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藝真
Hung Yi-Che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錯‧置—2010個展自述
English
文 / 洪藝真

「如何畫?」(How to paint?)似乎是一般新手在接觸繪畫時,必須面對的第一個觀念性課題。「要畫什麼?」(What to paint?)才是接下來的問題。對創作者而言,「畫法」是值得關心的,因為這是整體觀念的核心。過往以來,平面繪畫所賴以形塑的認同及視覺成果,往往以符號的形式存在,藉由人記憶中的經驗所得,加以認知或肯定。因此,在討論畫面構圖結構的同時,釐清「畫面」範圍之所在,似乎更能證明作品的身分(identity);至於「畫法」所呈現的結果,則是繪畫過程的記錄。

是否可能「以前所未見的方式重訪繪畫(…as if painting never existed before)」,使繪畫主體化,既視「繪畫」為一種表現的主題,也將其看成工具,當作物質性的材料予以運用,並據此建立目的性?也就是說,在執行的過程中,讓「目的性」附著在材料身上,使材料得以轉換為觀念性的媒介。以此方式所完成的作品,比雕塑更接近於繪畫,卻又失去了畫面固有的功能性,而表達出一種「表面性」(surface)。極簡主義(Minimalism)主張將物象化約至一種現象學的狀態,利用工業原料和技術取代藝術家出手完成的「真跡」。也因此,賈德(Donald Judd, 1928-1994)曾於1965年宣稱「繪畫已死」。身為創作者,我有意經由翻模的手法表現,將作品化一為二。透過原作與複製之間的「真/假」辯證,同時也是針對「原創」所做的再次討論。以移位和錯置為手段,原作與複製重新配置之後,形成另一種「畫面」表現的可能,也更突顯「畫面」經過再創作之後的身份。

「錯‧置」系列承續以往的複製手法。原先,我以工業原料和技術取代手工完成的「真跡」。如今,再以構成繪畫的基本材質,畫框、畫布、顏料為出發。透過顏料,探討繪畫的功能性,圖畫表面(surface)的表達,以及「畫面」去除了「繪畫性」之後,還留下什麼?「畫面」產生前的最初狀況又是什麼?如此,畫布上所留下的符號性和抽象結構成了最明顯的形式,並為作品賦予了內容精神。

(非常廟藝文空間個展自述 2010.11.24)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