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采柔
Joyce Ho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這|賴志盛個展
English
文 / 何采柔

2014年一月, 在巴黎的西帖藝術村的1733號房, 住了一位駐村的鋼琴家. 同年8 月, 賴志盛抵達了藝術村的同一棟樓, 並入住在隔壁的1734號房.

隔著一道薄薄的牆壁, 賴志盛的生活充滿著鋼琴家的痕跡; 洗澡, 練琴, 煮飯, 做愛, 開門, 關門…藝術家從一開始被干擾的情況下, 慢慢習慣於這種被入侵式的生活狀態. 在接受的同時, 他小心翼翼地回避所有與1734 的主人接觸的可能性, 他摸索她的作息, 錯開與她正面交會的時機, 她開門走出, 門就被他關上.

“Room 1734”最後成為了賴志盛在巴黎駐村期間的唯一一件作品. 作品展示的是他的房間:一排懸掛在斜牆上的白紙, 堵住洗澡間排水口的塑膠杯, 一塊摩擦至光亮的塑膠方塊地板, 一段隔著薄牆錄製的練琴聲, 一張模糊的兩個房間交界的轉角照片, 以及一封寫給鋼琴家的信. 在房間裡展出的, 是賴志盛在巴黎生活的痕跡, 而與這些日常交會卻又不真實存在的, 是1734 的點滴. 在這個展覽開始到結束的時間裡, 賴志盛選擇了缺席, 貫徹了他對1733保留的想像與距離.

如果1734 代表的是現實, 賴志盛的創作則是圍繞著現實邊緣行走的日常. 在賴志盛的作品裡, 意圖明顯的, 即是日常與現實那如一道薄膜般的邊界, 而當兩者被藝術家刻意斷開的那一刻, 現實產生的位移, 日常亦隨之被拉扯, 相互牽制, 卻又獨立存在. 隔著一道薄薄的牆, 藝術家藉由觀察它透露的線索與痕跡與日常勞動與它的碰撞, 來形塑對於現實的想像. 而這道牆的距離, 讓藝術家保持著對自我主體與不可被分割的主動權. 兩者主體的碰撞, 不是具象的被呈現, 而是去正視在碰撞過程中留下的痕跡與殘餘.

誠如賴志盛這次在誠品個展的名稱“這”, 觀眾被邀請要正視的, 不是現實本身, 而是在我們認定下的現實以外, 被我們忽略的日常.

賴志盛個展 誠品畫廊 6/13-7/12
(摘自 ELLE TAIWAN_2015 MAY p. 204)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