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瑄
Wu Chia-Hsua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年輕人的人生比賽—「糟了!是世界奇觀!」聯展
 
文 / 吳嘉瑄

「人生確實是個比賽,孩子。人生就是比賽而每個人必須按照規則去參加。」
「是的,先生。我知道那是不錯的。我知道。」(比賽,真是狗屎透了。有些比賽,如果你是在高手雲集的那一邊,那就是個比賽,一點不錯,我也承認。但是如果你在沒有高手的那一邊,那又算是什麼比賽呢?一點也不是,根本不是。)

《麥田捕手》(Catcher in the Rye)裡,男主人翁,一個青少年荷頓,跟他的歷史老師道別時,兩人這樣對話道。這段外加內心O.S的對話,頗為適合用以描述「糟了!是世界奇觀!」這個由一群還就讀南藝的年輕創作者組織起的聯展氣質,一種對於現實似乎瞭然於心,想以自己帶點自嘲的理解方式去接近這個世界的氣質。

「糟了!是世界奇觀!」命名上驚嘆號的強調,似乎象徵這群創作者對於現實的驚嘆;另一方面或許也可視為是他們用以吸引我們轉過頭來看一下他們的另類宣傳:「黑~我們在此!」。顯然地,年輕藝術家對於現實的驚嘆是帶有嘲諷意味的,這種驚嘆更正確的說,是一種由於無法掌握現實,因而「冷眼旁觀」諸多無力改變的現實,並且對於自身存在感到患得患失。他們這樣說道:「……我們無法觸及操弄世界的眾多大手。我們無力介入、改變、運轉,我們只能旁觀。但是我們希望改變這樣被動的地位,我們要尋求沒有施力點的用力方式。於是我們模擬現實,而讓個人製造的現實去與現實產生對話關係。」這樣的論調,不禁令人聯想到仍言猶在耳仍未停歇的「頓挫」之聲。儘管頓挫如今被認為是帶有負面意含的解釋,但我認為頓挫其實無關乎對錯價值判斷,它只是一種用以描述年輕世代心理狀態的形容詞之一,頓挫的世代仍會有他們判斷並且回應這個世界的方式,儘管那不同於他們的上一代。年輕人們的挫折、無力、被動、頓挫……其實都會轉化為另一種大逆襲的力量。

回到這次展出的作品來看,或許,這些年輕藝術家宣示的「尋求沒有施力點的用力方式」,可作為一個觀察切入點,沒有施力點的用力方式暗示了他們在處理作品手法與題材上呈現的某種「輕」、「軟」的特質,徐小涵的〈Lalala – Wish you have a wonderful day〉,一群像是生日會上的彩色氣球拉起了彩繪著生活片段的木箱,漂浮在空中,一切看來都是那麼歡樂。「為著能有一個動作而覺得開心,其實沒有要幹麻……跑啊跑啊!我同時變成每一個不是我的我,然後我還是很開心……」徐小涵創作自述這樣寫到,「沒有要幹麻」的想法與「變成每一個不是我的我」分裂的自我狀態,徐小涵刻意以氣球與彩繪盒呈現歡樂的手法,更加凸顯她略顯神經質的喃喃自語(我以為這也是一種回應現實),以及意欲躲進某種自認安全之想像中的心理狀態。陳禹廷的裝置作品〈像他(她)們這種角色〉,在一個他使用了許久的拉鍊衣櫃內擺上幾個抱枕,貼滿他所畫的名人速寫,但這些速寫全被他畫成小丑,並投影著他之前於一個帳篷內不斷畫著速寫的片段。再次地,陳禹廷的衣櫃也顯示出藝術家的缺乏安全感;而那些名人變成小丑的速寫則是充分地表露出他對於未來、對於作為一個創作者命運的徬徨:「每個名人對於自己被時代定位而去扮演的角色是否如同我一般充滿無奈,而下場秀是該輪誰當登場演出?」

相較之下,陳奎延同樣展現某種內縮、耽溺於看向自己之心理狀態的〈彷彿是溫情〉,便顯得較為「冷靜」,他把刻意隔出的一小格展間布置成一個有小桌子、椅墊可以坐著休息的小角落,牆上掛著他的小尺幅繪畫作品,顯然地,這個他幻想生活應該是怎樣的空間,象徵了他賴以為繼的生活方式——對陳奎延而言,創作並非是激烈的自我表現,它溫情地有如日常生活一般。另一件佔據了關美館一整面挑高牆面的超大尺幅作品〈停滯在心中〉,謝家雯以絲襪布、拉釘「勾勒」出一個看似具有經緯線的世界球面形式,在這過程中藝術家需要不斷的繃緊絲襪、又或者可能扯斷、鬆弛。使用絲襪此一與女性身體極為貼近的物件,去形塑(或者可以說是模擬)一個理性的世界模型(經緯線即為一種人為理性知識的表現),無疑地具有頗高的象徵意味——在不斷整理、組構世界的過程中,藝術家充滿情緒的身體更加突出了。

王建浩的〈More is Better〉則是這次展覽中較為不同的作品,他將一整面牆面漆成紅色,並掛上高更(Paul Gauguin)的複製作品,還附上說明牌,以此模擬美術館懸掛大師經典的空間,作品旁邊則擺上了一個真人等高的王建浩本人手比著「YA」勝利手勢的肖像立牌。這件作品與北美館舉辦的高更特展無關,嚴格來說,任何展覽都可以是他這件作品的內容。藝術家所欲處理的,其實是美術館權力空間的問題——禁止攝影,在美術館標準程序運作下,觀眾只得遵守美術館的規定不准拍照,王建浩本人去看高更展偷偷拍照,然後看完展覽「覺得很滿意,也很愉快」,他的挑釁行為,作為了一種對於美術館禁令的干擾。或者就像〈More is Better〉所表明的:「多一點比較好」,藝術家希望對於這個可能很習以為常的社會權力運作與規則,能夠有更多的挑釁與干擾會比較好。

(藝外2011.3月號)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