭勤、中青輩藝術家陳世明、莊普、程延平以及近幾年方留學回國的年輕現代藝術創作者顧世勇、朱嘉樺、陳愷璜、湯皇珍、黃文浩和蔡祥永、黃海鳴等人。由於在座者大都有相通的美術學養訓練和西方文化學術背景,因此,座談會所有內容都不離二個主題。一是在國際化潮流之下,受西方美學訓練的中國藝術家如何在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衝擊中建立自己的體系﹖這牽涉到藝術創作所表達的內涵和深度問題。二是許多受到西方文化薰陶、思想洗禮的現代藝術家回國之後,卻在這塊存在著諸多病態現象的土地上,找不到自己可以扮演的生存空間,甚至懷疑在這個凡事講究利益、經濟交易價值的環境中,「藝術」是否存在或是否有存在的可能性。
事實上,不僅是提到藝術在台灣發展的生存問題,就僅以每個個體成長的經驗舉例,都絕對與台灣的政治問題密切相關。而另一個宰制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始終在政治操縱下的僵化教育和官僚體制。尤其甚者,破壞台灣國際形象和社會風氣的是近幾年以經濟掛帥、個人私利的金權主義,這些都成為彌漫在台灣天空下的濃煙瘴氣和每天所呼吸的污濁空氣相混並存。
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現代藝術家不免自問:「藝術」被放在哪裡﹖美術館嗎﹖畫廊嗎﹖還是市場上的交易行為中﹖然而藝術所包涵的真善美的精神和價值難道與日常生活無關﹖在今天已是「衣食足」的富裕社會條件下,人們關心的為什麼還是物質﹖而不是生活品質﹖
另一方面,藝術家是否真正了解他所創造的藝術,背後關心的是什麼﹖「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在國外已經玩了七十年,甚至已有一些像「現代藝術已走到盡頭﹖」「現代藝術死了嗎﹖」的質疑,然而在國內卻還剛剛上演,雖然引進了有十多年,也投下許多先驅者和耕耘者的探求和研究,但是到今天願意開放視野、能夠欣賞批評的人口又有多少﹖若是如此,現代藝術在台灣具有何種意義﹖台灣藝術家只是學習、追隨西方人早已創作過的材料和觀念加以轉換﹖還是他們有更深的表達意涵和批判理念,只是台灣社會大眾過多關心政治權利和金錢消費,而已缺乏對藝術的好奇和辨賞能力﹖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