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嘉瑄
Wu Chia-Hsuan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語言╱言語的動感演練—余政達「形容詞舞蹈」個展
 
文 / 吳嘉瑄

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的語言學認為,言語活動分為「語言」(langue)與「言語」(parole),前者既是一種社會習慣,同時也為一套意義系統;它為社會成員所共有之一種集體的契約,一個人若是要表達,就必須遵守其規則;而後者則是屬於個人規範的部分,亦即每個人在發音、用詞等方面都有其個人特點,但無論如何不同,也不可能改變社會習慣與意義系統,同時在社會中也仍可與他人溝通。在首次個展「形容詞舞蹈」裡,余政達即是從此語言與言語的概念出發,藉由諧擬舞蹈教學MV的形式,設定出一套可供模仿學習的溝通規則。如同〈附身【聲】者〉,余政達也透過「設定規則 ﹣在規則中有限度的開放」的合作方式,來與他人建立某種關係。

「我的影像(形容詞舞蹈)其實講的是一個關係的結構,」余政達說。語言、文字、身體,相互框架、闡述出〈形容詞舞蹈〉,在此,余政達所指的「關係結構」,在被包裝成像是wii遊戲一般熱門影像商品的〈形容詞舞蹈〉裡,被他以五個步驟加以強調:從50個英文形容詞單字中挑選出17個,像是「自由的」、「藍色的」、「國家的」、「頓挫的」等;藝術家唸出這17個英文單字讓兩位男女舞蹈老師即興創作舞步;兩位老師各自編成17種一個或兩個八拍動作;兩位舞蹈老師再各自挑選兩位成員一同練舞。作品內容最終呈現出的,是兩位老師各自即興創作的講解過程,以及穿插交錯的兩組老師學員練舞情況,同時畫面上還出現了各個英文形容詞的電腦發音,以及相關的字典解釋。某種意義上,作品中出現的英文單字最後轉譯為舞蹈動作,而這些舞蹈動作即成為一種個人化的溝通「言語」;仔細比對兩組舞者動作,則可發現舞者對於單字的解讀仍不脫某種共通性,語言(無論發音的抑或身體的)的框架由此可見。

此外,藝術家使用英文的形容詞,則頗耐人尋味。對於余政達而言,中文詞彙的意義限制較大,而英文同一單字則較為多義;另一方面,使用形容詞也同樣基於對意義解讀更為開放的需求;而這些要求即是為了讓舞者對於形容詞的解讀與闡述更為多元。另一個巧妙之處,則在於畫面上密密麻麻的對於形容詞單字的解釋,被藝術家予以視覺化,亦即將複雜的「語言」定義象徵性地加以簡化為視覺效果。

(刊登於藝外雜誌2010.09月號,第12期,p88)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