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潔
Agi Che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創作自述 Artist Statement

訊息人系列作品之創作想法:

物理世界的太陽光、以及各種照明光讓人的視知覺得以作用,進而分辨出了物理空間中物件的秩序、形態、質感,受到光的刺激,人對環境產生了視覺性的認知系統,同時也是一個以肉身為度量衡的知覺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我們對於所有對象的認知正仰賴光源,換言之,視覺畫面中的所有物件,皆為光的折射效果,若失去了光源,我們仍然可以用聽覺、觸覺、味覺等等去找到一個與世界對應的位置。然而,在數位世界中,所有的視覺物似乎脫離了這個仰賴著物理光源的認識系統,數位訊號透過螢幕、數位投影等機器所呈現的視覺畫面,雖讓我們能夠目視一切,但是這些訊號光,已不再僅是作為照亮的媒介,而是作為一種經由編碼後傳遞出訊號,這些光發散出的影像世界,與物理世界毫無聯繫,關了電源,人也就和它失去了聯繫。這樣的訊號光極具有吸引力,因為只要開了電源,我們就觸及了在另一個視覺畫面,一個可供人恣意切換的視覺空間。這種脫離肉身所度量之世界的快感,似乎成為了當代生活的主題之一,從隨身的手機、筆記型電腦、電動遊戲機到大眾交通工具、百貨公司、電影院的大屏幕,我們隨時處在一種不斷切換的狀態,當目光擺像這些訊號光,即切進了數位訊號的世界,我們即便共處在同一個物理空間,依然無法對視。在這些訊號光所組成的視覺裝置中,我們僅僅趨著光且凝視之。

數位化的訊息介面中,我們超越了為體能所化約的時間與空間,感官知覺的反應不斷地萎縮至神經末梢,一旦熟悉的掌握了操作的技術我們變得更敏捷而迅速,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也可說是肉軀被訊息介面給規格化後,不斷的反覆著同一性的單一舉動,因為訊息傳遞的途徑係為一個沒有歷程的捷徑。然而,所接收的訊息越大量同時也暗示著人之意識被碎裂為相對多量的片面,甚至經由訊息共時間的大量傳播,收訊成為一個集體共遊的狀態,同一件事情可能在成千上萬個腦袋裡同時播放,我們再各自的訊息平台上遊歷著相同的場景。由此可看出,訊息平台提供了一個均質的活動介面,但也同時等質化了表述的模式,在一個制定好的選單上,我們選擇個人所好的同時,同樣也是被選擇的結果,訊息規格化了我們的感受,與其悲觀地說我們的感知正被抹除,不如期待一個新的感知模式正在建構我們的身體—一個被給予、被冊錄、規劃、編排的身體。

*****
此創作計畫係源自於日常生活中所大量使用的MSN Messenger、Skype等線上及時軟體以及FTTP等網路資料上傳軟體等媒介,讓我對於這些網路介面有了更深層的體驗,希望能透過這次展覽計畫探究此介面化的身體經驗。

透過網路即時通訊,不論聲音、影像都能即時歷歷在耳、在目,已經意識不到以肉身為準的距離與時間,另一方面,透過MSN網路介面中豐富的圖像(icon)使用,文字的溝通逐步的被這些圖像取代,各式各樣的表情圖像削弱了文字的線性邏輯,而提供了豐富的情境。一種新的溝通模式可能已經正在產生於即時通訊之介面的普遍使用,這個新的溝通模式正與線性的文字排列相抗衡,以圖像(icon)作為訊息的交換的模式挑戰著人慣有的的收受模式—透過邏輯與理性進行理解(包括詞意、語法等等)。換言之,「圖像」在網路即時通訊介面中正在建構一個新的表述系統。由這個推論為起點,個人又延伸出兩個觀點:

