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崴
Yu Wei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網站連結 link


對幽靈般事物的光啟:談「心靈轉譯─精神醫學與藝術的對話」展
 
文 / 游崴

近年來出現的主題性策展,多半將焦點關注於作品本身所涉及的內容,因此構成一個個「議題式」的展覽,作品對議題本身的各種書寫樣態,清晰地呈現著「作品」與「社會現實」之間的勾連、沉澱。因此,閱讀作品如同品嚐社論觀點。而在觀點之外,創作者的私領域,常常只是躲藏在作品身後的幽靈。
呈現一種對私領域的閱讀策略

由精神醫學的角度切入藝術,意味著將焦點放在「創作者」及其「創作行為」之間的關係,而其切入方法,則是對作品的考察,在這之中,藝術品成為某種帶著線索的事物,暗含著創作者人格與心靈的真實。因此,「心靈轉譯」展是一種對私領域的閱讀策略,它意圖呈現的,不是作品內容對公共領域的「觀點」 ,而是創作者與創作行為之間,那難以闡述的幽靈般事物。藝術家如何創作?動用何種概念進行創作?而他又如何看待自身的創作行為?針對這些私密的提問,「心靈轉譯」展產生了五個子題:遊戲樂園、身體地圖、精神光引、童年相簿與文化症狀。

從創作行為出發, 「遊戲樂園」關注於創作中「玩」的質素。其中的隨機、流動、缺乏嚴謹,甚至是全然的虛無主義,是我們對此命題的想像;然而當「玩」與「遊戲」成為藝術創作行為的一種樣態時,便不只是純然的虛無,至少從精神醫學的角度, 「玩」本身即帶著解放心靈的療效,而對於被工具理性宰制下的社會,這種「玩」的療效有時充滿著反動的能量。

彭弘智的《衣錦還鄉》著實是狠狠的「玩」了兩隻狗。兩隻被套上不同花色外衣的狗,被放回籠子與之前的狗群重新相處,被異化的外表,測試著狗群對異己的認知。彭弘智的手法,讓我們回想起小時候因為好奇,對動物施以無所不用其極的各種試驗,那種挾帶操縱欲的玩弄快感,在《衣錦還鄉》中不只指向遊戲的態度,卻也在知識的高度上牽扯「他者意識」這種嚴肅的觀點。

真正在創作行為上近於遊戲的,應是方偉文的《寄生寓之雙連宅》 。作品中樹枝、石頭、日光燈管與現成物像是在地面、牆壁的角落蔓延出來,類似的物件兩兩成對,緩慢構成小型秩序;方偉文對這些物件的操作,近乎無目的般的排序,但卻精準體現著隨機與流動的況味。我們可以發現,當對目的的說明被降至最低時,「遊戲」本質便突顯出來。在「遊戲樂園」的子題中,方偉文的創作無疑的較能從「遊戲」行為的角度觀看。在李宜全以民間「抽紙牌」遊戲為形式的《意難忘》之中,「遊戲」成為一種風格類型的挪用,他為觀者製造了一個看起來如同「遊戲」的作品,雖然帶著玩樂的趣味,但從「對遊戲型態進行模擬」的表現手法看來,李宜全的創作行為顯然並不是純然的在「玩」 ,其中有許多明確的思考及手動作。

幽暗的光啟是視象與深刻的言說

嚴格說來,「身體地圖」是展覽中較為模糊的一個範疇,模糊的原因主要在於藝術創作中對「身體」的課題,一直存在著大量的觀察。像是王武森的《我在》以魔幻寫實的手法直接敘述身體的存在;王秀茹的《蝸牛》像是超現實夢境的肉體化;柳菊良的《它來了,它停了,它又走了──身體記憶3》則裝置了一個母體般的空間,而排列在地上的小陶土塊則充滿著手的痕跡;劉世芬在《99種關於愛情的基因圖譜》中採集自己的血液、毛髮,再將這些肉體真實化約為象徵符號。不論是表達身體或是藉身體表達,在這些運用手法中,「身體」往往代表著存在、感官與無可虛擬的真實。

「精神光引」所閱讀的,是那些將創作轉化為對「秩序」的追求、甚至包含著某種宗教態度的創作。如阿卜極的繪畫裝置《秘密的力量》 ,流露著對形而上秩序的純粹創造。除此之外,石晉華一系列的行動展演則顯得更像是種救贖,他以自身的疾病為對象,藉著藥物、外物在身體的進出,展開與肉身的辯論。他傾向以「practice」一詞來描述他創作中實踐、訓練、慣性操作的特質。在規訓與反抗的歷程中,創作者不斷的重新發現自我。

從「文化症狀」的角度觀看,意味著分析創作者之於社會景況的反應。這在李明則、蘇旺伸與梁任宏的創作中有不同的表達,梁任宏的裝置作品《插翅喃喃飛》以直接而積極的態度探討社會現象、其中不乏針砭的意味,這與李明則、蘇旺伸在碰觸社會時充滿文學性的手法,有著根本的不同。創作行為中對兒時經驗的使用,涉及了較多的個人私密,往往在作品裡的淵源愈深,樣貌也愈模糊,挖掘這層隱藏的連結,構成「童年相簿」的命題概念。其中較清楚呈現的,如陳順築《族譜肖像》的連作,創作者藉著將印有塑膠花的瓷磚嵌入姑姑、舅舅、叔叔幼年照片的影像,重塑一種美好而傷感的清冷氣息,其中不只存在著他人的兒時經驗,還有關於血緣、家族的集體記憶。

對於兒時經驗更隱晦的表達,可以在盧明德的《象域》中看到。近百隻玩具大象組合成群體,看似盲目的族群卻包含著某種因牽引而一致的方向性。《象域》中對群體意識的象徵是明確的,但另一方面,也因為作品中大量使用現成的工業產品,「手工」的缺乏,使我們幾乎無法感知創作者的存在,更無從得知盧明德對大象玩具的使用,其實有著童年記憶中深刻的連結。而這點隱藏在作品背後的私領域幽靈,在策展子題「童年相簿」中被發掘出來。

《象域》具體而微的呈現「心靈轉譯」展的關鍵:在作品中發現創作者的私領域,是精神分析式閱讀的價值,但過度的望圖生義或執迷於刻板象徵,卻也是精神分析可能的謬誤。因此,在作品的主題分類外,與創作者進行對談、化為文字論述的工作便與展覽同樣重要,它能避免單就作品本身進行精神分析的偏頗,畢竟作為一種閱讀策略,「心靈轉譯」不只在呈現作品中的思維,更呈現著創作者如何看待其自身的思維。對這一個學術性格濃厚的展覽,座談會中跨領域對談或許是更令人期待之處,因為對於幽暗事物的光啟,所需的將不只是視象,還有深刻的言說。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