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瑄
Wu Chia-Hsua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Just Enjoy It 關於國際科技藝術展「奇幻視界」
 
文 / 吳嘉瑄

「奇幻視界」一展由邱誌勇與「在地實驗」的張賜福策畫,共邀請國內外16件作品參展。在此,上面這僅僅只是一行的敘述,或許就可以把這個展覽描述完畢。儘管嚴格來說,「奇幻視界」是有策畫方向的——在邱誌勇的論述中,仍具體提到了展覽欲透過「投影」(mapping)這樣一種正作為了構成當代影像景觀的重要中介之一的視覺形式,來呈現當代多樣性的觀看經驗。不過,「奇幻視界」所訴諸的策畫概念也僅是如此;也就是這個展覽是定錨在影像製造與呈現以及視覺經驗可以如何被改變與創新的脈絡中,而非思辨式的主題策畫。這也就是說,「奇幻視界」提供給觀眾的,是不需要「閱讀」與「理解」、而只需要直觀「投入」(enjoy)的各種視覺效果。其中,幾件聲光娛樂性強的作品更是如此。

需要計算「開演」時間的〈垂直環繞〉(Vertical Surround),是瑞士雙人組合「西格瑪六」(Sigmasix)與法國音樂家彌魅緹克(Mimetic)合作的作品,如同「垂直環繞」名稱所提示的空間感意義,這件以「沉浸」概念所設計出的作品娛樂性為本次作品中含量最高,西格瑪六&彌魅緹克以八聲道聲音系統播放的音樂以及八道與聲音同步的投射光,在一高深空蕩、完全漆黑的空間內,設計出音樂與光束在節奏、強度與色彩上精準到位而豐富流暢的變化,試圖打造一被聲光完全包覆的視聽環境,觀眾身在其中,極容易注意力隨著這樣的變化而產生一種暫時抽離的感受。另一件法國藝術家哈齊(Olivier Ratsi)的作品〈門形空間〉(Delta),與〈垂直環繞〉類似地,皆提供了一種「積體經驗」(volumetric experience)的感官性加強過程。〈門形空間〉以希臘文第四個字母「Δ」作為設計起點,「Δ」這個字母即代表了「門」的意涵。哈齊在地上與呈九十度的牆面上投射出兩個一小一大的紅色「Δ」,地上的「Δ」標示了一觀看位置所在,觀眾站在此定點望向牆上的「Δ」,則會隨著牆上的「Δ」層層向「Δ」中心「逼近」的過程而發現這個圖形彷彿「剝離」的狀態,而觀者同時也因為視覺暈眩的作用而彷彿進入了此「門」的虛擬空間內向中心前進;就此來說,〈門形空間〉因為此方向上的層層規律設計,因而使得作品的運動感頗為強烈。

相較於〈垂直環繞〉與〈門形空間〉運用視覺沉浸或暈眩效果所達到的重度感官刺激,另外四件作品則較為著重以光影的變化來提供趣味感十足的視覺經驗。〈物件五〉(Objekt Ⅴ)是德國「城市屏幕」(Urbanscreen)團隊所創作出的一件擴增雕塑,作品的概念在於運用光影投射在裝置於牆面的木作實體物之上的變化,來創造一種真實與虛擬同時共構為2D平面與3D立體交錯疊映的視覺效果。特殊的是,〈物件五〉這件作品僅架設單一高階投影機來製造如同多重光源無時序的投射效果,會隨著實體物輪廓路徑投射在實體物上以及投射實體物輪廓以外的線與節點在牆面上。對此,台灣藝術家王連晟的〈平行城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以雷射光在空無一物的展場中利用半反射鏡打出城市中隨處可見卻也不被看見的管線景象,觀眾看得見但卻摸不著。而曾獲得眾多創意獎項的印尼藝術家帕努吞(Adi Panuntun)的〈雲端樂園〉(Constellation Nerverland),其一目了然的雲朵與雨絲的裝置設計,說明了這件配合聲音效果所製作的投影作品模擬打雷、閃電、下雨的自然狀態的重點。不過,顯然帕努吞意識到這樣的視覺效果的單一性,因而運用光線色彩變化與配樂為這件作品營造出另外一種晶瑩絢爛且抒情的視聽效果;另一方面,〈雲端樂園〉也透過尺幅較大的空間裝置方式,來加強觀者簡單的視覺經驗強度。不幸於月前因病過世的台灣藝術家沈聖博的作品〈Pin Shadow〉,相較於〈物件五〉與〈雲端樂園〉而言造型素樸許多,他在一片白色壓克力板上裝置一排排整齊的小立柱,再利用程式設定的投影方式賦予這些立柱虛擬的影子或規律或隨機地開展出它們之間或相遇或分離的運動變化。可以說,〈Pin Shadow〉以在複數(多)之中設計諸多細緻變化的方式,暗示了某種「同中有異」的幽默況味。

日本藝術家三上晴子(Seiko Mikami)的〈符碼的慾望〉(Desire of Codes),是參展作品中規模最大的一件。這件作品分為三個部分,其一是在牆上裝置90根內建小型監控攝影機的運動觸手,其二是六部配置有攝影機與雷射投影機的多視角搜尋機械手臂於天花板上,最後則是一如同昆蟲複眼一般由61個六角形面板組成的圓形投影屏幕。經由這三部分擷取影像的硬體設計,〈符碼的慾望〉能即時從展場蒐集各種影像作為其影像檔案資料庫,這些蒐集而來的即時影像與從世界公共場所監視攝影的各式影像最後一起傳輸投影到圓形屏幕上;此外,天花板上的機械手臂也透過偵查現場觀眾的所在位置而予以攝影,攝影的影像也稍後投影至地面上。〈符碼的慾望〉可能是這次展覽中哲學意味最為濃厚的作品——觀眾在觀看這些監視攝影器與影像投影輸出的片段構成畫面之後,總是能更進一步地聯想到當代影像的公共性、個人隱私與窺視欲望等的關乎道德討論的問題。

總的來說,「奇幻視界」比較像是一個教育展,它向大眾示範了利用當代科技物所創作的藝術作品究竟為何,某個程度上是試圖解除一般人對於科技藝術「難以理解」的既定認知——這個展覽說明了觀看藝術作品也可以「不需要理解」。另一方面,或許是更重要的,「奇幻視界」透露出一種關乎開發藝術創作新形式的訊息;換句話說,這個展覽試圖指認其所看見的「藝術未來」究竟為何。對此,策展人張賜福在他論述中最後所提到的,或許正可以清楚說明策展方這種意圖:「持續創新的技術確實提供了最多的機會,前所未有的在藝術領域裡作為創作工具的代表。藝術家也跟一般人一樣,身處在這個後數位景觀社會之中,無法獨自創造另一個世界,但藝術家卻應該擁有更敏銳的觀察力行動力,滲入這個被數位技術層層羅織的網罟,作為典範轉移與反抗的先鋒,而不是加入景觀的生產線。」不過,在台灣對於科技藝術的認知仍有待進一步廓清的此時,「奇幻視界」一展就與台灣當代藝術圈交流的程度而言,仍缺乏有力且有效的溝通方式。需要做給誰看、又要怎樣做的努力,是這個展覽舉辦之後另外一個需要再思考的問題。

奇幻視界:2014國際科技藝術展
5.17~8.3 國立台灣美術館

(藝外雜誌,57期,2014,6月)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