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文
Chang Nai-We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張乃文的不是東西
文 / 黃建宏

今天去看了張乃文的展覽 不是東西
在作品構思與現場佈置的完整度上 都顯得相當成熟
但其中讓我感到最為特別的卻是一種在地性經驗的回返
當然為了進入這一課題 首先可能要先擱置一些我們習慣的
高來高去的想像 因為這些高來高去的想像常常不過是假想西方主流並以為合法繼承之後的一種虛幻
所回返的是一種文化經驗上的準確深度 一種極其台式的深度
但這深度無法用膚淺或深刻這種裁決姿態來述說
而這深度事實上又透過語言來建構與刻度
乃文的作品是屬於語言層次的jeu(遊戲或說鬥陣)
一種來自中國石雕的佛教語言 一種來自於西方傳來的各種知識份子式"傳說"
另一種 便是陰刻在泥牆上的"iron-y"
他實驗的是將雕塑既存的編碼進行層次的分化
先不要太快地斷言當代藝術已超越石雕範疇的討論
因為當代性的發生本來就繼承了後現代在取消單軸線歷史辯證之後的所有問題
相反地 常常我們其實是回到重新模擬或擬仿中 去發現當下的無法再現
所以 回到這種單純且清楚的出發點 往往才得以體現自身當下的"獨特性"
無厘頭真的足以引領我們跨越到當代性的創新嗎
這裡在語言層次上的有趣並非來自於無厘頭
而是在回歸內在文化審視下的"無法不無厘頭"
換言之 楊茂林的作品成功地再現了"不是東西"或說無厘頭的再現
但乃文的作品事實上已經脫離曾經歷80年代所持有的對於"驚愕"經驗的追求
而是90年代中之後的一種新理性時代
一種並非啟蒙而是重新檢視的理性時代
當我們在Lacoon的造形語言中看到雲紋的肌理 當Lacoon不再掙扎而站得像孔夫子
還拿著一跟柺杖 然後有一雙機器人的靴子(這有點突兀)
我們在一種無法深入的知識意涵中滑行出一種不是東西的尷尬
但由於這尷尬又來自於總是不是自己的"他者"
我們在自己的笑聲中 發現自己既擁有很多卻又空得自由
但這種自由的笑容或莞爾 又並非讚許 而是自嘲
兩隻大手 一隻或許來自佛(bd.) 另一隻可能來自神(theo/dieu)
兩支大手 一隻彷彿探入尾端兩隻小腿之間 另一隻卻變成鼠人的屁眼
我們在鷹架的平衡與上升中 這成了永遠無法擺脫的慾望意境
故事 來自於知識 卻又是未被論證的知識 因為它們長久以來都與理性無關
而總是成為慾望的藉口 就像羅漢果也可以被抽空為精緻的禮盒(不知能否成為我的中秋禮盒)
台灣的悲哀與痛苦就在這不是東西之間
但這東西的假想與無法生根 讓台灣更為慾望地活著 因此生猛
乃文的語言遊戲說的可能是 或可以是一種尷尬的遊戲與處境
是否玩笑或反諷會成為這無法存在的存在狀態
一些人總是笑著 沒有心地無端地殘忍地笑著
另一些人 自命清高地吐著 有心地蔑視著身邊的人
這些 沙特都寫到了 只是他沒想到這裡出現的是無厘頭
而不是虛無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