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淑文
Jo Hsiao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城市風景:諾阿歐的城市迷宮 策展專文
 
文 / 蕭淑文

前言

我們無力重新活化已消逝的時間綿延,我們只能沿著抽象的時間序列思考它,而這種抽象的時間已無任何厚度可言。即便是最精妙的時間綿延化石樣本,具體展現長時間的逆旅居所,唯有透過空間才得以發現。潛意識深居其中,回憶無所遷動,它們空間化得越好,就越穩固。[1]

加斯東‧巴舍拉用空間的存有,辯證它的本質,時間的消逝無法湮滅存在於空間的縱深。人們更從空間的線索中,深切聯結他們的日夢,形構文本,復現潛藏其中的記憶。空間不受限於時間的框架裡,唯有透過空間,始能讓我們體驗它的場所精神。

法國諾阿歐藝術團體,以台北啤酒工場為場景,組成一支八人的探險隊進駐酒場二週;透過人們的感官經驗:視覺、味覺、嗅覺、聽覺及觸覺,這支藝術探險隊伍提供民眾解讀‘酒場’的空間,及個人對此私密空間的場所定位,用觀察和行動,尋找線索,在空間中進行類迷宮的探險任務。

藝術家以‘外來者’的身分,拋開歷史和時間的演譯,從空間的場所定位中,揭露人們對它的夢想,展開一場充滿詩意的體驗之旅。這趟旅程不是解釋人們已知的,而是開啟一個視界交換的空間,解讀不同的文化觀點,甚至喚起彼此的差異,隱喻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深刻而廣泛地呈現不同的在地風景。

亞莉阿德妮的線索

希臘羅馬神話裡的英雄提修斯(Theseus),在亞莉阿德妮公主(Ariadne)的協助之下,除掉牛頭人身怪獸米諾陶(Minotaur),再藉由公主拋出的一球線走出迷宮。法國諾阿歐用迷宮隱喻台北啤酒工場這座機械式的城市工廠;在這所城市工廠裏,從生產到成品,製造過程宛若術士煉金,運用知識、經驗和技術,把不同的原料,轉化為具備功能性的成品。台北啤酒工場象徵微都市景觀,逐步思索景觀的內涵,人們必須經歷一趟迷宮的探險,從獲取養分、演化、成長到茁壯,最終回應他們的期待。諾阿歐拋出線索,讓觀眾依循著它,在酒場進行探險之旅;這趟旅程,涵蓋空間、夢想、實/空、記憶、遺忘、渴望、溝通、分享,再回到真實的世界。

城市工廠:實與空

究竟諾阿歐的線索是什麼?誠如他們所言:「我們的團隊將於選定的場地中集合探索的元素,而這個場地也將成為城市工廠中的迷你實驗室。在這個實驗室中,我們想提供一點等待的時間、休閒的時間、在圖像上停留的時間、一點思考的時間。」

諾阿歐進一步解釋城市工廠具備的實與空,即是他們要探索的元素。一個場所,充滿各種可能性:實與空;動與靜。最初的空洞並不一定要被填滿,一片寂靜、一頁空白,在失憶與回憶之間,棲息著這座城市工廠的空間記憶,連結起一幕幕流變中的城市風景。

拋出這樣的線索,藝術家不避諱用一種‘他者’的觀看,和在地民眾進行一場對空間的場所定位的解碼遊戲。他們在路線中建構不同的體驗站,讓民眾藉由身體在空間中不同的感官經驗重新發現這座城市工廠。

諾阿歐的城市迷宮:傾聽空間的呼吸聲

啤酒廠原來是個很有趣的空間,
有時候,即使離開了,
似乎都還聞得到廠內各種氣味揮散不去。


人與場所:真實生活的感知

這是參與《城市風景》在地創作計畫的輔仁大學法文系同學之一對「台北啤酒工場」空間的體驗與感受。諾阿歐用具體的意象:啤酒箱、酒瓶、生活物件、天空、水、光亮、灰暗、顏色、門、長廊、照片、房間、窗戶,都是我們在日常世界所熟知的,塑造場域的「氛圍」和「特性」。

在這座啤酒廠裡,他們也安置了人與人為的事件:觀看、被觀看、無語、文字。諾阿歐重複操練自然和人為的元素,將整體自然環境與人為特質帶入場所,使得啤酒廠的「私密性」成為「公共性」,以此內、外辯證與反思人與場所的依存性。

