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中
Yao Jui-Chung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網站連結 link


年度一年一書‧姚瑞中:《台灣行為藝術檔案1978─2004》
文 / 鄒欣寧

好讀觀點:近幾年,姚瑞中以其豐沛的創作與出版,展現他對藝術領域全方位的涉獵與追尋;○五年他出版了《流浪在前衛的國度》、《台灣行為藝術檔案1978-2004》,質量皆稱可觀。在藝術類書籍尚稱冷門的台灣書市,他第一手的記錄與訪談,更為本土尚缺乏整理與論述的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領域,補足了不可或缺之一塊。他從事這門研究的動機與方法學,實有值得一探究竟之處。

今年,姚瑞中出版《台灣行為藝術檔案1978-2004》,將近三十年來的在地行為藝術、三十多位藝術家及代表性的八十五件作品實錄,整理成二十多萬字的主題式引介書籍,展現他在當代藝術史料建構上高度的蒐集與撰述能力。

其實,這樣的藝術史建構工程他並非現在才開始。三年前,姚瑞中即已撰述《台灣裝置藝術1991-2001》一書,以四十餘萬字的篇幅,評述台灣九○年代以來三百多件裝置藝術作品。作為一位藝術創作者,姚瑞中特別能感受到國內當代藝術專著的缺乏,「為什麼研究者跟教育體系都不提供我們對當代藝術的認識?看到國外完整齊備的出版案例,我們卻連最基礎的都還做不到,例如台灣的創作環境並不缺乏行為藝術,藉著出版來整理推廣,是很必要的。」於是,他索性親自實踐,「就是一股不服氣嘛!希望能將這些仍少為人所了解的藝術實踐勾勒出來」。

《台灣裝置藝術》出版後,這三年間姚瑞中將目光轉向在台灣較乏人探問的行為藝術。「主要是一般人對行為藝術的誤解很深,好像這群人就是喜歡裸露搞怪、譁眾取寵」,他分析,但人們卻常忽略了行為藝術的出現有其特定的文化脈絡與深層意涵,「雖然其中不乏『為怪而怪』的作品,但並不能因而以偏概全」。他強調,多數的行為藝術不靠作品牟利、發表空間又少,幾乎都是在當下存在的藝術表現,「這些人耗費心力長期工作的努力,不應被視而不見」。

然而,對姚瑞中來說,行為藝術的資料比起裝置藝術顯然更難取得和蒐集。他因自己曾親身創作裝置藝術,也常常協助拍攝其他創作者的作品,資料不假外求;行為藝術則不然,由於其藝術呈現往往具有「流動」與「臨場」的特質,在缺乏親臨現場的第一手資料情況下,許多紀錄必須回頭求助於創作者提供。另一方面,台灣的行為藝術大多為個別零星地展演,且只有一小群觀眾得以觀賞,這種幾乎不為人知的藝術呈現方式,也是行為藝術遲遲未能獲得注意的原因,「所以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是想要系統地記錄、並串聯出這段期間內哪些人做了什麼事情──算是一項『基本建構工作』吧!」

「這本書做起來真的很累!」回想成書過程,姚瑞中先從大量文獻、影音資料著手,進行初步的文字撰述,然後與創作者訪談、確認無誤,一來一往花費相當多時間,連圖片授權這些雜項小事,也由他自己聯繫、獨自完成。此外,書末附錄的「台灣行為藝術作品及相關紀事年表」,更讓出版進度延誤半年之久,「因為限於篇幅與閱讀之便,內文只能引介具代表性的作品,為了讓後來的研究者有參考依據,我將一九七八至二○○四年間的作品通通彙整條列,從發生年、月、日到作品簡介,加以完整蒐集。」

這種單兵作戰、獨力打地基的艱苦,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我希望讓這些藝術作品的脈絡浮現出來,達成宣揚的效果和共識的基礎後,後來的人要進行研究,就會比較容易」。

他與創作者們訪談的過程,亦有許多甘苦。舉例來說,或許是藝術家天性使然,有些作品的紀錄,即使作者本人也並未完整保存,「例如吳中煒,雖然我們本來就熟識,但他一開始很反對被定義或用文字整理歷史的工作,他覺得行動本身才更重要。經過溝通後,他才允許自己的作品被『記錄下來』。」至於某些美術界出身的藝術工作者,例如湯皇珍或石晉華,對於記錄作品的態度十分嚴謹,因而在文獻資料的調閱整理讓他省下不少功夫。

「整個訪談過程中最讓我感動的,應該是遠從紐約提供作品紀錄的謝德慶」,他說。謝德慶早在八○年代便於紐約展開一系列行為藝術的創作,長期以「人存活的禁錮與浪費」為作品主題,後期更以「自己的存活」為創作內容,因而不再正式公開發表;向來不輕易接受訪談甚至提供資料的謝德慶,親自撥打二小時的國際電話和姚瑞中長談後,才決定交付自己的作品紀錄提供出版。「這是對於創作者的信任」,姚瑞中說,「或許因為同是創作人,才能了解,而後願意支持並相信我在做的事情。」

出版藝術書籍不可能賺錢,他倒也很灑脫,「要做就做最好的,所以這些書我堅持以全彩印刷」,甚至犧牲部分版稅自行彌補偏高的製作成本;編書過程中,從一張一張修掉底片的發霉點,到圖文配置與版型的討論等,他也幾乎全程參與,樂在其中。

而在書桌電腦前著述研究的「靜靜的生活」之外,姚瑞中還一向勤於出國參展、考察,今年十月出版的《流浪在前衛的國度》一書,便呈現了他多年來「蒐集」的各國藝術雙年展資料。再接下來,他又將展示哪一門蒐集品?姚瑞中說,他延續○四年《台灣廢墟迷走》中的「廢墟攝影」計劃,平時一有空即四處巡訪、拍攝的一系列「離島廢棄建築物」,預計於明年出版。

在漫長的蒐集、整理與展示中,姚瑞中單兵作戰,憑一己之力勾勒出當代藝術繁花盛開的不同景貌,也從中成就了他個人「以藝術收集世界」的夢想。

姚瑞中的田調奇觀
●姚瑞中書房書架上有近六十多本厚重的資料夾,內含一兩萬張他多年來收藏的戲劇與美術展演DM,按照年代分冊放置。他並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將全部紙本收錄電腦內,成為方便的資料檢索系統。《台灣行為藝術檔案1978-2004》中附錄的「台灣行為藝術作品及相關紀事年表」有別於一般年表多半只記載展演年月,連起訖日期都能正確無誤地標出,便是拜他自己建構的強力搜尋引擎之賜。
●姚瑞中的訪談仰賴手寫完成,一疊疊的訪談資料中,紅字部分為先前判讀資料撰寫的打字稿,旁邊註解了大量手寫字則是訪談紀錄,「我都不用錄音設備的」,這樣的速記功夫會讓多數仰賴錄音器材完成訪談的採訪者由衷佩服。

《好讀》61期,2005/12, pp.78~79.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