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嶠
Chen Hui-Chiao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在創作與生活間 醞釀藝術脈動「伊通公園」的創造者
文 / 簡丹

情感,在我的生命中一直佔著相當重要的部份,它涵容了愛情、友情與親情;『伊通』的開始和仍在進行中的此時,情感還是維繫它存在的主因,有人問我:創作重要﹖抑是伊通重要﹖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的創作與伊通已不可分的同一件事了。--1992.7.7

「伊通公園」不是公園,它是一個近伊通公園的畫廊,由於它的實驗性強,再加上非營利性,因而在藝術圈中建立起一個十分獨特的形象;伊通對外正式開放並定期舉辦展覽以來兩年餘,其不同於一般畫廊性格的特質十分受到矚目與重視,而除去它有開放性的展覽空間之外,伊通更是藝術家們最常聚會談藝之所在,而這完全要歸功於伊通的主持人──也是藝術創作者的陳慧嶠。

是先看過陳慧嶠一件參加北美館美術雙年展的作品,「默照──默默忘言、昭昭現前」之後,才對這位創作者有了深刻印象,那絕對是一件情感澎湃的作品,創作者不但有豐盛的情感,更有縝密的心思、豐富的想像力,另加精緻的手工,否則那樣的一件作品如何繼續、如何完成?!一萬二千根針與線的意義親愛的讀者,你是否可以想像將一萬二千根針,穿上線之後,再「插」上的動作,會是多麼的辛苦與勞動﹖!而陳慧嶠利用了整整三個晝夜來做「手工」,強調手的動作,是否也象徵了其它的意義﹖!

「默照」是由大、小兩件作品組成,掛於牆上的是一個長方體的壓克力盒,盒中則是一片用四張棉花堆積而成的棉絮,棉絮上縫著六千根針線,而整張棉絮就靠著針的長度,頂在壓克力盒之間,當觀賞者在看這件作品時,幾乎看不見針頭,看見只是閃著淡淡銀光的繡線,正密密麻麻地舖在綿綿密密的棉花之間,二者像在對話,像在敘述著一件細緻而深刻的情感,而談著談著,又都沈靜,只留下那情感濃重的氛圍,讓觀賞者去品嗜、體會。而立於長方體之前的,則是一件長高一八○公分的長柱體,透明的壓克力柱內,盛滿著乾燥的玫瑰花,而,每一朵玫瑰花上都插著數十根的大頭針,像是對負心人的一種懲戒,大頭針直接而不迴避的穿刺,令人有「疼」與「痛」的聯想與感受。這大、小兩作品組合而成的「默照」,看著看著,不禁要將它們視如男女、如陰陽....或如兩岸之間的一種難以言喻的關係。

而當觀賞者正用複雜的、審慎的心態在分析陳慧嶠的創作時,瀟灑開朗的她會說:「別想太多,別研究太深,我沒有什麼理論基礎,也沒有太多的創作理念,我只是很直接的,將自己所想的,用具體的物體呈現罷了。」陳慧嶠在說這樣的話時,是毫不矯情的,對於沒有大專美術科系美術基礎訓練的她來說,創作沒有技巧上的問題,她擁有的最大財富在於她有一顆可以思考、善於創造的腦袋,然後透過她的手表現出來。她在一個麻糬上插上一枝又一枝的大頭針,直到出現一種豐美狀態、一種圓潤造型而後才停止,這件作品稱為「從物件開始」。

住在「伊通」的青蛙

陳慧嶠的作品中大量出現釘子、針、大頭針等尖銳的物體,她的解釋是:「覺得它們的造型很好,很適合自己所要的,而且取得方便,於是就成為作品中常見的媒材。」奇特的是:當她使用這類媒材創作時,數量都很多,例如:一隻金魚養在一個底部全是鐵釘的魚缸中、一個插滿大頭針的麻糬、一張縫了六千根針線的棉絮,「大量」累積某一種媒材成為陳慧嶠的風格,「大量」的利用手的勞動也是她的特質,她的解釋是:「真實生活比什麼都苦,創作過程是我逃避生活的一種方式,如果創作過程愈久,之於我,其實是更大的休息!」