諾伯舒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認為「場所精神」保存生活的真實性。每個場所都具備其特性和本質,也就是這種精神性賦予人和場所生命。

諾阿歐反向操作,以輕柔、溫度、行為和事件,表現寂靜、冷峻、暗沈的廠房品質。在這裡,人們用感官知覺感受空間的延伸性及複合性,更用另一種方式傾聽空間的呼吸聲,營造一個具有獨特認同性的場所精神。同時,人們對場所的認同性源自於真實的生活。

迷宮探險:《烏有之地》(l’aire de rien)

因而,利用啤酒廠裡的物件、元素,諾阿歐建構了八個站的探險旅程。並取自阿拉伯數字’8’旋轉90度這個象徵‘無限’的符號,指涉一塊「烏有之地」或一處仍「閒置」的空間。法文標題l’air de rien更適切地形容場所空無的‘表象’,但骨子裡卻直指啤酒廠的使用充滿未知的變數,同時也具備無限的可能。

首站:等待
用黃色啤酒箱堆砌的路徑,帶領觀眾蜿蜒前進,眼前開展的小空間,佈滿同樣以啤酒箱製作的展示架、長椅及矮凳。綠色小夾燈緩緩吐著昏黃的光線,不起眼的生活物件四處置放。長桌上的植物像是不經意的擺飾,一袋袋的「保命探險隨身包」靜候著。就地取材的元素與意象,揭露隱伏在既有環境的意義。

第二站:氣候
天空和水是建構本站的元素,而天候決定了人們所處的環境。擺放著沙灘躺椅的露台,地面上注滿了水,自然光隨著氣候產生變化,同時決定我們生活週遭的光線、顏色及氛圍。因而人們透過小框框觀看這個由自然環境包背的場域,發現它具有各種不同變異的特質。

露台是進入工廠的入徑,諾阿歐利用這個非功能性的空間,注入三公分深的潾潾水波,觀眾戴上隨身包內備有的眼罩、耳罩、手套,自在地躺在摺疊椅,映照湛藍的天空,為即將展開的旅程,營造一個沉澱的冥想空間。

中介站
從外在的世界進入廠區的中介空間,諾阿歐用燈光裝置穿堂過道,形構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之間的反差與依附關係,同時轉化了觀眾由外入內的心情。

第三站:意象
觀眾經過環境裝置的空間轉入了機房。從生產的角度檢視冷峻的機房,這個具備產能的空間,是進步社會的表徵,它具有普世的經濟價值。而‘機械’是涵構整個空間的單一元素,諾阿歐藉此隱喻追求效能卻冷漠無感的工業世界。一長列的椅子背對著機器置放,觀眾依序入座,喝著冰冷的啤酒,在杯恍交錯之間,對牆的鏡面裝置產生的機器倒影,共譜了人與機器共舞的協奏曲。藝術家企圖在這個無機的場域裏加點溫度。 ‘人’轉化了冷峻的機房空間,讓它有了溫度。人的存有也獲得其價值。

第四站:畫像
藝術家用“禁止進入”的標示偽裝‘培菌室’,究竟在門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留給觀眾無限的想像。同時,白磚牆面貼著以拍立得留下的人們群像及他們書寫的字跡,觀眾不小心成為被偷窺的對象,他們的曾經存有轉化為一場偶發表演,也成為這裡的一部份。培菌室保存著從日據時代到今日的菌種,隱涉時間、空間的流逝。人潮流轉之間,更揭露了場所的變動性。

第五站:記憶
人們的腦袋經常被影像和感覺填滿。記憶呈現片段式的跳躍,時而失落、時而復得。這裡有一道‘記憶走廊’,建廠以來的員工名冊依稀出現在牆面上,老照片靜靜地陳列在不復記憶的名字上面。我們從此場所喚回人所書寫的過往,最終成為它的記憶。

酒廠從日據時代至今歷經管理權更递、部分建物拆除、增建,及廠房設備的不斷更新,世代交替的員工是這部活歷史的見證者,而他們更是酒廠“有機史”的書寫者。諾阿歐利用員工名冊及老照片等物質文化的遺跡,呈現這座城市工廠的歷史縮影,和城市的變遷遙相呼應。

