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克文
Kevin Y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形式辯證與歷史演譯
文 / 江衍疇

游正烽的作品和往年比較,差別之處相當明顯,主要的是他改變了解構抽象的表現方式。

此間的評論一直將他歸入九O年代泛解構主義的範圍,認定他的作品是一種現代抽象史觀的編集,試圖透過既成形式的對話,進行抽象理論的辯證。現在這種辯證的樣式有所改變。以個人的思想發展而言,或許進人了某種回溯反芻的過程,我們卻意外的看到了歷史的原初樣貌。

作品(07-1999 Huiles sur toile,126×248cm)宛如帕洛克(Jackson Pollock)名作〈回聲〉 (ECHO,1951)的重現,一樣的比例,隱約混合著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和克萊因(Yves Klem)。這讓人回想到畢卡索的(草地上的午餐),創作者回到歷史的某一刻,從某一個定律著手演譯或從某一個碑銘重新起讀,再次整合自己。

作品(8-2000 Huile sur toile l20×60cm)、(04-2000 Huile sur toile 81×60cm)看到了類似的思索。這些畫面進階簡明,彷彿雷哈特(Ad Reinhardt)和霍夫曼(Hans Hofmann)的對話。有如管弦二重奏,精細的色調微差,筆觸引起的空間漸層,和黑色基調、矩形畫面混同在一起,鳴奏出輕快的小品。

在這裏我們看到龐大的解構舞台逐漸拆解,不再演出複雜的史詩。主角們開始串場獨幕劇,排列出不同的身段和口音。這是否意味著創作路線的改變?作品的形式足否瀕臨了一個瓶頸?或者說,來到了另一層轉換的界面?

長期以來,解構主義創作存在著--個有趣的議題:作品的形式究竟是甚麼?它的語言模式又是甚麼?以強調學術引證的內容來看,作品的形式其實是種編寫、是種辯證;而創作的語言則是句型、是種語法(Syntax)。

這種語法構架出絕對抽象的形式,拒絕一切的隱喻和典故,表現出唯物的理性特質。這是解構思想形式引證的基礎,所有出現在繪畫中的形式都是文字(word);所有出現過的典故不過是索引(Index)。

歷史的歸結也好,學術的申論也好,採證所需因此而起,對話和演譯也因此而生。然而創作終極是否只是一種編寫呢?藝術解讀能否一直停留在形式的辯證之中呢?這關係到評論的抉擇、或許說,關係到時代的進程,我們期望藝術創作、觀念思想演化到甚麼程度。就像這些出現過的抽象文字一樣,五0年代的抽象樣式,它們留下的時代語意還有多少,還能怎麼詮釋。

游正烽當然明白這個事實。從基本的觀念來看,以語法完成形式的創作方向是不會改變的,然而撰寫的句型已經不同。將繪畫回歸原點、重新思索抽象意義的作品開始出現。而同時,思變的觸角伸向更寬廣的抽象世界。

最重要的轉折在這裏:離棄平面的範疇,擴大解讀抽象元素,包括立體構成,空間界定和材質物性。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五0年代抽象繪畫所引發的所有議題,包括六0年代七0年代出現的材質藝術、觀念藝術,游正烽回過頭來再度辯證。

這又是個龐大的論文題目,足夠創作者進一步探索,向長期的思想路途前進。至於作品的觀賞者,除了理解另一形式的辯證法則之外,也不妨從史觀回顧中再度回味抽象藝術的成聚過程。

(2001.5)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