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聖閎
Wang Sheng-Hung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繪畫行動中的自我還原:談「○度平面」展覽計畫
 
文 / 王聖閎

2009年龐畢度中心舉辦的「空無:一個回顧展」(Voids, A retrospective),從1958年Yves Klein在巴黎Iris Clert gallery的著名展覽,到2006年Roman Ondák的作品〈前所未有的寂靜〉(More Silent than Ever),這檔展覽集結了西方過去半世紀以來,九件皆觸及「空展間」形式,但概念各不相同的藝術作品。不過無論觀眾再怎麼繞,他們唯一能看的只有再乾淨不過的美術館白牆,以及整齊的地板與日光燈管。曾有一位來自威爾斯的藝術家在看過展覽之後,耐人尋味地說:他原本期待能看見什麼,但除了空間的白之外別無其他。然而在展場裡,像緊急疏散標示的這類東西,突然之間顯得很多餘。[1]

類似的情境也曾發生在近期南海藝廊的展覽「○度平面」裡。這檔聚集九位台灣年輕繪畫或影像創作者的展覽,雖沒有留給觀眾一個原封不動的白盒子空間,而是將所有牆壁打磨、修補之後,讓每位藝術家挑選一個牆面粉刷上色,但這樣的操作卻仍讓不少初次前來的觀眾滿懷疑惑,直問作品到底在哪。

顯然地,「○度平面」再次挑起的是「藝術作品即是某人工物件,而展場必須呈現這些物件」的舊有觀展邏輯與期待視域。此種帶有拜物傾向的藝術作品觀,一直是60、70年代歐美觀念藝術亟欲透過「去物質化」策略加以顛覆的攻擊目標。「空展間」即是其中一種手段,雖然在今日的歐美,它更像是招式使老且批判力道盡失的陳腔濫調。那麼討論它為何依然在台灣有效,及其背後相異的藝術史發展情境與知識底景之平行、錯落,會是「○度平面」展覽計畫的核心主旨嗎?或許是,但並不盡然如此。重要的是,「○度平面」一方面幽微地暗示了台灣過去參照歐美藝術發展進程(特別是關於繪畫的思考推進),進而將其形式、觀念內化至在地脈絡的特殊歷史紋理。但另一方面,這檔展覽卻也再一次地清晰折射著,創作者們如何藉由差異化的思維與表達,有效地形塑自身的主體化軌跡。

這檔展覽的基本概念,是將展場牆面比擬為畫布。藝術家們設定一套勞力密集的行動計畫,反覆地測量、打磨、補平,再打磨,猶如為一張畫布打底,實行作畫前的基本工作程序。突起為正,凹陷為負,從科學性丈量出發,以迫近觀念上的絕對平整、垂直,此即所謂的「○度平面」。這個「想像的零度」雖是藝術家為自己設立的一套「不可企及之法」(因為物理現實上,絕對平整而相互垂直的牆面並不存在),但它卻也可視為一種藝術工作倫理的探詢,讓藝術家們在面對繪畫或影像之時,能紮實地為自己找到某個藝術創作的「還原點」。

固然就表面形式而言,這檔展覽的操作能令人聯想到從單色畫(monochrome)一路到低限主義(minimalism)的現代藝術觀念進程。也確實,藝術家們無留下太多痕跡的純色牆面,拿掉形象,肌理,構圖,色彩變化,主觀投射,像是「作者身影」的徹底退去。但這裡所談的還原,比較不是形式主義式的、Greenberg美學式的還原,單純去思考一種對於繪畫實踐的ground zero(另一個零度)的回返,而比較是從繪畫內容回到繪畫行動,再從行動成果回到過程自身,企求的恰恰不是自我的退隱,而是自我的重新現身。

在座談會裡,參展藝術家高雅婷很精闢地提到,這樣回歸原點、訴諸作畫前之基本工序的行動計畫,頗有種令她回到求學時代「只為了做而做」的佈展經驗。相較於畢業之後,每每必須審慎計算作品中所使用的材料、符號、形式與規格,乃至評估各項駐村∕補助之效益,或者衡量創作與工作的時間分配,求學時代標示著一種雖不成熟、但卻無關乎現實利害的純粹性經驗,一段單純邁向自我啟蒙與自我實現的創作過程。不妨說,「○度平面」為藝術家們打開這種得以重新審度「自己與藝術創作之關係」的特殊空間。因此,重點不再是單色的牆面上,是否藉由顏料滴流、厚疊薄塗之方式,隱約留下了代表每位藝術家個人風格語彙的蛛絲馬跡。因為所謂的內容或意義早已轉向展場舉目所及的行動成果;甚至,意義只留存於行動的過程之中,而我們看到的只是行動後留下的痕跡,那只是已逝事件的屍體。

換言之,對展覽本身意義的過度探求可能也是徒勞的,因為行動的目的即在於打磨塗繪本身。也正是因為展覽讓繪畫指向它自身,才擔保了它在概念上的強度和自我還原的可行性。而這點也帶出另一層次的問題:如此無關乎利害的行動是否意味著,「○度平面」只對創作者本身有意義,而與所有來訪的觀眾無涉?答案自然不是如此。若仔細觀察所有粉刷牆面的邊界處理,觀眾會發現藝術家們小心刻意地保留了塗繪區域,與插座、冷氣電路管線、窗櫺窗框,乃至天花板等南海藝廊建築本體元素之間的距離。塗繪區域猶如「畫內」,而這些空白邊縫則宛如「畫外」,而形成一種內與外的辯證關係;在掃視展場多時之後,塗繪區域與邊縫的正負空間卻會相互倒轉,留白的建築本體之特徵反而變得清晰無比。意即,「○度平面」仍然如傳統的特定場域藝術(site-specific art)一般,將作品寓居的場所脈絡及空間紋理加以逼顯出來;展覽不止讓創作者敞開其自身,它也向觀眾揭露南海藝廊本身,使之像重新出土的地質層一般成為可供考掘的對象。

因此,「○度平面」邀請的是一個對自身感知收受模式及觀察者位置有所覺察,同時也對作品發生之空間體制條件有所反思的敏銳觀者。它既不允諾尋常的藝術物件,也不給予明確可辨的再現符號,因為這樣的觀念性操作是以「不可見」換取「可見」,並以意義看似低限的「空無」,贖回更多隱而不顯的豐富細節。

[1] 詳見《衛報》的一篇報導:http://www.guardian.co.uk/artanddesign/2009/mar/02/pompidou-centre-vides-exhibition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