第六站:言語
這棟日據時期建造的磚造建築,屋內空無長物,空氣裡散發出微微發霉的氣味,打榖機安靜地置放牆角,滿室的靜悒,為自身被指定為‘歷史建物’做了最佳的詮釋。諾阿歐將這個儲藏間轉化為體驗區,讓觀眾藉由嗅覺、觸覺、視覺感受空間的物質性及意涵,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考古行動。而喃喃自語的頭像出現在白紗網的布幕上,重複著‘說話’、‘聆聽’的表情,營造一個介於現實與非現實的場域,挑戰觀眾的視覺、味覺、嗅覺、觸覺的感知。我們接收的是歲月的故事。

第七站:表面
沿著狹窄的樓梯拾級而下,走入一間暗室,「台北啤酒工場」的鳥瞰圖映入眼簾,從天空俯拍的城市外觀,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諾阿歐企圖開啟一個視界交換的空間,將城市的景觀也融入其中,讓各自相異的個體夢想著生活在這微型城市的感知。

第八站:夢想
從位於新槽區的第七站進入隔鄰不再使用的舊槽區,映入眼簾的是擁有製酒歷史的四座黃澄通透的銅製大槽,和展示著不同製酒(啤酒)原料的玻璃罐。諾阿歐將舊槽區比喻為古老的煉丹房,在這裡曾經進行著各種原料的混合與萃取。藝術家以此隱涉建構城市的系統運作,而各式各樣的原料是組構城市的微元素。

在這個不再具備功能性的空間裡,諾阿歐邀請台北市民共同構築一個夢想之城,在他們工作和生活的居所,蒐集建構城市的微量元素。想像你理想中的城市該有的元素,把這些元素寫在紙上,小心翼翼的收好。現場置放著平常裝著糖化用的種子的玻璃罐,現卻裝著城市中的吉光片羽,都是來自民眾的收集。這個作夢和集夢的場所是返回現實世界的介質空間,但它不是終點站,只是一個轉運站。

打開城市的「牆」:出走與進入

人們總是安於感知自身所處的環境,而忽略了已知的表象之下所存有的事物。我們生活在怎樣的城市?日常生活的現象是否讓城市隱藏不同的溫度、光線和氣味?諾阿歐設計了八個站的情境探險,邀請我們走出熟知的環境,用身體行動,進入這座私密的啤酒廠,體驗奇幻的感官之旅。

相對之下,藝術家以「外來者」的身分讓我們從自身的環境抽離,進入他們將廠房轉變為具備人性的場域一探究竟。我們不是要探究已知的,而是發現未知的‘觀點’。做為「在地人」,我們習慣於生活周遭的一切表象,習慣於在眾所皆知的大環境裡詮釋已知的現象。但諾阿歐卻拋出一球線索、開出一條路徑,讓我們從微觀的世界(啤酒廠),找尋人和城市的關聯。進、出這看似一無所有的‘烏有之地’,我們為自己說著這座城市工廠和城市之間的故事。

這場迷宮探險為我們提供了有故事的景象,導引觀眾走向一個加斯東.巴舍拉所謂的日夢裡,在這個夢的核心,人們追尋過去的存有從不復記憶到回憶,酒廠空間安頓了城市市民的個人日夢,也成為了人們共同情感交流的私密空間。

迷宮的探險終於真相大白,它是一場尋夢之旅。對於觀眾視野中的酒廠景象,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他們的探索旅程,從帶有距離的觀看(城市),進入藝術團隊所刻意營造的微空間(工廠)體驗,酒廠之於觀眾是一座微型城市,在這裡,他們的體驗讓他們為自己說故事,城市的視野也融入其中,各自相異的個體夢想著生活在這微型城市的感知,讓彼此對於城市或工廠的視野漸趨一致。

之前,諾阿歐提到城市工廠的‘實’與‘空’,《城市迷宮》對城市空間的虛實提出了相同的提問。人們對於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同時具備理性與感性的認知。諾阿歐選擇一所城市酒廠的空間,企圖導引人們進入一個實體的理念空間,與充塞著感官認知的體驗空間。在這裡,人和他的城市更為貼近。人們帶著彼此間的親密連結回到存有的現實世界,人與城市的交流模塑了新視界的「城市風景」。

這是一場徹底解放藝術思維的生活實踐,諾阿歐藝術團隊用外來者的觀點,和在地民眾展開跨文化的對話。這樣的對話無疑開啟另一場不同的文化探險,其中有些模糊難測的灰色間帶,充滿矛盾和差異,但沒有妥協,打開了城市的「牆」,人發現自己置身於不同視角的城市景觀中。