在一九八○年到八六年之間,陳慧嶠的作品還停留在寫生、畫插畫的唯美階段,夢幻般的情節是筆下最容易展現的,而走上現代藝術之路,應是在八六年認識了莊普,莊普留下她的一件作品而結下的藝術緣。

八六年之後,她放下曾在祐德中學美術實驗班時所學習到的技巧,完全進入一個更寬闊的創作天地中。陳慧嶠從不諱言由於自己的沒有高學歷,而由插畫式的表現方式到有屬於個人理性架構作品的過程中,影響她最深的有四個良師益友,他們分別是:林壽宇、陳世明、莊普和陳愷璜,她說:「自從懂事以來,我就一直在編織一個與藝術有關的夢,直到現在,夢仍在繼續。」

陳慧嶠說過:「只要我要做的、想做的,一定會親自去嚐、去體會挫折,直到做完成了才會停止。」明顯的,「伊通公園」是她的藝術夢境中的一個部分,而她的熱愛藝術與好強的特質,更在經營「伊通」時展露無遺。而如果將「伊通」也看成是陳慧嶠的作品這件作品是更巨大,複雜而不易掌握的,偏偏陳慧嶠卻將它做了最好的詮釋,並且營造出一種令人不可抗拒的氛圍,在在吸引著喜愛藝術的人們往「伊通」走去。

幾乎每個夜晚,「伊通」總是人氣聚集、高朋滿座,陳慧嶠為朋友們點上燈、送上飲料,來的朋友、發生的事件,沒有一樁與藝術無關,而陳慧嶠就浸淫其中,吸收自己需要的藝術養分,很辛苦、但有代價。

如今,「伊通」就是她生活中的全部,她說:「我現在是真正的井底之蛙,我的天空就只有伊通上空的這一小塊,其他的我都不知道,也不關心!」但這隻井底蛙卻從每一位走進「伊通」的朋友身上,找著資訊與知識,是一隻十分聰明的、見多識廣的井底蛙。邊工作,邊想創作的事「伊通公園」原本只是陳慧嶠和幾個朋友私人聚會的空間,他們常常不定期聚在一起談天、看幻燈片、討論作品,時間久了之後,他們發現如果要再成長,就一定要有更多人的參與和加入,於是才在一九九○年的三月正式對外開放而有了展覽的空間,並且保持了過去坐下來談天、說藝、看作品的「傳統」,逐漸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每次去「伊通公園」時,總看見陳慧嶠一個人上上下下忙碌著,她要企劃檔期、邀請藝術家展覽、自己釘畫掛畫,還要忙著吧台上的工作,更要與朋友們寒暄招呼,生活真的緊張又辛苦,她自我解潮道:「邊工作、邊想創作的事啊,想的過程很長,等成熟了,找空檔就坐下來動手完成!是很忙,但也很充實!」在夜晚去「伊通公園」,其實是最棒的,你可以先欣賞三個展覽場地所呈現三個不同的展覽特質,之後,你就可以在露天的陽台上坐了下來,享受這夜台北市中心在人群散去之後的靜,偶爾還可以聽見對面正在興建中的建築工地所發出的敲打聲響,但此時你並不討厭那單調的敲擊聲,因為它正是難得才能享有的都會之心的律動,有些單調、無奈和些微的心慌....當然,你也可以請陳慧嶠給你一杯喝的什麼,一個不小心你就會聽見莊普、陳世明等藝術家正在談藝、談人生、談哲理,而陳慧嶠總是最忠實的、最用功的聽眾,不知她的小腦袋是不是又在醞釀另一件作品﹖!

在夜裡的伊通街上,看著原本就素樸的「伊通公園」,很難想見屋內的熱鬧景況,而最易浮現腦海的是陳慧嶠披著長髮、正四處張羅的背影,想著她的作品、想著「伊通公園」,「伊通公園」應是她所呈現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吧。

(自立早報1992.07.27)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