如果精緻的語言是高度文明的表現,那麼以圖像(icon)作為信息交換的收受模式與象形文字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相對於文明進程,圖像化的溝通模式是一種推進還是一種倒退呢?就個人看法而言,象形文字係為純粹利用圖形作為文字,文字與其代表的對象形狀相似,但其面臨著無法表意的困境,其隨著所見之物的增加而擴增或精緻化圖像的內容,發展出作為交換的意義,是一個「定義」的過程;然而以數位編碼而成、供網路即時通訊使用的圖像,或靜態或動態,皆為以圖像去擴充既定的定義,甚至模糊之,讓使用者在圖像訊息的交換過程中不斷地去捕捉意義,進而獲得一種在意義交換過程中的詮釋自由。
即時通訊介面的圖像(icon),建立在非物質的數位編碼技術,而此技術為一開放性的技術且符號的制定權力為擁有技術者所掌握;又圖像訊息的流通範疇為網路線上的使用者所界定,因此可探出此表述系統的製作者與使用者形成了跨種族、跨國家、跨語言的新境域,他們(或我們)使用介面語言、以非物質的方式進行交流,共同為此介面所餵養。

縱言之,「訊息人」此展覽計畫係探討網路即時通訊介面中大量使用圖像(icon)作為訊息交換的收受模式,在此介面中,藉由數位編碼技術,人不僅不斷地試圖以圖像去詮釋意義(就製作者的身分而言),人也在圖像中搜尋、拼裝意義(從使用者的身分而言)。訊息化的生活將一切化約至一個極簡約的動作—“點選”,視線的活動因持續地凝視而停擺,龐大的訊息接收和極末梢的身體活動(手指),呈現極度失衡。又,相對於與目的地之間的出發與到達,早在切換的瞬間被取消了歷程,而在這種訊息式的收受模式中展露出幾個特質令我十分感興趣,其即為:(一)訊息世界的速度感、(二)圖像(icon)化的視覺語言思考模式、(三)訊息人的生活技術:

訊息世界的速度感:
在去拓樸的電傳空間中,電傳網路把世界融合成一個世界城市。瞬時性、立即性、分身性的權力成為了中心,衛星的即時訊號傳送、網路視訊、音訊,抹除了時間和空間的歷程,每個「瞬間」取代了可被計算量歷程時間,不論要到哪個目的地,透過訊息媒介,過程皆單一化、均質化了;作為一種訊息宣傳的管道,「立即性」不留給人思考的空間,它以行進中的「當下」去強調「真實」的原汁原味,使觀者擁有參與感、臨場感已然成為訊息傳播的主題;「分身性」係為電子媒介的特性之一,也是其受人之青睞的主要內容,分身性即源自於數位檔案的「複製」功能,不僅使訊息接收者能夠於同時間身處於不同訊息現場,換言之,也使同一訊息能於共時狀態存在於無數個現場。

圖像(icon)化的視覺語言思考模式:
訊息的製作過程依賴編碼技術,透過編碼技術,訊息以圖像(icon)與人互動,以線上遊戲為例,各式各樣的遊戲場景,一旦切換進入遊戲場景,人的身分、喜好、體能…等等皆成為選單中的選項,如果想要進行一場高爾夫球賽,從性別、服飾、球杆、杆弟…甚至是揮杆而出的距離,皆為圖像化的表述模式,即便是以人之肉體為媒介的互動介面中,人之體能也不過相對應於編碼後的一項數值,在訊息世界中,我們是以「看」來進行理解,並且透過被編碼而成的圖像表述自身。

訊息人的生活技術:
在這編整過的訊息世界中亦衍伸出一個重要的問題—「技術」,這裡指的是編碼的技術。數字為人所發明,作為工具的使用,它利於量化與統計。在數位編碼的過程,數字化的技術更為重要,擁有了這項技術,似乎就是擁有了建造一個新的國度的能力,這也是在網路世界中,個人主義幾乎可以無限擴張的原因,如網路空間的部落格,提供每個人(或說一個帳號)一個可發表文章、可上載圖片的個人網頁,而網頁空間中有諸多種喜好設定(已設定)任漫遊者佈置出一片個性化的天地,然而這個可容納上千上萬個個人小天地的網路空間,是被編碼而成,因此始終有一個書寫程式的管理中心,如果稱之為此空間的造物主,那麼容納著無數個子空間的網路世界,造物主也已經不再是獨一無二了,換言之,若擁有技術,一人甚至能分飾複數個造物主。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