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匯宇
Su Hui-Y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蘇匯宇愛電視愛蘇匯宇
文 / 秦雅君

直到現在,我在睡前還是會看電視看到睡著,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我吃飯的時候通常會想看電視,如果可以,我還想在馬桶前面裝一台。就此部分而言,這跟二十年前的我並無差異,我還是一個電視兒童,電視佔據了我極重要的生命片段,即便,我正企圖用作品紀念這個即將逝去的年代……

蘇匯宇自陳是個電視兒童,而且即便脫離兒童的年齡已經甚遠,對於電視的依戀卻依然不減。由於許多嚴肅的研究結果都證明看電視對個人發展有負面影響,看電視(或說看太多電視)於是開始被視為是一件不太好的事,蘇匯宇自己也曾在大學時代刻意一年不看電視,但他後來想,幹嘛對自己那麼沒信心,更何況「電視實在超好看,世界的精髓都在裡面。」2004年起,蘇匯宇開始發展一系列與電視有關的作品,藉由表達自身是個具備批判意識的觀眾,他於是有了繼續擁抱電視的正當性。

2005年的作品《所以我們反覆呼喊》,利用兩台電視面對面同步播放影像,一邊是個男生說:「你快走!快走!這裡很危險,你趕快走!」一邊是個女生說:「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要走一起走。」兩人的肢體動作與聲調頗為激動,缺乏前後文與場景暗示的情境中,絲毫看不出有什麼危險之處,再加上重複播放的秒差,兩人的對話有時搭不到,整體看來有一種荒謬的可笑感。

隨著有線電視的開放,台灣有了上百個頻道24小時播放,表面看似有許多選擇,實際上若非重播就是雷同的節目內容,擁有廣大群眾的連續劇尤其是如此,當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時出現一些戲劇化的場景時,究竟是那些虛構的情緒已不知不覺滲入我們的意識,抑或是我們的生活其實一如這些連續劇一般,只是類同的情節在不斷地反覆?

偶像崇拜是拜電視所賜的另一個社會現象,伴隨著全球化的趨勢,這個現象幾無地理的界線。談到80年代的偶像,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絕對具有極高的代表性,長期參與小劇場工作的蘇匯宇,一次和導演王嘉明聊起,發現兩人都很喜歡麥可‧傑克森,於是相約共同創作一件作品。2005年兩人與黃怡儒共組「众藝院」,創團之作就是《麥可傑克森》,作品藉由傑克森的多首暢銷單曲,貫穿台灣80年代各項社會事件的再現。其中,蘇匯宇除參與執導外,他的另一個構想就是要拍一支傑克森的MTV,而且三個人要親自擔綱演出。

作品《好壞》以傑克森單曲《Bad》的MTV為藍本,在這首歌曲發行同年,位於中正紀念堂的兩廳院落成啟用,《好壞》於是安排在這個具有特殊時空背景的場地拍攝,除以兩廳院的地下停車場取代《Bad》MTV中的地鐵站之外,每個場景和分鏡都力求與《Bad》相同,三個大男生畫黑了臉,頂著黑眼線和一身黑色勁裝,竭力實踐每一個俐落的舞蹈動作,用自己的身體來追憶這位共同崇拜的歌手,一個攀至個人顛峰同時卻也醜聞纏身的偶像,一個身體上映照著複雜文化轉變軌跡的範本。

結束了對國際巨星的「致敬」,蘇匯宇將眼光轉至引發台灣名模風潮的林志玲身上,其於2005年策劃「林志玲大展」,邀請不同領域的人士共同以這位當時每天都得在電視上看到的偶像為主題發表作品,其中也展出了一件他與鄭詩雋共同創作的《我愛林志玲愛我》。當時受邀參展的鄭詩雋聽說林志玲將前往北藝大關渡美術館參加一項演出,便提議去現場搞個行動,兩人於是開始計畫如何潛回母校進行他們的作品計畫。

活動當晚,林志玲站在諸多模特兒與服裝設計師之間,以她一貫的笑臉盈盈面對著媒體鏡頭,這時突然出現一高一矮兩個戴著浴帽穿著浴袍且臉上貼著面膜的男子,擠到林志玲臉頰旁邊,比出「志玲姊姊」的招牌可愛動作,現場一片錯愕,前後不過一分鐘,蘇匯宇跟鄭詩雋就被架下舞台,在後台被保全團團圍住,而在整個過程中毫無失態表現的林志玲,下了台經過他們身邊還用甜美的聲音笑說道:「吼,你們玩過火囉!」

結果晚間各家媒體,果真都播出了這段畫面,並且不斷重播,甚至在第二天的政治反串娛樂節目「全民大悶鍋」裡,模仿林志玲的演員身後,還特別站了兩個面膜男,蘇匯宇覺得興奮極了,就算只有一小段時間也好,這個符號終於玷污了這位偶像完美的一天。

《我愛林志玲愛我》可能是蘇匯宇所有作品中,唯一涉及實際社會行動的一件,相較於其此前或之後的作品,僅是在藝術體制內反映或批判社會現實,這件作品終於面對面地挑釁了它的對象。如果說今日媒體已成為主導大眾意識的一個怪獸,它同時間也扮演了訊息傳輸的重要管道,若不透過它,表述的再尖銳也不過是喃喃自語。而藉由媒體對林志玲以及對一切「意外」事件的高度興趣,這件對媒體現象發出質疑的作品,成功地在媒體上達陣。

在2007年個展「槍下非亡魂」裡,蘇匯宇又回到以自身擔任主角的表演方式,完成《槍下非亡魂》及《槍下非亡魂—一個警告》兩件錄像作品,兼論對各類電影中的槍戰情節與恐怖主義觀念的反思,蘇匯宇表示從這件作品開始,他也將展開電視這項議題之下的個案研究系列。

在創作自述〈告別電視兒童年代〉中,蘇匯宇提到「電視兒童」世代即將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網路兒童」世代,網路興起與普及的速度或許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但電視或所謂影音工業的影響力是否相對逐漸消退則令人存疑,至少迄今它仍是許多人生活裡不可或缺的內容。我想,也許蘇匯宇可以考慮在馬桶前面裝一台電視了。

(本文發表於《國藝會》2008春季號,頁26-29。)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