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瑄
Mia Wen-Hsuan Li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繪畫、空間和紙張的無限可能—劉文瑄的畫/紙
文 / 莊偉慈

一切都是從繪畫開始。

劉文瑄近年的崛起,與她使用美國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的門票所製作的作品有關。〈我是劉米亞〉、「古根暈眩」系列等作品,利用古根漢的空白門票構成一件件的立體裝置,這些作品遠遠看頗似繪畫,但近看之後會發現它們是由一張張的門票所構成,上面或打洞、或貼上膠帶,再經過藝術家的細心安排之後組合而成。劉文瑄的作品在視覺形式的掌握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像是「古根暈眩」系列作品,由裡到外由六層貼上膠帶的古根漢門票,構成作品的硬體形式與架構,而藝術家再透過膠帶的黏貼,在立起來排列的門票上細心安排出線條或圓點,這些線條或圓點由粗到細、由疏到密,以一種獨有的韻律將觀者的視線緩緩地推到圓心的空白處。這些作品的形式,來自於藝術家於古根漢現場的視覺體驗,同時其圖象也象徵著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內的建築結構(螺旋的、上昇的圓形建築結構)。那些流動著的彩色線條,隱喻著館內螺旋狀的步道,作品的中心也就是美術館的天窗。劉文瑄由看似立體的作品在其立面上構成平面圖象,又由平面圖象隱喻著實際的建築空間,使得「古根暈眩」由真實的、想像的與平行的空間交互拓展出不同的空間層次,讓觀者對於空間的感知來回作用於平面、立體與心理空間之間。

從色彩、空間、構圖到形式,許許多多在繪畫藝術裡必須被注重與討論的要素,在劉文瑄的作品中從未缺席。正如藝術家所言,她的創作是從日常物件中,尋找繪畫性與物理性的交疊,也尋找材質或物件可被閱讀的特性。因此無論她的創作形式如何轉變,使用了什麼樣的物件,作品的外部空間與內部空間的關係與構成,都是劉文瑄必須思考的地方。「移轉地景」系列,最初的創作始於2006年劉文瑄於舊金山畫廊舉辦的展覽。同樣是使用紙與畫筆,在這個系列裡,劉文瑄則是結合兔子的立體造形(折紙),與牆面上的平面繪畫,創造出三度空間與二度空間相互嵌合的可能。無論是布置於新加坡美術館現場的作品,或是日前於國美館展出的作品。劉文瑄所嘗試的都是在於利用人們的視覺經驗創造出另一個平行的空間。在這裡,圖象的增生與繁衍跳出了早前「古根暈眩」的封閉,而是從真實的空間走入平行的鏡像世界,立體的折紙上的每一條線、每一個面在牆面上漂浮與翻轉。牆面的物理特性因為劉文瑄的作品而被解構重組,立面遂有了深度,整個牆面在觀者的眼前也跟著動了起來。

劉文瑄的作品在觀看上所帶來的視覺印象,多多少少都讓人聯想到歐普藝術那種講求對心理與視覺產生直接影響的畫作,但她所要追求的絕非單純的視覺形式與效果。特別是以古根漢門票製作的作品,不論是以簽名、黏貼、切割等看來機械式但又複雜的程序,或者是利用門票排列而產生空間深度、色相階層的畫面,在驚訝其繁複的製作工程之餘,我們更不能無法忽略作品背後龐雜而費工的製作過程。也就是說,作品除了獨特而令人驚奇的視覺效果之外,藉由這些大量手工製造的作品,還隱含了藝術家的勞動在其中。這樣講求手感的製作方式,仍舊回歸到藝術家與畫筆、與紙張之間直接的關係。只是在劉文瑄的創作裡,畫筆與紙張的主被動關係不再那麼地絕對,繪畫被解散在真實的空間裡面,以簽名、以顏色、以線條隨著紙張組構群聚並向觀者開放,成為了真實空間的一部分。

(藝術家雜誌2013/9月號460期)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