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築
Chen Shun-Ch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網站連結 link


給順築的信-潛像的迴返
文 / 姚瑞中

1992年,第二屆台北攝影節大規模開展並首度舉辦新人獎,當年我幸運獲得首獎,正式進入攝影創作之途,1993年的台北攝影節藝術特別獎頒給了順築,評論家吳嘉寶甚至以「都是陳順築惹的禍」(註1)為題,對攝影定義與評選方向展開激烈討論。 90年代的美術界是個大破大立的時代,本土化思潮席捲,大家都在尋根,藝術家都試圖創造自己的藝術語言,當時有一批年輕攝影家以複合媒材或裝置手法展開全面性的影像實驗,與傳統定義下的攝影分道揚標,二十年後回頭看這波潮流,若視 1993年順築獲得的這座獎項為分水嶺並不為過。

因為四處展覽而與順築時常碰面,後來在世界各地一起出國參展機會也不少,足跡遍佈巴黎、布里斯本、溫哥華、光州、布拉格...,雖然順築的作品看似憂鬱,但私底下的他倒是挺樂天的,有他同行的旅程總是少不了歡樂。順築個性溫和浪漫、念舊而不老派、感性且幽默,每次見面都調侃我是台灣當代藝術的「瘋狗浪」,無論是音響、車子還是吃穿,皆十分講究,與我不修邊幅的形象天差地遠,但對攝影見解倒是有志ㄧ同;對我而言,他不但是品味出眾的大哥,攝影造詣深厚,在 90年代的新攝影潮流中更是特立獨行的先鋒人物。

然而順築的作品並不ㄧ定非得使用攝影,偶爾也會搭配使用ㄧ些物件,除了表達鄉愁與原生家族的思戀之外,「緣」這個概念更是串起了一切,順築用其父親遺留的家傳舊底片進行再創作,攝影家本人並不進行拍攝,倒是挑戰了所謂攝影家的定義。因為我向來都是自己放大照片,約莫在 2002年底經順築委託,用這批舊底片進行大尺幅照片的放大作業,拿到這批表面發霉、刮痕累累的黑白底片,起先還很遲疑脆弱底片能否經得起長時間的放大光源,順築不但仔細講解底片中人物的故事,反倒要求保留底片上的所有損傷,並指示部份細節需加減光度,說話速度溫柔而堅定,於是我決定放手一搏幫忙。手工放大大幅照片的過程很辛苦,ㄧ張 40乘 60吋的照片,光是測量曝光時間就要好幾個小時,通宵放大也只能放幾張,獨自坐在漆黑暗房面對牆上緩慢曝光的負像,計時器一分ㄧ秒地流逝,當顯影完成出現人物影像之際,時光刻痕顯現於斑駁肌理之中,有一種無法形容的靈光存在。當我前往深坑工作室攤開照片共同檢視時,藝術家對作品嚴格要求的本性表露無疑,退件重放是家常便飯,就這麼來來回回放到順築滿意為止,之後經過藝術家崁入印有影像的瓷磚,這就是後來著名的「四季遊蹤」系列。

雖然都屬於「伊通公園」當代藝術團體,但有好ㄧ陣子各忙各的,我倆也先後成家立業,聚會時間反而不多,約莫二年前驚聞離癌消息,暗怨命運老是捉弄才子佳人。最近見到順築是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共同擔任評審,他忍著病痛老遠從新店前往高雄,臉龐雖消瘦仍認真看著參選作品資料,聲音微弱地與大家熱烈討論,見到優秀作品,雙眼會變得炯炯有神,彷彿生來就是為了攝影而活。沒想到後來的國美館五年級刺客列傳展覽,竟是我倆此生最後ㄧ面,尚記得我的作品正對面就是順築的另ㄧ件大作“風中的記憶”(2004),這是ㄧ張兒時與家人合影的巨幅攝影裝置,只見瘦弱的順築默默地望著照片中抱著他的母親,上百張單幅拼成的黑白照片在微風中緩緩飄動,地板上的彩色塑膠花照片似訴說著永垂不朽的情意,我在ㄧ旁遠遠觀望,多麼美好而令人動容的一刻啊!

希望脫去肉身束縛的順築,能再次回到照片中父母溫暖的懷抱。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Issue 14,2015)
------------------
註1. http://www.fotosoft.com.tw/book/papers/library-1-4003.htm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