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瑞中
Yao Jui-Chung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網站連結 link


穿視迷霧後方的海市蜃樓
文 / 胡永芬

姚瑞中自2010年開始帶領北藝大跟師大美術系學生共同組成的「失落社會檔案室」(LSD),啟動了一連串調查、拍攝全台灣各地閒置空間的計畫。學員們在接受過一段時間攝影技術的培訓之後,循著公開的行政院工程會資料各自回鄉,一一探查踏訪,自此開始累積出巨量的閒置空間檔案,並已完成三冊像辭海、磚塊一般厚的《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計劃》,各位手上這本,則是第四輯出品。

對於蚊子館的印象,或許是種陰暗灰濕的所在,是個杳無人跡的、恐怖的空間,連同此曾在的歷史、脈絡、過去堆疊下來的紋理、痕跡都一同消散,記憶無可依傍傳承,最終成為一個喑啞鈣化的遺體,一處喪失歷史與所有故事的、被蛻下、被拋棄的殼鞘。

誰製造的閒置?

隨著攝影計畫成員的腳步探尋台灣島上各式閒置空間,有一個另令人尤其憤怒齒冷的發現是:並非老舊建物才閒置,許多被閒置的建築都是近幾年才完工,卻因為事前的規畫不當,導致建後的使用率低,甚至早就知道根本缺乏運營、維護的相關員額編制,卻為了其他「不可名狀」、「不言可喻」荒謬醜惡的理由硬是要建,以至最後是依照計畫的成為一處廢墟。

製作廢墟之必要,經常是為了消化年度預算的習慣性手段(這是最單純的),或者是首長競選時行銷的美好城市想像藍圖,或者是與樁腳、金主交換、共構不可告人的金權利益……,於是不惜在不具實際用途、地理位置偏遠……等等劣質條件下,硬是要花錢「建設」起來,然後再予以閒置、遺忘、拋棄也無所謂了,各級縣市政府似乎都無心(還是無能?)思考更為長遠而真切嚴肅的問題:在房子蓋好之後,要如何使用?多少人民眾能夠來使用?專業人力與編制如何到位?……等等,一個比一個精明的官員、首長們難道認為蓋好建築硬體之後,一切後續所需的建置與事物,包括使用者、運營維護團隊,都會自己長出來,自己使用、接手、與運作嗎?

如果我們不致於天真愚蠢到認為所有的官員都如此的天真愚蠢了話,那麼這類導致大量閒置空間雖然從計劃書就開始錯誤想像,官員們還是樂吱吱鐵了心腸蠻幹下去的廢墟製造工程是為何而建?為誰而建?還會有人想不明白嗎?

國家發展中「硬體優先」的畸形傳統

台灣的發展脈絡裡一直存在著硬體優先的畸形概念,或許是從1974年蔣經國提出的十大建設完成後,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的正面效益,早期以硬體為主導的重大建設,在戰後都成為國家資本再生產的重要環節,國家機器在完善的配備之下運作,各部得以施展所長,效能達成預期,從此台灣人開始偏執的誤認「建設」與「經濟成長」之間是為必然關係。

之後台灣在歷經產業轉型、喪失世界第一加工出口區的龍頭寶座後,如今世界代工的比例快速滑落,政府假裝樂觀地規畫各個科學園區、工業區,結局只能徒增蚊子館區。如以自欺欺人的鴕鳥心態,使得科學園區沒有廠商進駐、工業區長年淪為朔風野大的荒園廢地,才是現實中的常態。

即使是基於培養、發展在地人文需求而建設的各縣市文化中心,有些因為位處偏僻、有些更是因內容匱乏以致無以為繼的的窘迫,不僅無法讓人民感受到文化資源的薰陶,反倒成了破壞美感的所在,全然無望於拉昇民眾參觀使用的意願與樂趣。

各級縣市政府在提出建造新建物、新館舍的時候,表面上當然都會有一套關於建設何其必要、未來又如何使用、預期可為地方創造何其輝煌效益的夸夸說詞,但為什麼還是這麼多建設都淪落為閒置的蚊子館呢?我們願意相信:一部分「單純良善」的原因,是出於「專業上的無知」––發想承辦者都無視於「任何專任都有其不可替代性」的基本義理,缺乏理解與落實專業場館規劃的能力,必然造成差以千里的謬誤結果。

監督下的活化,學習中的實踐

這五年以來,姚瑞中三本《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計劃》出刊後,全面揭示了台灣空間政治中「閒置公共設施與空間」問題的嚴重性,不只引發更多的有心人士關切、甚至踏勘全台各地閒置空間,也引起吳敦義副總統「震怒」,指示各級地方政府必須勘查書中揭露的屬地閒置空間,進而擬定積極改善與活化的具體計畫並予執行。

姚瑞中契而不捨的「揭弊」,使得更多一般公民學習到監督、介入、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原來並不困難也不偏執,而是更合乎做為一個「好公民」的價值,這對於近年來公民行動迅速擴散的趨勢,「海市蜃樓攝影計畫」無疑是一個有所貢獻的案例:一群純情且熱血的青年,藉著長時間共同學習、執行這個計劃,實踐對於土地、國家的關懷。

小結

《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計劃》入圍了亞太藝術獎,姚瑞中強調:以展覽與出版作為一種方式,來揭露台灣社會發展中諸多荒謬現象,有助於我們思考台灣的未來。

閒置空間形成的背後,國家發展主義思維是如何發生作用的?在沿襲這套邏輯長年累積下來的特殊政治、政策習慣中,我們的身體又是如何地將新自由主義的發展自我合理的內化了?於此之際,我們尤其更為迫切地需要深切地反思:人身為主體、以人的本質為核心的合理空間,究竟該如何形成、如何運作。

藝術家雜誌 2014/10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