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素鈴
相關專文 Essays


草山文化行館的省思
 
文 / 賴素鈴

今年的七夕雨下得格外淒厲,卻無損於湧入「草山文化行館」的人潮,懷抱瞻仰先總統蔣公舊時夏日行館丰采的人有些失望-竟然看不到蔣公所用床和,家具,只看到莊普《青山隱隱水迢迢》的裝置,放在地上的紅燈一直旋轉閃爍,電鑽不時發出啟動的聲音-怎麼,難不成蔣公生前也喜歡做DIY?

一個威權時代象徵的解體,一個新藝文空間的誕生,陽明山蔣公夏日行館轉化為「草山文化行館」確實有其顛覆意義,而這般創舉經由媒體傳播,自然帶來一窩蜂尋新探奇的人潮,只是行館現階段只開闢出的五十坪展示空間一目了然,看不到所謂的「館」遺風,有人甚至以為裝置作品中電鑽、吹風機是蔣公所遺;湧入扶老攜幼民眾,踩到電線的、碰到玻璃的狀況百出,而外頭陶亞倫的裝置作品《會動》,樹下草地上的石頭堆,只要有人經過,石頭就會感應而動起來,竟也有人偏不信邪,一腳就踩住石頭......。

台北市政府、台北市文化基金會邀請莊普、陳慧嶠、黃志陽、陳順築、陳正勳、彭弘智、陶亞倫、許拯人等八位藝術家,配合「草山文化行館」開幕而作的「台北後花園」裝置藝術展,利用行館及其周圍幾座房舍的環境,作為裝置藝術舞台,各作發揮固然是顛覆行館、也是將現代藝術場域延展到大眾生活空間的嘗試,卻也同時面臨了多層考驗。

首當其衝的還是現代藝術走出了美術館殿堂,和一般大眾肉搏相接,彼此的頻率落差問題,顯然大多數人還是缺乏欣賞現代裝置的基本認識,藝術家也未著意克服這類問題,雞同鴨講在所難免;而論及環境和作品的關係,雖然作品都維持了創作者既有水準,但大多是藝術家意念先行的結果,像陶亞倫那樣,在概念、材質轉換都確切適融於環境的作品仍不多見。

真正令人憂心的還是這個展覽空間因何而起?將往何去的本質也是終極問題,《台北後花園》展期從八月廿九日至十一月一日止,往後呢?沒人知道。

心照不宣的是,年底選舉是個關鍵時刻,「草山文化行館」為阿扁造勢籌碼之一,命運也取決於市長選舉結果,已經動用預備金三百五十餘萬完成的展示空間不及行館空間的三分之一,第二期工程還需要三千五百萬元,這龐大花費及飄搖不決的命運,果真是為了推動藝術的誠意嗎?許拯人的作品《二胎》,質疑開放這些公共空間雖然立意甚佳,會不會又形成政客和藝術工作者爭相角逐、牟取私利的競技場?不無點出憂心者的痛處。

藝術文化工作者總是標榜著政治歸政治、文化歸文化,卻悲哀地發現到頭來藝術文化逃脫不了作為政治籌碼;另一方面來說藝術文化體質的優質化也依賴著政策制度的健全;到過「草山文化行館」的人,不管晴天雨霧,都能發現此處綠樹、山石與景觀的可貴,如果真能將行館及周圍幾座房舍,開發為多元化的藝文展演空間,加以咖啡座休閒規畫,前景確實大有可為,也讓台北市民多了個好去處;可惜,如果我們文化規畫還是事在人為的「人治」階段,必須隨改朝換代而遷替,或只為一時文化美容服務,我們除了悲哀政治家缺乏百年樹人的文化遠見之外,也不禁要追究:納稅人的錢只是換得一場空歡喜嗎?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