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璋
Lin Hong-Joh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創作自述 Artist Statement
English

一個台灣藝術家在十月革命期間到了莫斯科參與構成主義(constructivism)的藝術運動。他的藝術會以何種風貌呈現呢?他的藝術理念是什麼呢?俄國的前衛藝術家與他如何互動?而回來台灣後,這個藝術家的美學觀如何改變?透過藝術實踐企圖使烏托邦的夢想變成政治現狀的構成主義在台灣的社會、文化、經濟環境中當然會調整。藝術的價值有可能在某個程度上具有普遍性,但藝術的發展總是難免受限於地域、政治的疆界。這個藝術家會如何與台灣在地的文化場域互動?而他可能的生活、韻事、他的才情會是什麼呢?

如果他還活著的話,應該也有上百歲的年紀了。

這個想當然爾是虛構的故事假設成真,那這個藝術理念的影響力為何?台灣藝術的發展也許有另一種表態的方式。而所謂現代藝術在歐美國家之外的遲滯效應,在發生過台版的構成主義之後,會在今日的台灣藝術的面貌上如何呈現或更激化?在Musing and Amusing 這個模擬美術館的陳列方式的裝置作品中,配合著虛擬性質的文字、圖像、藝術品架構的敘事空間,提出了一個超越的想像國度。作品裏具有黑色幽默性質的仿諷文本,經由多重對話(polylogue)的書寫,不僅僅在文義上造成某種程度的崩解,更是對現今所謂的全球/在地文化所呈現後設藝術史觀的觀察與批判。另一方面,在這個作品中博物館展覽策略的逆向操作也對目前文化機制的作出回應與反省:在沉思(to muse)與掌管文藝的女神謬司(Muse)的雙關字與娛享(to amuse)之間的糾葛,不單是藝術的本質,同時有可能是博物館(muse-um)運作的一種方式。

台灣文化習性(habitus)與現代藝術的發展,後殖民歷史所產生的文化、政治認同,伴隨台灣特有的「非國家性的國家」的政治環境所引發的文化議題m,諸如:文化象徵權力以及文化知識傳承方式的改變,美術運動的興起與消逝等等相類于互質空間(heterotopia)的運作,是我們文化史的一部分。對待這個文化現象,也許我們會想直接跳過文化本質的論述而匆促下斷言﹕文化的發展本身就是雜化(hybridity)。然而任何雜化都有它的譜系,任何雜化都有著徵候化的階段。而這不正是在拉崗筆下那個只能在鏡中看到自己全像,但在現實中從肢離破碎而于的影像感知自身又呀呀學語的嬰兒之文化版嗎?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