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偉
Wang Po-Wei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如何將事件晶體化?—西蒙•斯塔林的藝術晶體學
 
文 / 王柏偉

柏林臨時美術館(Temporäre Kunsthalle Berlin)於2月7日至3月18日展出2005年英國透納獎(Turner Prize)得主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的三件作品,分別是《仙人掌之屋(2002)》、《植物之屋(2008)》、《菩提樹下大道(2009)》。

《仙人掌之屋》這個作品包含一棵由西班牙塔貝爾奈斯沙漠挖起的仙人掌,這棵仙人掌在2002年的時候用福斯240型汽車翻越過2145公里載送到德國法蘭克福,於柏林臨時美術館的內部陳列著這棵仙人掌,並透過安置於美術館外的這輛福斯汽車進行溫度上的控制,西蒙•斯塔林指出,因為全球氣候轉變以及西班牙國土管理政策的疏失的關係,塔貝爾奈斯沙漠作為歐洲唯一的沙漠有逐年向外擴張的趨勢,在這個沙漠中不僅有著名的好萊塢電影工作室,是Sergio Leone拍攝「西部通心粉」所不可或缺的場景,更是Plataforma Solar of Almeria的所在地,這個致力於太陽能研究與海水淡化的研究室依賴著塔貝爾奈斯沙漠特殊的地理環境來進行他們的研究。為了凸顯沙漠外擴這個問題,西蒙•斯塔林將一棵由Leone電影工作室為了拍片需要所種下的仙人掌掘起,並將仙人掌安放在拖車中、接上紅色福斯汽車,千里迢迢地運送到法蘭克福展覽現場,在到達展場之後,那台福斯汽車被重新改裝,安置於臨時的展覽空間當中,充當暫時的升溫設備,讓這棵仙人掌能夠在法蘭克福這個完全不同於塔貝爾奈斯沙漠的環境中活下來,在展場中我們可以看到由福斯汽車上拆卸下來的管線所組成的、三十公尺長的空調系統,以及用那個已經報廢的汽車引擎所改裝成的廢氣排放系統,這個設備整體形成某個封閉的溫室生態系,為仙人掌提供溫度上的調控。

2008年夏天完成的《植物之屋》這個作品原本是為奧地利多恩比恩藝術空間所創作的作品,雖然當時由傾圮過半的工廠所組成的藝術展覽空間具有允許藝術實驗的多種可能性,但是如果要展出一個對環境的空調條件異常靈敏的歷史性作品,那就是一個難度頗高的挑戰。對西蒙•斯塔林來說,如何製造出一個高效能的又可以節約能源的空調系統,來提供一個適切的展覽空間,展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重要的德國籍客觀主義攝影師卡爾•布洛斯菲爾德(Karl Blossfeldt)一些極富歷史意義的照片,換句話說,西蒙•斯塔林必須創造一個維持於攝氏二十度上下、相對溼度百分之五的美術館標準環境。相對於這麼高的技術性要求,我們可以看到《植物之屋》是一件技術性極低的黏土磚造房屋,這是一種千年以來經過各種嚴酷氣候條件檢測的建築技術,在進入現代的不久之前才被歐洲所遺忘。在《植物之屋》這個作品中,這樣一個相對來說能夠自我調節的建造系統與另一個隱藏在黏土磚牆牆壁當中的高科技空調系統藕合在一起,高科技空調系統由一個燃料電池供給能量,加壓形成一個常見的循環式自來水冷卻裝置,這個自來水冷卻裝置會持續自動地隨著黏土屋周遭溫度的變化來調節水溫,為展品提供最適切的展覽環境。對西蒙•斯塔林來說,內部展出的卡爾•布洛斯菲爾德植物攝影作品對這次在柏林的展出而言具有重要的象徵性意義,卡爾•布洛斯菲爾德植物攝影打從西柏林時期就是柏林藝術學院攝影相關課程的經典研習教材,兩德統一後,幾乎更為全面地成為全德攝影教科書中無法繞過的大師級作品,更重要的是,卡爾•布洛斯菲爾德透過植物攝影企圖縫合藝術與自然、科學與生命兩者的裂縫,這樣一種理念深深地影響著西蒙•斯塔林。

就《植物之屋》來說,柏林臨時美術館的展出對西蒙•斯塔林又提出了另一個難題,因為這個作品所需要的環境條件與《仙人掌之屋》所要求的沙漠環境相互矛盾,因而必須要重新校正《植物之屋》的自來水冷卻裝置系統控制方案,就此而言,正好與卡爾•布洛斯菲爾德所謂的「建築學式的」植物攝影彼此呼應,並因而引發新的討論空間。

《菩提樹下大道》是西蒙•斯塔林特別為了柏林臨時美術館所創作的作品,這個名字來自於柏林臨時美術館所處的位置—菩提樹下大道,並同時指向在這個展覽中同時展出的另一件作品。就像在《仙人掌之屋》中透過重構一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的福斯汽車來為仙人掌提供其所需的沙漠環境條件一樣,在《菩提樹下大道》大道中,西蒙•斯塔林利用了一般德國人在日常生活整體庭園時都會用到的電鋸來進行一項不慎尋常的創造,首先,西蒙•斯塔林在離柏林臨時美術館不遠之處的普拉賀大街上,以這把電鋸將路旁一棵菩提樹的某節樹枝鋸斷,接著,這部電鋸被改裝成能夠傳輸物品的一台滑車,藉由這台滑車之助,菩提樹枝得以升高到展場天花板的高度,並且與屋頂銜接上。透過這個簡單的「移植術」,《菩提樹下大道》中的菩提枝發揮象徵的功能,以其象徵性意義從展場的至高點向下全面性地覆蓋整個實體空間,實體空間的封閉性頓時被打開,銜接上柏林臨時美術館所處位置所具有的歷史性與境遇性意義,除此之外,菩提樹本身在西方世界中所具有的儀式性象徵功能—一方面做為舉行舞蹈儀式的場地,另一方面作為真理與正義的表徵—將這個屬於德國政治中心的核心地帶所追求的整體精神由外而內地、透過運輸的過程引入整個展覽空間之中。

如果我們從整體上考量西蒙•斯塔林的作品,並同時細究他每個作品所使用的操作手法與主導性概念,或許我們能夠貼切地將之稱為「藝術晶體學」。晶體學研究的是不同的晶體在其組成方式、組成結構與功能的學問,不同晶體間在功能上的差異並不單純由晶體的組成元素所決定,還必須同時考慮組成結構的方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常能夠遇到由同一種元素所組成的、截然不同的物質,最為我們所熟悉的就是鑽石與鉛筆筆芯這個例子,鑽石與鉛筆筆芯都是由碳這種元素所組成的,然而因為其組合方式與結構互異,就產生了不管在外觀上或是功能上無法相提並論的東西;平行於物質層面上的晶體學,西蒙•斯塔林在精神上解構了原本固著在我們認知當中的某種功能,雖然如此,西蒙•斯塔林並不是全面性地摧毀對象,而是找出最基本的元素,同時對保持元素的完整性,並藉由重新來安排這些最基本元素的組成方式與結構,重新建構出一種與環境相適的物件,換句話說,透過保留基本元素,西蒙•斯塔林致力於找尋得以轉換事件的新界面,在這個界面上,解構與建構同時發生。

(全文刊載於《藝術家》雜誌2009年4月號)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