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德
Lu Ming-Te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網站連結 link


回歸或是突破—從盧明德的創作脈絡閱讀新作「新山海經」
文 / 孫曉彤

如果春天忘了過冬/如果彩虹忘了自己的形狀/如果香蕉園的鳥不再回來/如果動物們不再說話/如果我是島嶼,我會隨著洋流漂行。……

這不是哪位詩人的詩作,這是藝術家盧明德最新繪畫創作的標題——如果說要為他這一次即將在台南加力畫廊發表的個展「新山海經」標出幾個關鍵字,那我想會是:充滿浪漫幻想圖騰的個人式敘事。

浪漫或幻想,其實和我過去認知中盧明德的作品不太相關。1950年出生於台灣高雄,現年超過60歲、創作年資超過30年、加上因投身高等藝術教育多年而桃李滿天下的他,早已是藝壇公認的「大老級」藝術家,但也許是盧明德一貫低調的行事作風,使得在網路上有關他的資料或藝評並不多,能搜尋到的大多也是他早年創作的複合媒材與空間裝置的作品,加上他近年在高雄師範大學創辦了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總而言之,一時之間真的很難讓人把他和繪畫聯想在一起。

「新山海經」系列,我認為是形容自己「總是試圖在突破界線」的盧明德,近年來對於自身創作模式的、一種有意識的突破行動,「把我的想像力,通過我的手畫出來,能夠達到什麼樣的地步?這是我一直在試驗的。」盧明德說道。問他為何會想要在這個時候「重拾畫筆」,盧明德笑說是自己年紀大了、想要反璞歸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與其說繪畫是藝術家一次對於自我既定風格的再突破,倒不如說是在歷經了一趟長達數十年的跨領域藝術之旅後,一次具有回歸和反璞歸真意味的創作實踐。

1974年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盧明德說自己「本來就是畫畫的」,後來接受廖修平的建議,1981年負笈日本筑波大學藝術研究所,也是從此時開始,盧明德開始大量地接觸到「綜合造型」的藝術概念,從而將對於平面繪畫的關注,跨度到綜合媒材與複合媒體的領域,從他1984年的〈筑波記憶Ⅰ〉和〈筑波記憶Ⅱ〉中,就可以明顯看出藝術家在創作觀念上的跨度——前者寫實地以鉛筆描繪幾個有石頭的物件,而後者則將真實的物件直接展示出來,兩相對照的是造型和媒體之間的辯證關係,而此也成為日後盧明德實物與繪畫並置之藝術風格的濫觴。

90年代初,盧明德援用了新約聖經中關於啟示錄的章節,結合生物進化史教科書中常見的骨骼和動物圖像,發展出「進化&啟示」系列,將感性的神話與理性的科學進化論,以圖像象徵的方式運用在同一個畫面中,視覺上的拉扯張力帶來的是更多思索的空間——藝術家並不提供唯一的解答,而是釋放出符號被解讀的各種可能。到了90年代中後期,盧明德在符號方面的探索,又加入了對於環境議題的關注;事實上,在1989年參展日本「原‧ARC美術館」所舉辦的「台北訊息展」時,盧明德便開始思考環境的議題,然而此脈絡卻一直要到1994、1995年他的「飜案屋」系列開展時,才有比較清晰的脈絡呈顯出來。

飜案屋原意是「改編故事的職人」,強調的是藝術創作也有改編人生劇本的意味。他將蒐集來的、一些象徵人工或自然、以及一些生活物件同時擺放在展場中,時空的錯置與荒謬感,彷如一個虛擬的異境,回應的卻是藝術家內在對於所處世界的最真實觀照。延續此一主題,盧明德在2005年發表的「潮間帶藝術偵測站」繼續使用了跨領域媒材,以動物或植物為元素,鋪展同時兼備平面圖像與立體空間的複合裝置。

綜觀盧明德的創作脈絡,不難發現,雖然他不斷在作品形式上追求更大幅度語言與手法上的跨越,然而其內在的脈絡卻始終是一貫而具有延續性的,其中有一個鮮明的特徵在於,盧明德擅長將兩種看似調性極端的元素,以並置的方式,尋求出其間可能的連結,甚或是透過衝撞,讓兩者激發更大的藝術能量——例如80年代中期的實物與繪畫、90年代的遠古神話和當代科學、之後的平面圖像與立體空間等。

在盧明德即將發表的「新山海經」系列中,雖然在運用的媒材(繪畫)上,似乎不如過去(複合媒材)那麼具有外顯的「衝撞性格」,但從他整體的創作脈絡中,我卻認為這反而對盧明德而言是一項更具挑戰性的突破——就如同他所說的:「不同的領域有其不同的秩序,如果你已經清楚了某個領域的邏輯,那麼就應該要換一個領域繼續研究。」如果對於盧明德來說,藝術創作的挑戰就是不斷的破壞而後建立,那麼「回歸」到平面繪畫這個行動,某種意義上也宣告了他再一次自我突破的決心,而如此的「回歸/突破」,也反應了他現階段人生的思想轉折。

會選擇以《山海經》作為繪畫新作的起點,盧明德自言是因為受到它「既古又今」特色的吸引——《山海經》是古代的神話故事,其中描述的許多神獸奇物,幾乎都是不存在於現實、只存在於幻想中的;這種介於真實與虛幻間的圖騰,恰好符合盧明德對於當下「虛擬」世界的觀察。因此,他援用了《山海經》中許多動物和植物的造型,讓牠們成為畫面中的主角,再透過藝術家的安排和佈局,在畫面中上演一幕不存在於《山海經》中的「新山海經」場景。

坦言過去自己在作品中「很排斥文學性和敘事性」的盧明德,在這一系列的繪畫新作中,同樣「一反過去」地大量運用這兩種手法,除了在畫面上大量出現許多裝飾性的視覺元素外,在作品題目上,盧明德也展現出難得一見的浪漫詩意——就如同本文開頭所引用的那段文字,就可看出盧明德在這方面與過去迥然相異的調性,問他為何選擇以這麼多的「如果」作為標題的開頭,他說是偶然間聽到一首新移民所吟唱的民謠,每一句歌詞的開頭都是「如果」,因而觸動了他以此為作品命名的想法。

而論及「新山海經」系列的最初起點,盧明德說自己忙中偷閒,經常隨手在零碎的紙頭上速寫、或畫一些看似無意義的圖騰,「在畫那些東西的時候,我的狀態最自然、也最跟著感覺走」。這種隨心所欲的自由感,顯然讓一直以來習慣理性思考的盧明德深深著迷,於是從2010年開始,盧明德試著將這種的狀態應用到大幅的的繪畫創作中,這次他選用的是最純粹直白的的黑色簽字筆,以近乎漫遊的方式,在空白的畫布上勾勒出那些不存在的神獸和多層次交疊的空間,偶而畫面上被敷染上淡淡的顏色水粉,觀者的眼睛就在這一片充滿幻想情調的畫面中不斷遊移,而故事的情節也將隨之因人而異地鋪陳開來。

「所有的藝術其實都是在處理人的問題,」盧明德說道:「只是因為藝術家會害羞,所以就用動物和植物來隱喻;而且有的時候,如果太直白了,反而會讓人專注在情節,而忽略了藝術性。」自嘲過去的自己比較「悶騷」,目前年屆耳順之年的盧明德,顯然已經卸下偽裝,以委婉的姿態,在創作中展現他個人獨有的浪漫情壞——這是一種藝術風格上的跨越,卻也同時是藝術家本性的回歸。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