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華
Amy Huei-hwa Cheng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網站連結 link


夢與非夢之間俯視自己的內在-袁廣鳴的「 難眠的理由」
 
文 / 鄭慧華

袁廣鳴的作品是向內尋的,讓觀者也某程度地面對了自己的內在。在上面所敘述的感受裡,像一種對自我存在式的檢驗,讓人俯視觀察自己的姿態,並跨在意識與潛意識(或夢與非夢)的溝上。

接續98雙年展展出《跑的理由》後,同年11月底袁廣鳴於伊通公園再展出《難眠的理由》。

運用多媒體技術,袁廣鳴讓直覺視覺化,並且達到近乎真實的情境。在《難眠的理由》一作中,他依然使用一貫方式,運用錄影與投影方式來呈現作品。

一張床,一個有著平穩律動的枕頭,加上呼吸聲效,頓時之間,讓人以為是進入了睡眠狀態。而當觀者輕觸床四個角的圍杆時,卻被引導進入另一個似睡非睡的情境裡,如果情緒夠投入的話,彷彿也陷入了幻境、夢境,或者說是一種潛意識的狀態裡。

7段場景連番出現,著了火的床榻、翻滾難眠的身體、床上片段挪動的肢體與虫子一般的生物、突如其來的利刃劃過床單,逐漸在床上液開的紅色水漬……這些景象都逼真的像是真的發生了一樣,然而片段結束時,我們才在枕頭的呼吸聲中,再度意識到自己的似睡非睡。

這一切讓人感到就像夢,但是袁廣鳴卻做了「難眠」這樣的命名,於是「夢」與「非夢」,「入眠」與「難眠」在腦中糾結辨論,那究竟是真實的,或是非真實的?我所看到的是已經入夢了,還是因難眠所產生的幻覺?

尋找「理由」的同時,發現自己特別喜歡在看完他的作品之後,回頭來思考「理由」二字(1997年他還有另一件《嘶吼的理由》)。因為在視覺、直覺與題目之間,有一種觸及心底難以言明的騷癢感,明確卻不可名狀,那種自心底產生的感受,與「理由」二字之間似有直接的關係,彼此呼應又相互排斥。
「理由」在理性的挑逗,與視覺摧撥下,不斷地浮現旋即又被摧毀。理性世界裡的邏輯,與該有的秩序在此失效,敵不過直覺激起的浪花而顯得軟弱,所謂「理由」更加速它自身的無力感。

袁廣鳴的作品是向內尋的,讓觀者也某程度地面對了自己的內在。在上面所敘述的感受裡,像一種對自我存在式的檢驗,讓人俯視觀察自己的姿態,並跨在意識與潛意識(或夢與非夢)的溝上。像是看到了馬格利特的繪畫,卻比繪畫更真實。這裡「真實」與「非真實」之間,有重重的迷障,弗洛依德的理論做為圖說並不為過,但曖昧早已超越了兩者間的對仗,而成了作品中具撼動力的餘韻。

如果感受是如此,袁廣鳴說,那麼看看《呼吸的黑光》這件作品。顯然「呼吸的黑光」更讓人感到超現實,不過這件作品卻是在1995年就完成了的。

一個背後塗了磷粉的黑色方塊,因機械裝置而緩緩前後移動,在全黑的寂靜空間裡,發自體光似地飄浮在眼前(磷粉讓方塊的周圍亮了一圈),慢慢地前近、後退。

比起《跑的理由》等以及早期單頻道錄影作品,這個作品倒是有那麼點「靈光一現」的味道,純粹抽象的形式讓作品說明性減到最低,而直接碰到了直覺的層面,不少人感覺那有點「冥想」的意味。98年《難眠的理由》一作又再度加強了這種直覺性的掌握,與前作《跑的理由》相較,《難眠的理由》多了更寬的空間,去做更多純知覺上的探險和旅行。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