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瑄
Wu Chia-Hsua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用自己的步伐走古人走過的路 | 袁旃的「人生七十正開始」
 
文 / 吳嘉瑄

頂著一頭俐落有型的短髮、保養得宜,講起話來慢條斯理的袁旃,儘管70歲了,但依舊神采奕奕,無論講起她的創作、對於藝術的看法,還是愛吃海鮮、愛做飯舒壓的生活樂趣時,都令人深刻感受到她熱情以對的浪漫樂觀。在寒舍董事長王定乾大力邀請下,笑稱自己就躲在鄉下畫畫很少進城的袁旃,終於首肯在寒舍舉辦她彩墨新作發表展「人生七十正開始」,展出她「家系列」、「石系列」、「銅器系列」等作品,從這些20件作品裡正可以看見藝術家豐沛旺盛的創作生命力,說她「畫如其人」一點都不為過。

40歲重拾畫筆創作,50歲舉辦個展的袁旃,其實有著特殊的專業養成經歷——袁旃1962年進入師大主修國畫,師拜溥心畬、黃君璧等人,畢業後又留學比利時文物修護學院,在此期間並大量涉略西方藝術史,1968年回國進入故宮器物處,又任職於科學文物維護室,直至2001年才卸下工作退休。東西方的學習與工作經驗,讓袁旃擁有深厚的東西方文化內涵基底,她笑說自己很幸運可以在故宮與比利時看到許多古物與名畫真跡,更加瞭解古人藝術的內涵精髓,而這些難得的藝術史環境薰陶,就讓袁旃的創作表現內蘊著更多豐富的文化意義。「我就是要走古人走過的路,像是古畫裡其實有很多提示,我就是去把這些提示找出來。」袁旃說。

袁旃轉借或挪移了古畫與青銅器等古文物裡的元素,像是「石系列」便是她天天看書研究而來,她說,石頭,像是太湖石,是中國畫裡很重要的元素,「你看很多中國畫裡一定有石頭,石頭是很多文人作畫時去想像自然的靈感。」另一個特點便是她運用了重彩技法與絹本,她曾說過:「重彩是這個時代的顏色,看看滿街上亮麗的霓虹燈與色彩對比的招牌,這些明艷的色彩,也應該出現在作品中。」袁旃對於顏料與配色的講究可說是pro等級,例如曾為了某種日本只有一家出產的特殊紅梅顏料,還曾商請寒舍代為找尋,在配色上袁旃則認為,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配色,一定要抓到文化的特點,她想做的就是去呈現屬於中國特有的用色表現,袁旃喜愛唐宋之前的畫家畫,加上修護古畫的經驗(發現古畫原本應該是色彩鮮豔的),讓她決定作畫要用「漂亮的顏色」,而重彩便是最好的選擇。此外,絹本更是她嘗試過各種材料之後的心得,「重彩畫在絹本上可以吃得住顏料,而且幾千年前唐宋的古畫都還可以保存到現在,證明這種方式是有價值的。」

然而,袁旃的創作不僅僅止於此,東西方數千年的藝術傳統是她靈感的寶庫,但更重要的是,她還以自己的當代生活語彙加以融合表現,賦予作品一股天真爛漫與富有童趣的氛圍。「我就是去畫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袁旃畫她的生活情趣、居家場景、喜歡的動物和花卉,甚至是最愛吃的海鮮。在〈我七十歲了〉裡的自畫像,就呈現出一個穿著吊帶褲的五歲小女孩身體,卻有一張七十歲的臉,頭上還長出一叢叢智慧樹,雙眼若有所思地直視著前方,看似在想著些什麼,袁旃笑說:「我現在的脊椎不好,走起路來好像就跟五歲小孩一樣搖搖晃晃,但我的腦袋還在轉,是有智慧的,現在還是很辛苦的一直想著很多事情。」可見藝術家十足的活力。另外,像是在「家系列」中,也處處可見她大量運用如成化瓷器、明式家具、鋪墊花等古典元素;「石系列」裡的奇石擬人化會跳加官,也會跳探戈……從許多作品裡可以看到藝術家開朗的人生觀與執著的創作態度。

「我就努力畫,沒有任何需求,就是要把自己踩在腳底下,再創新爬起來,再否認自己,再重新做,因為我的個性就是跟自己找麻煩,就是要這樣一直做下去。」(註)人生七十才開始,袁旃用行動證明了這句話的實質意義,她求新求變突破的不僅是她自己的,也為傳統水墨開闢了一條通往當代的路徑。

--------------------
註:公共電視「以藝術之名」訪談(訪問整理:徐蘊康),參考網址:http://web.pts.org.tw/~web02/artname/16-1.htm。

(p072-073,藝外26期。2011.11)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