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垠慧
Ericamigo W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大隻佬陳萬仁 玩錄像細緻搶眼
 
文 / 吳垠慧

從人家眼裡只會打籃球、腦袋空空的「體保生大隻仔」,到二○○六年以錄像作品《第二月台》成為台北獎得主引起藝術界矚目。廿六歲的陳萬仁在短短的三、四年當中,迅速在藝術界嶄露頭角。誰也沒想到,這位當年很有希望進入台灣籃球界發展的年輕人,現在竟安分地坐在電腦前面,要求自己做出「畫面要漂漂亮亮的藝術作品。」

陳萬仁目前還是台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的學生,錄像藝術為其創作主力。他總是自日常生活的場景取材。像是他受到歡迎的《第二月台》,內容就是在火車站月台等待火車的時刻。《飛機場》則是描述飛機在跑道上起降的狀態。不過,這些影像畫面不全是實景。部分是從網路圖片下載,部分是自己拍攝之後,東拼西湊而成的「剪貼簿」。所以,他的錄像作品雖是動態,但仔細觀看每一格,色彩都很飽和,構圖也如平面畫作一樣仔細講究。

陳萬仁說,他喜歡畫面看起來漂漂亮亮的,對於細節也很講究。即便是製作動態影像,他都像是在「畫影像」。也因此,就算主題是尋常的日常風景,畫面看起來卻別有一番詩意。

不過,任誰都無法想像出,能有如此耐心,將一格一格畫面處理成這般精緻細膩的藝術家,竟是一位一八三公分、皮膚黝黑的大塊頭粗壯男。

籃球體保生進美術系 頗戲劇化

陳萬仁在美術界算是奇葩,他本來是籃球選手,轉到美術界過程頗為戲劇性。陳萬仁是新竹人,國中時期因為漫畫《灌籃高手》,瘋狂迷上籃球。「國中一整個廢!籃球從早上打到晚上十點多,連下課十分鐘都不放過。」因為覺得《灌籃高手》裡的「三分球王」三井壽很帥,他也苦練三分球。

就這樣,籃球一路陪伴他度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更妙的是,籃球專長更讓他保送進入國立大學,不過進的是與體育毫不相干的美術系。

進入美術系後,儘管陳萬仁畢業自復興美工畢業,但因為同學們普遍對體保生「很大隻、只會打球、不會讀書」的刻板印象,讓他成了美術系其他師生「關注」的對象。「去看展覽,有同學就說,體保生怎麼在這裡,不是去打籃球喔?言下之意就是幹嘛在這裡裝認真,有點歧視的味道。」

籃球打得好,成為眾人目光追逐的焦點,是陳萬仁非常享受的一件事。但進入美術系後他發現,原來「作品做的很好,被老師誇獎有天分、有才氣,也是很帥氣的。」從此他開始轉移目標:「那時候我幻想,藝術家是很優雅的,現在才發覺這原來是一種誤解。」

二○○二年,台北的美術館接連舉辦幾檔新媒體藝術的展覽,陳萬仁被這些可以呈現動態的藝術類型吸引,加上身邊不少朋友從事電影、廣告、MV拍攝工作,「拿著攝影機拍東西看起來很厲害,而且我超喜歡廣告很酷炫的視覺效果。」

體育強對於藝術創作其實是有幫助的。由於體育選手對於身體和直覺的掌握能力高,陳萬仁這部分的特質充分表現在他的創作裡。

「我做東西是很直覺性的,我是圖像思考的人,語文和邏輯思考我沒轍。視覺效果好不好、有沒有美感,是我最在意的。」陳萬仁自嘲,體保生本來就不太會讀書,因此以知識論為導向的創作,不是他的菜。「我是視覺系的啦,而且我也不認為藝術要搞得很精英,讓大家都看不懂。」

走視覺系路線 作品從生活取材

不想讓作品搞得很精英,陳萬仁取用的素材都是觀眾一眼就能辨識出的日常生活內容,如月台、飛機場。在《第二月台》和《飛機場》當中,鏡頭緩慢的平移,觀眾看到的乘客等待火車入站、駛離,飛機在跑道上升起、降落,這樣的情節不斷重複又重複。他的作品《比爾先生的假期》也是一個人不斷重複揮桿打高爾夫球的動作。

陳萬仁說,他的影片中隱藏了玄機,像《飛機場》裡頭的所有元素,其實都是直接從網路下載的圖片,他利用這些網路圖片拼出一座虛擬飛機場。

「這其實有點像是觀看繪畫的經驗,你看一幅畫,你能很快知道畫家表現的主題是什麼。不過,當你觀看的時間越長,看到的細節也就越多。」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