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瀅如
Chen Yin-J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為自我族群發聲 ─ 黑名單於藝術交叉點展出
文 / 陳瀅如

美國當代藝術中有一特別有趣的現象,即是少數族群的創作經常與文化認同與社會現象相關,並替自己的族裔發聲。在美國的少數族群,無論是本土出生或後來移民,多多少少都曾直接地或間接地體驗過政治或社會現實的殘酷,以及對原生國家的歷史經驗有所感觸,藝術家們對此矛盾衝擊與自察,藉由各式各樣的媒介表達在藝術創作之中,豐富了美國的藝術環境。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美國各地出現許多反回教族群的歧視現象,然而普遍美國民眾對回教了解不甚清楚,只要擁有中東臉孔的人一率慘遭池魚之殃,包含言語羞辱、人身攻擊、襲擊清真寺,甚至謀殺。事件不久後,伊朗移民藝術家塔瑞妮.黑瑪米﹝Taraneh Hemami﹞在美國政府的官方網站上看到國際恐部分子的照片刊登,這七十多張大頭照都是極低解析度且無法正確辨認,唯一可辨識的只有每張模糊的臉孔皆是深色皮膚、男性的大鬍子與女性的頭巾面罩,荒誕的是每張照片並無姓名相對應。這張黑名單顯示一般民眾對中東人的刻版印象,影像之模糊幾乎每一位阿拉伯人或波斯人都可以符合名單上的某一張臉,而名單顯示出來的面容特色之一致性,似乎暗示了擁有此臉部特徵之人便是二十一世紀的全民公敵。

黑瑪米1960年出生於伊朗黑德蘭市,1978年前往美國學習藝術,之後便在舊金山灣區定居從事藝術創作。她將這份國際頭號通緝犯的列表作為創作材料,在藝術交叉點﹝Intersection for the Arts﹞展出〈黑名單〉﹝Most Wanted﹞。〈黑名單〉是整體裝置創作的標題,從畫廊入口處觀者便已開始進入作品中,藝術家在前往二樓展演空間的樓梯上舖上地毯,但並不是華麗的伊朗波斯地毯,取而代之的是許多中東人名,觀者自然而然可以輕易在眾人名中辨別挑出「賓拉登」或「海珊」這些普遍的名子而產生自由聯想,此時〈黑名單〉的作品概念已經成功的傳達。

進入畫廊後,黑瑪米用不同形式的表達手法講述同一個主題。在畫廊最大的牆面上整齊的列出一段段的波斯文字,這些文字是樓梯上許多名子的原文,對於不懂波斯語的人可能覺得充滿異國情調或激起反恐情緒,通此語言的人或者認為這面牆象徵紀念,國家安全局的人也許會當作是重要名單。這片牆面上的外國語可以是裝飾性的、充滿情緒的、或可以被解讀出線索的,端看觀賞著的心態。這面牆反映出九一一黑名單上那些無名無型但被稱為恐部分子的臉,模糊曖昧,不清不楚,但卻因為其權威官方的出處與當時的恐怖攻擊事件,直接地影響走在街道上褐色皮膚、大鬍子、與罩頭巾的每一張模糊但無辜的臉。

畫廊內另一角是一大型裝置,六座仿伊朗軍人的墓碑牌,以殉道紀念的方式諷刺反恐聲浪下無辜的犧牲者。六座墓牌排列成半圓形,照片部份採以燈箱的設計,黑瑪米將名單上的臉處理的更加模糊,由半圓外側觀看,經由箱內的燈光照射,照片上的特徵如大鬍子與頭巾則更顯圖兀。走入半圓內,六張模糊臉孔覆蓋印上象徵伊朗文化的波斯花紋,由所有中東人外觀上的相似度轉環到伊朗自身與其他中東國家的差別,就如同外觀相似的亞洲人實際上也因國別文化的不同而細分出不同背景的妳與我,而這是其它國家的局外人容易忽略的。這件裝置由外往內的轉化,差距細微但設計精準,在半圓之外我們永遠是局外人,若我們謙虛且細心的進入局內人的世界並學習了解,便可擺脫刻板映像的束縛而不武斷地評定無辜的人。另一件作品是一片珠簾,藝術家重新製作官方發布的黑名單海報,利用串珠的方式呈現數位化且低解析度的臉部圖像,而形式的選擇頗具巧思,簾子的作用在於隔離空間但又兼具開放,珠子的排列方式也與電腦像素類似,冷靜、簡單、準確,塔瑞妮.黑瑪米將整體創作概念掌握的恰到好處。

這位來自伊朗背景的美籍藝術家所呈現的〈黑名單〉創作並不只是單純地悲觀抱怨,她為自我族群發聲之外,她點出一張模糊照片可以影響整個社會的正義與不公,而下一個被犧牲的無辜者可以是我們之中任何一個人。九一一事件姑且不論大範疇的政治因素,它確實影響了許多美國家庭,直接與間接的個體受難者,歷史傷痛不能只單一地歸咎於某人士或某族群,塔瑞妮.黑瑪米給美國主流社會上了一堂課。

(藝術家雜誌,No.388 民96.09,p386-388)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