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築
Chen Shun-Ch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網站連結 link


迢迢路上,搜索枯腸-陳順築,一個拾取記憶斷片的旅人


觀看陳順築這二十張照片的過程,就仿似由他親自作導遊,帶我完成一次視覺之旅。作者稱這批照片是他在二十年攝影長路中擷取的黑白照,而它們雖攝於不同時間和地點,如今卻形成一個仿佛具有連續性的單元。我們相信這次的「擷取」,有意無意間已反映了作者二十年來攝影路上的心路歷程,而作者自己為這次展覽所定的題目-「迢迢路」,表達了這批照片的情感主調。

當觀影者的眼睛瀏覽著一張一張順著次序的照片時,遊歷就開始了,瀏覽以框為單位,卻迷失於焦點與刺點之間,每張照片映入眼廉,觀影者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在搜索、移動,尋找可停駐的空間,卻發現除了不完整和散落四周的物象外(如1994-3的狗尾巴、2003-1的坑渠蓋),就是一些只具幾何或構圖功能的線與面(如1998, 2003-2與2001-3)。框內的世界,只剩下些零散的碎片,碎片刻意又不經意地散落在框內與框邊,說它們「刻意」,是因為每一個框都顯示一種結構和佈局的用心。然而,說它不經意,或許是因為它們往往又流露著一種抓拍的隨意感(如1997, 1998, 2007-2)。這種對結構的關注,顯示作者自身與建築的微妙關係,框內看似平面的「點、線、面」世界,卻表現了一種獨特的建築感和空間感,部分照片甚至以一種近乎巨碑式的宏大氣勢來呈現空間中的細節(如1994-2, 1999-1, 2001-1, 2003-2)。

作者視物象為框內結構部件,用心設計和擺放,它們的位置、對比、明暗度、清晰度,甚至呈現多少面積等,在框內都有一個互相承托和協調的關係,正是這「碎片的關係」,讓觀影者的視覺經歷一次不尋常的觀看旅程。當觀影者在觀看每張照片時,因著框內散落的斷片,不得不開展一次視覺的移動和遊歷,然而,在對焦與失焦,焦點與刺點之間卻搜索無功。他們的眼睛在這些碎片的前後推移或上下往返間,跟隨作者走了一趟,在搜索著焦點時卻被刺點所傷(如1994-1, 1997, 1998, 1999-2, 2001-2)。正是這種視覺的迷失和無法安頓,使觀影者經歷了作者的頓挫與想望。

說作者用心設計和擺放框內碎片,並不是指他刻意計算和經營每一張照片,好像一些「造」出來的照片般;筆者反而更相信,二十年來的攝影歷程,除了訓練了作者一對銳利的眼睛外,也令作者掌握了一種如何展現自己情感和世界觀的方式,作者對「攝影框」的敏感,加上其獨特而執著的觀點,使每一個框內的世界能自存自足。這樣,我們就更體會到,為何這批作品,以景為主,又非以景為目的。框內的物象,即使是在一些構圖較傳統的照片(如1993, 2002, 2004),其存在目的也是要展現一種觀看的方式,而非為了呈現物象自身。

若說這些照片是作者於迢迢路上拾取的記憶斷片,那麼這些框內的碎片就具備符號意義,它們是符碼,正如作者過往一系列以磁磚現成物創作的作品一樣,它們有待觀影者的解讀或解碼。例如1994-1,框內是肖像的大頭及其背後的白雲,而本是焦點所在的肖像面容,卻因失焦和失光而「面目全非」,觀影者不得不從失望或迷惑中仰望她上面的白雲,這個視覺的遊歷路徑,令筆者聯想到作者之前的磁磚作品,包括《運動會》和《黑髮的母親》等,本應為焦點所在的肖像面容,卻被印了黑髮的磁磚所覆蓋;運動會中不重要的雲朵,卻用框鑲起來,使其有了「不朽」的光環。至此,作者在拍下這張照片時的心境,就承載了「記憶中無法承受之輕的浮光掠影」。

迢迢路上,搜索枯腸!一個企圖拾取旅程中記憶斷片的旅人,隱沒在照片的背後。綜觀這批照片,視覺元素表現出一種漂泊感,而框內一個個或一組組的符碼,究竟指向作者的記憶,還是他對自己作為「捕影者」並「留影者」那種與流光歲月交手後的心境?這就留待讀者自己去玩味了。

(撰文:艾阮)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