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瑄
Wu Chia-Hsua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極致透視Ultra IX—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文 / 吳嘉瑄

相對於去年畢業展「Lazy Susan」主題在意義上的刻意鬆散與詼諧,今年99級畢業展主題定為「極致透視Ultra IX」,將調性拉回解讀較易而清晰的命名上。極致一詞援引自「九」的概念——它為最大個位數字,象徵最多之意,並可延伸至無窮萬變之意;透視一詞則一語雙關地暗示除了作為繪畫技法外,還延伸出創作者自我期許能尋找到創作價值的意涵。為能更聚焦地討論,在多達180位創作者作品中,西畫與國畫組的作品將會是以下我所要討論的重點。

寫實油畫向來是師大美術系的傳統強項之一,通過對於空間與形體造型(特別是人體素描)的嚴格訓練,師大的寫實傳統大致可以看出兩種風格上的差異,一是筆觸極為清晰、近似於卡拉瓦喬(Caravaggio)巴洛克式之明暗對照法的古典寫實,劇場性效果鮮明;另一種則為由台灣前輩畫家所承襲之近似印象主義式的鄉土寫實手法,遵循描繪模擬戶外光線下之物象的途徑,因而色與光便是畫面上所欲強調的重點。儘管近幾年在台灣年輕創作者的繪畫方面,有著相當多關於其他層面的討論;然而不可否認地,師大系統的寫實繪畫在學院訓練及藝術市場╱品味中,依舊擁有相當程度的藝術言說權與佔有一席之地,像是羅展鵬、李承道、尤瑋毅、黃沛涵等師大畢業的創作者,即運用古典寫實手法來描繪形象鮮明的台妹、台客人物及其生活情景(如夜店文化),藉此標榜一種台客或是次文化式的台灣精神,便在許多競賽與藝術市場裡多有表現。顯而易見地,無論是巴洛克式、或是印象主義式的(鄉土)寫實,此種創作路徑不僅是師大美術系教學上一向堅守的目標,同時也持續地為師大畢業生所繼承與演練,從典藏獎西畫類第一名、第二名由劉純峻與余莉苹作品出線,便不難看出師大美術系持續鼓勵此類型的藝術表現。

劉純峻四連幅的〈Poker Face Series〉採用舞台劇獨角戲的佈景構圖,這種獨角戲式的構圖,早在劉純峻另一件五連幅作品〈Shadow. Desire Series〉中便已經發展出原型,巨大的正面人物鬼臉表情佔據整個畫面,令人難以忽視。同時,劉純峻結合古典寫實畫風、撲克牌符號與獨角戲構圖的操作,相當程度地壓低了由羅展鵬等人所代表的台客寫實繪畫的氣質——我們無法獲得更多線索以得知畫中人物否為台客(我個人認為是的),而僅可以曖昧地瞭解些什麼。鬼臉表情上所壓的撲克牌花色符號暗示了一種「偽裝」的刻度——「無論如何,我的應變僅止於此(幾種反應),而我可能遭遇的傷害就越小」;對此,劉純峻在像是打油詩一般的創作自述中這麼寫到:「無法閱讀我的……他無法閱讀我的撲克牌臉……」(Can’t read my...No he can’t read my Poker Face…),四種標準制式的戲謔笑臉,其實越是欲蓋彌彰地表露出更為深刻的情緒轉折。因此,某方面來說,撲克牌臉不僅是創作者個人性的情緒抒發,或者,我們也可以稱它為一種詮釋人類某種「共相」的象徵語言。而值得注意的是,次文化中俊美陰柔或蒼白的年輕男性形象在近年師大畢業展中有日漸增加的趨勢,例如柯沛萱的〈自我中性純愛A面〉、陳俊廷的〈自處〉以及吳佳靜的〈庖丁解牛〉等,當然,這些作品仍是一種試圖回應台客精神之思考下的產物。對師大出身的創作者而言,將台客主題鑲嵌到畫面上,似乎是與「當代性」作連結的最佳途徑,而這多少是因為師大固守寫實繪畫的路線,必然遭遇當代性不足的質疑而所採取的因應策略;去持續追蹤師大創作者如何持續操作台客主題並有何演變(或者沒有演變),應可以作為另一個重要的台灣當代繪畫觀測點。

或許是重視人體素描的訓練,讓師大創作者熟悉並擅長處理人物主題,張玉如透過〈Funky Taiwan–寶島維納斯〉所詮釋出的寶島維納斯,即是將台灣傳統節慶中的角色「蛤仔精」,代替以檳榔西施的裝扮,想像此一融合傳統與當代女性特質的「新人種」,即為台灣新一代的女神與新的「美的意象」。吳俞青的〈Searching for 3〉與謝映緹的〈你有所不知的我〉則描寫創作者對於自身存在價值的困惑。另一方面,採取鄉土寫實手法的創作者,則延續了前輩畫家關心在地生活的創作概念,如西畫類第二名余莉苹的〈得勝〉、黃旭辰的〈審判〉以及洪乙丹的〈心誠則靈〉等。

另外,幾件作品頗為有趣。林紹傑的〈你說什麼〉中的四件子作(師大創作者似乎特別喜愛以多幅畫面組裝成一件作品,西畫或中畫組皆然),讓人聯想到德國藝術家吉爾斯基(Andreas Gursky),其著名的由無數個細節堆疊而成、進而成為一種無限延伸的視野的構圖,又像是從萬花筒望出去的景觀,例如一輛輛的黃色計程車秩序地兩兩相對排列的畫面中,一不仔細便錯過了一些藏匿其中之小混亂的細節。趙懿琳獲得國畫類第三名的作品〈深度〉,相當契合主旨地,在畫面格狀構圖中設計出三度空間的效果——她利用畫面與內框之間的厚度鑿出破洞,並置入捏揉布料的小物件等;格狀內一些困頓急躁的人們與那些破洞恰巧對應,傳達了被壓迫於框架中的人們,不滿於現狀、亟欲突破框架限制的心境。西畫類第二名胡少婷的〈The Bitter End〉,所採取的小件繪畫組合形式以及筆觸輕盈、鬆散的類壞畫風格,在師大創作者中實屬少見。西畫類第三名的許晏溶則藉由拙樸的素人筆觸與文字旁白,在〈Channel 3〉中將六個不同文本的敘事串接起來,巧妙地暗示了溝通只要「透過你我之間的互相閱讀重新建構,找到剩下的0.01%,然後成為完整」(創作自述)。

(刊登於藝外雜誌2010.07月號,第10期,pp37-39)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