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淑文
Jo Hsiao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床外的藍天
 
文 / 蕭淑文

《床外的藍天》在原為空軍總部聯合餐廳的空間中擺設了16張床,其中的針、線、文字(電繡)都是藝術家慣用的媒材,而作品首要處理的還是私密的夢。陳慧嶠曾經做過飛機往下墜落的夢,夢境雖然清晰,但她無法理解其中隱喻;一直到某次她去找人把脈,探索前世,那人提供的一個關於飛行的故事回應了她的夢境。透過前世解析,她曾是一戰偵察機的英國飛行員,戰爭結束之前,她所駕駛的偵察機油箱被德軍擊中、飛機墜毀,她靠近飛機油箱的半邊身體被燒燬,存活了下來。

陳慧嶠的作品就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探索從自己身上遭遇的神祕經驗與感覺。一開始是夢境,她試圖尋夢、釋夢,通過該怎麼解釋它們,探尋它們之於自身存在的意義。我們或許可以說,她透過夢,遇見藝術創作的某些面向,這些關於夢境的開端和對它們的探索,都是她作品中的「真實」主題,是通往所有作品的入口。她清楚地涉入自身夢境,結合西洋占星術,解剖人、世界、宇宙天體之間的辯證,而創作對她而言,就是透過這樣的連結陳述了她看待玄學、神祕學的態度,這是關於她自己的意識現象描述,顯露出複雜的一種自我救贖觀點,同時是一種深具意識而不是用心理學式的潛意識去解析生命軌跡。

這件新作中,前空軍總部的基地場域成了藝術家的舞台,以及夢和作品之間的連結。《床外的藍天》令人感到有意思的是:它不只是一件裝置,也是「藝術家的素材」,作者自己跳上舞台演了一齣獨腳戲。不需要真實行動,這齣獨腳戲是她對各種生命經驗的陳述及歸結。她就像是一個釋夢人,意欲告訴觀眾隱身在夢境背後的天空、戰爭、星象、軍事科技撞擊在一起的瘋狂轉折!

陳慧嶠曾提到這次想做的是輕盈的作品。或許從某個角度來說,她是用色彩表現大海、雲朵及天空等意象,結合繡著罌粟花及星象符號的物件,營造一個身體官能的場所,接近亞陶(Antonin Artaud, 1896-1948)的「殘酷劇場」論說──戲劇對觀眾必須透過身體才能直達最細微的意念。不論劇情如何緊湊、激烈,亞陶的殘酷劇場通過意象,喚起觀眾的感受力,這樣的戲劇呈現是細緻的、是極具詩情的。他主張把劇場帶回其最初的魔法狀態,通過意象,用任何可行手段刺激人進入入魔狀態,就像中國針灸術一樣,藉由打通人的經脈,才能產生最細微的作用(《劇場及其複象》, P.86-90)。陳慧嶠談前世、談今生、談宇宙星象、談戰爭、談現代科技所有各種經驗層次的開闔,用意象的豐富感,從生命、道德到美學,希望用藝術這根針扎出人類最細微的情感。

當然,她也想尋找答案,雖然她沒有明確指出是「誰」的答案,但透過「尋找」反而表達出一種關於「自我揭露」的想法;在《床外的藍天》裡,她從熱氣球到太空挖礦、從人工智能到衛星、通訊中抽絲剝繭,製作屬於自己的維基小冊,把關於飛行、關於天空的世界裝在腦中,從自我學習中呈現出一種自我揭露的行動。她提到2018年11月11日是一戰終戰百年紀念日,而對於自己前世是一戰英國飛行員的信念,更深化了她對飛行的想望及狂熱,並通過作品暗示了作者藉由自我揭露去完成關於飛行的夢想。或許最駭人的真實終將和夢境結合,這樣的組合,讓她感到自由、慰藉,並總結了自己的前世今生。

最後,我們可以確信,這件作品標題的描述是一個場景的重點,這場景令人聯想到作品背後所包含的想法和意義不是陳腔濫調的場所精神,而是藝術家想法的清晰表達(這便是作品為什麼存在的理由)。不論是以理性或不理性的論點作為基礎行動,藝術提供一個再現想法的路徑,對各種可能開放,必然不會淪落到自我耽溺、自我行動的窘境。陳慧嶠的作品以一種複雜的迴圈揭露了自我。或許,這意味著「自我救贖」正是藝術家為自己所寫的腳本,關於這場戲,作者把自己推上舞台,徹徹底底檢視了自己的生命經驗。

後記:在法蘭德斯戰場

在作品中,陳慧嶠引用一戰加拿大軍醫約翰.麥克雷(John McCrae)為悼念年輕戰友之死所寫的詩《在法蘭德斯戰場》(In Flanders Fields)。藉由詩的語言,藝術家義無反顧地涉入其中來表達她的想法:她把書寫出來的文字,變成視覺的創造,這樣的形式表現出一種特別沉靜的質地,讓觀眾無法靠近、只能與作品保持距離,試圖使觀眾因為情感距離誘發出他們的理性,其後座力遠遠比渲染性的情感更為濃烈、強大。

在創作路上,陳慧嶠是優雅孤獨的吟遊詩人,她只傳達觀眾她所相信的事物!這些事物不論是自省或沉思的,她總是浸淫在裡面而無法自拔。她的作品形式充滿幾何圖形,風格冷冽,有距離感。而內容經常表達的是人類和宇宙天體彼此對應的神秘性。這樣的發展完美勾勒出她信奉形式主義美學:作品外觀非常抽象,唯有透過非具象的色彩、造型去構成內容,而藝術真義就是存在形式表現之上。

她確實是個遊走在法蘭德斯戰場的吟唱詩人,總是用形式技巧來裝點內容。她情感敏銳但抗拒感性,深怕精神屈服於情感而喪失了意志。她不認為靈魂是輕盈的,但她竭盡所能地讓作品保有輕盈,才能釋放沉重的靈魂。她不想「賴活」,關於藝術,她想表達最純淨的作品。

(原文刊載於《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專輯,2019年,頁65-80)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