充滿童稚的藝術創作

「這是個箱子,你要的綿羊就在裡面。」在這本世界知名的法國童書裡畫著一只箱子,小王子認定它就是他心目中的綿羊。負責啤酒廠空間裝置的奧利維.聖皮耶(Olivier Saint-Pierre)引用「小王子的綿羊」解說他對啤酒廠這個場所的觀看。諾阿歐對於酒廠空間的場所定位充滿開放及無限的想像,他們要觀眾自己提出觀點進行解讀。他們刻意營造一場微不足道的情境探險,拒絕紀念碑式或建築量體的視覺形式,堅信涉及其中的‘人性’或‘心靈思索’遠比視覺符碼來得有趣。「‘人’是我們發展創作計畫的首要考量,沒有‘觀眾’,就沒有諾阿歐。」,諾阿歐如是說。
一如將黃色啤酒箱比喻為積木,聖皮耶和夥伴們喜歡以兒時堆積木的心情裝置現場空間。諾阿歐不斷地告訴參與場域裝置的十位銘傳建築系的同學們,創作就是要具備一顆童稚之心。藝術創作對於諾阿歐這樣的團隊就是玩耍。他們總是可以用最簡單的生活物件讓民眾參與創作。所以工廠裡隨地可見的啤酒箱,可以成為樂高積木,它也可以是一張椅子或桌子。

的確,他們酷愛創作,喜歡玩耍,善於想像,對於文獻歷史與典故傳說都同樣迷戀不已。2000年參加里昂雙年展廣場藝術節(Art sur la place)的作品《花園萬花筒》(Jardin Divers),諾阿歐巧妙地利用水泥推車邀請里昂居民一起參與種植計劃;2001年《都市浮島 》(Ilônes)、2002年《浮島傳說 》(Ilônes, Escales…)和2003年《神秘浮島 》(Ilône Mystérieus),改裝因都市發展而閒置廢棄的空間成為一座又一座的浮島,及2004年的《浮島出走記》(Ilones 2004...une ville en marche),邀請社區居民以報廢的行李箱裝載個人的身分識別與記憶。

這群藝術家遊走於當代藝術的邊界,企圖用劇場“第四道牆”的理論,破除藝術與觀眾之間的隔閡,因而‘遊戲’與‘冒險’是他們創作的二大元素。在里昂,他們經常針對特定場域進行創作,藝術總監莫琳(Isabelle Moulin Saint-Pierre)直言「諾阿歐鼓勵民眾參與,作品的完成總是倚賴這樣的集體創作;不可諱言,我們希望藉由藝術,讓里昂人重新審視先入為主的想法。」

也是這樣的想法激發了《烏有之地》(l’air de rien)的構想。諾阿歐用一種近乎個人的私密經驗,傳達對於老舊啤酒廠的感受,並且以這種感覺,接近台北的觀眾。他們的藝術創作充滿感性,跨越文化、語言的溝通形式,讓民眾感受了他們的真誠。

結語

諾阿歐的「城市迷宮」為我們建構一個並不那麼理性考證的微型世界。他們用異鄉客的‘心’與‘眼’顛覆城市居民習以為常的觀看。因此他們用感知事物的情感傳達給在這個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們。他們用充滿感性和詩意的藝術手法,重新拆解城市工廠的場所定位。同時,帶我們到一個夢想或異想的世界,挑戰人們受限於存有所能超越的網絡,延伸心理或精神層面的感知,真正的轉變就此發生。

究竟,「城市迷宮」為我們建構什麼樣的城市風景?藝術家帶我們到一個夢想或異想的世界,是否挑戰人們受限於存有的感知所能超越的網絡?我們處在這樣與心智認知有距離的世界裡,潛藏什麼樣的源頭?或預告什麼樣的結局?短暫週期的藝術創作,對我們的心裡或精神層面只是幻覺延伸,或是真正的轉變就此發生?它是一場微不足道的情境探險,但涉及其中的心靈思索或許會遠比視覺來得有趣。

-----------------------
[1] 加斯東‧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空間詩學》(LA POÉTIQUE DE L’ESPACE),龔桌軍、王靜慧譯,台北:張老師文化,2003,頁71。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