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婷如
Shao Ting-J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邵婷如的諷刺漫畫藝術
文 / 朗.庫克塔

邵婷如那充滿嘻戲卻嚴肅議題導向的敘事藝術,假設人類的貪婪、貪食與懶惰都有可能得到救贖。 我相信這是基於一種本質上的樂觀,基督教式的辯證法與訊息提供了希望,同時也指向現今社會的所有重大問題,如:自然環境的破壞、日常男女貪得無厭的胃口、強權欺壓無權與貧困、信心的動搖等。像這樣的主題在她象徵性的雕塑作了實質呈現,詩意的作品標題也充滿優美的文學意涵,如2002 年的「遇見宇宙美麗的綠光」一件大型黝黑肥胖的人塑,有著大腳、細小的頭、沒有五官的臉,專注擬望著他手中一位白色小天使。1998年的「仰望與殘伐,在世紀末交疊相迫2」,由八個同樣也是細小頭像的胖人塑體操手,採取如圖騰柱的姿勢,堆疊站在伸長手臂的小人塑肩膀上,八個人塑彼此支撐著,銜接一起形成合諧的結構。

基於人道主義的本質,邵婷如是在處理人類的軟弱與力量,如她那件最龐大也最具戲劇性的裝置藝術─1996年的「關於人類共築的夢,在墜落前,合力挽起,共舞在下一個世紀」,我很榮幸親眼目賭這件在美國與加拿大巡迴展出的作品,當中12位嘻戲的人像形成一個網狀,獨自站在像梯子的鐵架上,每一個人塑手上握著繩索支撐著一張巨大編織網,中間有顆即將墜落的沉重陶心,這些悲喜劇的人偶處於一場揶愉的劇碼關係,暗示著默默無名的人們與各形各色的人們,還有摔躺在網內的心,互相牽連著 ,彼此似乎想加以拯救。

這件「關於人類共築的夢,在墜落前,合力挽起,共舞在下一個世紀」與2002年的「七十七次溫柔的警告」,1999年的「仰望與殘伐,在此末世紀交疊相迫2」,以及2002年的「我看見心靈在黑暗中奔逃的各種姿態」,這些作品既是裝置藝術,也是觀念藝術與造形藝術,更是一連串比喻的結合,充份激發思考的概念創作。三度空間的舞台陳述,藉於大型尺寸的表現,連最不經意的觀眾都會被吸引,明顯易見的趣味結合著嚴肅教寓性的內容,愉悅的文學標題彰顯出整件作品的內在意涵。

邵婷如的肥胖人塑並不是描寫獨立的個體,也不是對名人或是聲名狼藉人物的描繪,而是呈指一般普羅大眾,當這些互相牽連如奇特漫畫似的滑稽人類或天使群聚時,其實那正象徵著虛構可笑的某些社會實象。

邵婷如的人塑是顯著的原創藝術,正如哥倫比亞的畫家佛南多.波特羅(Fernando Botero)也像挪威的畫家奧德.那頓(Odd Nerdum),或是義大利畫家米摩.波蘭迪諾(Mimmo Paladino) 還是美國畫家里昂,葛魯柏 (Leon Golub),他們都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原創人形,在其豐富多樣的的作品裡描寫著社會上獨特怪異的身份角色,其中大多伴隨著黑暗的含意及具有爭議性的暗示。

在陶藝的範疇裡,邵婷如的人塑當與某些具象雕塑共同比擬,特別是那些充滿自由表現性的作品,如奧地利的剛蒂.迪斯(Gundi Dietz), 波蘭的安娜.瑪莉卡.薩摩斯卡(Anna-Malicka Zamorska), 愛爾蘭的克萊兒.古尼 (Clare Curneen),法國的喬治.詹可拉斯 Georges Jeanclos, , 英國的克里斯提.布朗(Christie Brown), 與美國知名的陶藝家維拉.費(Viola Frey), 茱蒂.莫內里斯(Judy Moonelis), 賈斯丁,諾發克(Justin Novak)與艾斯特.島津(Esther Shimazu), 以上每一位陶藝家都具有舉世公認的風格與獨一無二的原創造型,作品內容的表現和邵婷如一樣都是屬於暗示性的,藉由誇張的人像風格,表現特定的敘事藝術與逸事的主題。

至於足以對比邵婷如那些帶有社會評論內容的大型陶藝裝置藝術,我則聯想到美國藝術家茱蒂.芝加哥(Judy Chicago )1979年的「晚宴」,作品內容充滿著對女性主義的功頌,日裔加藉犬塚定志,那件頗受大眾注目的「異種」,還有希臘藝術家馬羅.科羅斯帝(Maro Kerassioti)的 「在林間」,有關保護歌頌森林的作品。

當我參觀紐約惠特尼美術館時,有兩件館方永久典藏的組裝作品,因不同的理由讓我想起邵婷如的雕塑。第一件是亞歷山大.柯爾達(Alexander Calder)的「馬戲團」,這件由網子與木頭所組合可移動的大型作品,描寫著馬戲團的典型生活,由於作品本身充滿歡愉的特質以及純粹的趣味性,它可能是館裡最受觀眾喜愛的藝術品。另一件是由克里斯.布頓 (Chris Burden) 於1994年創作的「美國的黑暗時刻」,這件由小型袖珍錫人所組裝的作品,描繪著有關警察與罪犯之間都市暴力的悲劇,用著極小如玩具的手法陳述美國「黑暗時刻」的當代情景。這兩件作品的呈現方式同時揭露邵婷如雕塑內涵所蘊含的主題:嘻戲與危險的暗示。

邵婷如的作品不僅記錄著人性的黑暗面,卻包容著更明亮,更幽默,更積極,甚至含括結合天使潛能的人性本質。 對於她說故事的才能,以及對於她熟練處理泥土、木頭、鐵線與羽毛這些屬於她的媒材,邵婷如用著非常原創卻別出心裁的觀點去創造社會劇碼的情景,邵婷如可被視為一位真正成熟的描寫家、評論家與藝術家(她本身也是一位插畫家,出版過許多書藉)。這個世界需要她所擁有的這種靈敏的知覺,溫柔的警示與不朽的希望,而這些所有的特質都呈現在邵婷如豐富的組合雕塑作品中,那些充滿著奇妙的象徵性人塑裡。

(本文刊載澳洲國際陶藝雜誌Ceramics Art and Perception 第55期。本文作者朗.庫克塔Ronald A. Kuchta 於1974 –1995年擔任美國伊佛森Everson美術館館長,現今為美國陶藝雜誌主筆與美國許多重要展覽之策展人)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