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志盛
Lai Chih-Sheng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創作自述 Artist Statement

影片開始與結束的畫面都是黑的—
關於賴志盛作品中的那些日子、那些事和那些人

文/吳品萱
湖面在風吹過的時候,泛起漣漪,在風離開以後,復又平靜。
我要說的其實是賴志盛創作觀的生成與實踐的過程,看似百無聊賴、貧乏無趣,卻又隱約存有在平凡底下才可能醞釀的種種想像與猜臆。

此次於伊通的展出集結賴志盛十年(1996-2005)來創作的軌跡與影像記錄,對藝術家而言像是淡淡的生活素描,直述現實生活中的思考脈絡,創作這件事,是簡單的觀念發生至藝術成形的過程,作品直指藝術家面對生活的觀念本質,同時再現作品背後的真實性存在。儘管藝術家宣稱作品中各式行為的選取不帶有任何崇高的藝術目的,也沒有狂妄的藝術宣言或指涉,即便如此,清晰的個人情懷則是俯拾可見。

以1996年至2001年的《垂直》、《水平》、《飛在八立方米的十二公斤水泥粉末》、《六米立方的鑲嵌物》等作品為例,在右手操作水泥(賴志盛曾長期從事泥水工作)及左手玩弄藝術的雙重滋養下,創作觀念源於對自身的關照及檢驗,無論是堆疊磚塊,或以建材膠、鐵件做為媒材,作品呈現的結果或許並沒有直接的象徵意涵,然而過程中精密測繪技術的必須及運用勞動的形式,對於藝術家個人而言是詩意性創作語彙的論述基礎,回歸生活中熟悉的元素,無目的性的行為過程是為成就作品的重要環節。 1998 年,賴志盛與五位藝術家共同成立「國家氧」創作團體並於2001年共同發表《糙》一作,針對365顆米粒進行萬分之一公克為單位的重量測量,無意義行為的重複,形塑了團體的藝術性格,猶如催眠共構集體意識的過程,在某個時空背景下以特有的姿態而存在。2003年至2004年的《晃動…存在或暈眩的事》及《天空裡的現實》等裝置影像作品,運用針孔作用使外在真實的影像倒影在作品中,藝術家創作的中心延續過往再現個人的質地與生活觀,藝術家仍保有與作品的強烈從屬關聯,表現形式上的轉變則為因應不同時空而有不同的呈現。

以行為作為完成藝術的途徑,彷彿也為生命中許多片刻的、破碎的美好填補缺口,過程中透過破壞原空間再重建的過程,帶有滿足自己重新建構藝術烏托邦的想像及控制慾的意味,而這個走向藝術的途徑對藝術家而言不是創新藝術形式的問題,而是思考如何從自我再出發。影片開始與結束的畫面都是黑的,而欣賞影片的過程則是作者的勞動經驗;跨越純粹藝術性的沈重命題而言,真實感彷彿透過藝術感知的過程而存在。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