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民
Lee Kuo-Mi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網站連結 link


與:以關係作出發的美學
文 / 阮慶岳

做為一位空間攝影師,李國民──幾乎就是台灣空間美學(尤其是室內設計)近世代發展的歷史見證人。

李國民從人像攝影轉入空間攝影的時間,大約為九○年代的一九九二年,這也是台灣空間美學開始蓬勃發展的時間點。我在《新人文建築》一書中,以一九八七年的解除戒嚴做為時代劃分點,對其後所引燃政經發展皆風起雲湧的時代背景,作了一些敘述:

「事實上當時也正好逢上台灣房地產在八○年代末期的景氣高峰,新台幣幣值處在歷史高點,九○年代台灣的GNP(國民生產毛額)已與先進國家差距大幅縮短(一九九五年台灣GNP世界排名第十八位),而美國反而正處在八○年代後期的景氣低點,建築業極端蕭條,於是有一股建築專業人員大量由美國為主的西方社會『反移民』回台灣,並迅速主導了台北的設計風潮的方向。」

政治解嚴間接促成公共空間的蓬勃發展,經濟異乎尋常的景氣旺盛,也提供了中產階級興起與集結的社會結構條件。與此相關的最好例子,是與這一波時代現象一起崛起的誠品書店,當時立刻鎖定新興的都會中產階級,配合這批新現身的空間設計師,提供讓人耳目一新的公共空間美學新經驗。

李國民在其時,就是許多重要作品的影像紀錄者。

但是這樣搭著政經風帆起身的美學風潮,同時間也開始有著在路線與定義上的各樣辯證。其中一個重要的議題,就是前輩王大閎所說:「既不贊成仿古的,更不同意抄襲西方的。」也就是對於台灣自體的空間美學,究竟應該源於何處?是自身文化的承傳、還是來自對西方(或日本)的現代性學習,成了其中思辨的重點。

李國民做為一個客觀(且受聘)的紀錄者,理當隱身對主體做呈現,不當有明顯的個人氣息顯現,而且李國民拍過的作品、合作過的空間設計師/建築師,又多如過江之鯽,更難於有明晰的主觀態度出現。但有趣的是,在這樣工作歷程中,李國民因為攝影氣息與風格的逐漸明晰浮露,以及市場定位的自我確定化,也漸漸凝聚出比較清晰的合作群體。

其中,有些甚至在彼此長久的互動間,已然建立起孟焦難離的關係,譬如在此次專書裡所挑選呈現的五位設計師:李瑋珉、毛森江、連浩延、程紹正韜、陸希傑(也是「與空間」的內容),就是在風格氣息與理念上,能長時間與李國民有積極對話關係的設計者。他們之間的合作,也因此隱約形成一個世代的發聲團塊,間接地陳述他們所共同形塑出來的空間意涵與美學話語。

這樣的共同特質,若回歸到李國民的攝影作品與這樣的世代團塊,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在上述提及對西方現代性的學習,以及意圖銜接上自體文化的路線爭辯裡,所選擇的位置點。這樣的位置點,基本上是以對現代性的學習作為本體(也就是在材料、技法與風格式樣上的積極學習),但同時在空間的氣質與韻致上,回歸到東方文化裡的人文氣息。

我覺得李國民的空間攝影作品,最大的特殊處,正在於對這樣氣息的捕捉與詮釋能力。若要更具體地明述,我歸納如下幾點:

1.空間的空靈氣質:這是把空間當成完整主體的態度,人雖然得以進入,卻不能真正的作介入,經常見到的反而是光線與空間之間的空靈對話。有些像《蹊山行旅圖》裡,那樣以山嶽做為永恆主體,而人(行旅者)則只是短暫客體,隱約傳達生命如過客的哲思。這樣的空間氣質,比較重要的是對現代性以人做為人間一切事物絕對主體的基本思維,提出了挑戰與反省,也藉此適時回歸到人與宇宙本當共生一體,相對接近東方哲思的信仰軌跡裡。

2.因去主體而得以開放對話:因為以空間(不可見的虛體)做為攝影主體,實體的人與物相對退位,也降低了其在符號與象徵上的意涵干預,因此讓觀者得以有充足的空間,來進行自身與(攝影作品裡)空間的對話。可以說是一種開放性的多元文本,讓某種寧靜、神秘的氣質顯現,而這也正是李國民攝影的迷人處。

3.人文性格與反媚俗性:李國民的空間攝影作品,絕大多數皆是帶有某種商業目的(刊登與行銷用)的委託案,自然隱含著難以揮卻的媚俗必然性格。然而,有趣地是李國民卻能在這樣的商業位置與關係裡,建立起一種相對清新的人文氣息,並成功說服他者(商業方)接受這樣的風格,甚之將之蔚為某種潮流與時尚,讓許多追隨者群起效之。

在這本書裡,另外的兩個部分「與人」及「與心」,則展現李國民較不為人熟知的面向。相對於「與空間」的介於形而上與形而下之間,「與人」則是相對十分形而下的操作。這是對許多平凡人大量拍攝的系列,李國民以連續拍攝打噴嚏的臉部照片,讓我們得以逼近「人」、「平凡」、「真實又可笑」的臉,作品透露著對眾生的平等看待心,略帶趣味的生動表情,其實有著創作者的深情凝目。

另外的「與心」,則是李國民內在心路歷程的鑑照。這是他在攝影生涯已經榮光初顯時,某種想自我棄絕的反思與自省。透過將過往作品底片燒毀,讓作品遺骸般的「空無」,拍攝已然無一物的牆面,再一一懸吊而成的裝置作品。這一方面是用來對自己的過往做無情逼視,也同時投射他對於《心經》的閱讀思索,是相當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作品。

整體而言,我覺得李國民這三部分的作品,都是在展現一種以關係作主體的美學態度。也就是說,透過對空間、對人,或對自己過往作品的攝影再現,我們可以見到李國民展現的「關係」,是一種游移於入世與出世間、也是若即也若離的曖昧與不定,是一種似乎方方才與人間絕的狀態,飄忽也清新。

因此,我覺得這本書是透過攝影創作,對關係作思考的美學呈現。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