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偉
Wang Po-Wei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溝通與互動之間的記憶:歐馬.費斯特的〈脫口秀〉
 
文 / 王柏偉

據此向社會系統提出的、而且根本上是由大眾媒介系統來解決的問題就是:如果系統只有當下可用,亦即實際上沒有時間可用的話,記憶功能和擺盪功能如何能組合在一起?—Niklas Luhmann

柏林亞拉提雅,貝爾(Arratia, Beer)藝廊於今年四月二十九日至六月十二日推出歐馬·費斯特(Omer Fast)這個近年來獲得世界上許多注意力之藝術家的新作《脫口秀(Talk Show)》,在這個檔期中,這個作品還於六月二日至六日外界給柏林「世界文化之屋」所舉辦的柏林紀錄片論壇作為展品,並成為論壇中重要的討論對象。

歐馬·費斯特,1972年出生於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大學畢業於美國塔夫斯大學博物館與美術系,2000年獲得紐約城市大學亨特學院創作碩士,目前主要以柏林作為他生活與工作的主要城市。雖然歐馬·費斯特出道並不算早,但是這十年間竄升的速度驚人,2008他獲邀參與惠特尼雙年展,並獲Bucksbaum獎項的殊榮,2009年再下一城,以《懷舊(Nostalgie)》這個作品獲得與泰特獎齊名的德國國家美術館青年藝術獎,並在同年於數個德國與瑞士的美術館舉行個展。

錄像與電影是歐馬·費斯特的主要創作手法,從早先2002年的《被連成一串的CNN(CNN Concatenated)》這個作品開始,大眾傳播媒介,特別是新聞與深度報導這個類型就是歐馬·費斯特著力最深的範疇。在《被連成一串的CNN》這個作品中,歐馬·費斯特將CNN不同主播對於911事件的報導與討論,以字為單位,剪接成十八分鐘長的影片,這個影片隨著每個字的變動,不管是聲調還是背景都隨著變動,雖然最後這十八分鐘仍然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新聞報導,但是由於聲音與影像無法在觀眾的感知慣性上與這個新聞文本相互配合,反過來導致文本內容的真實性遭受觀眾的質疑。2007年的《大消息(De Grote Boodschap)》這個作品以電視劇的形式重構了一個老婦人的記憶,老婦人的鄰居被歐馬·費斯特請來描述老婦人的一生,但是歐馬·費斯特將老婦人對回憶的敘述以影像的方式安排在三個不同的地點,而鄰居們則被要求在不同空間中移動並重構老婦人的生平,因為移動路線與事件連結方式的不同,導致老婦人的生平在鄰居的重構下竟然南轅北策,歐馬·費斯特透過這個作品深刻地呈現了敘事的非線性特質。同年的另一個作品,《角色分派(The Casting)》是歐馬·費斯特最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他結合了新聞上對駐伊拉克美軍士兵的訪問,以及立基於這個訪問之上的模擬劇,在模擬劇中,為了讓情節能夠流暢連貫,我們看到很多我們甚至沒有聽說發生過、或是沒能得知任何消息的事件,然而因為拍攝手法過於接近紀錄片,一方面不僅可能讓我們產生模擬劇就是真實事件誤認,另一方面可能讓我們在更普遍的意義上懷疑紀錄片的真實性。2008年的《在上帝面前也要顯得美麗(Looking Pretty for God (After G.W.))》是歐馬·費斯特參與在義大利所舉行的第七屆歐洲當代藝術雙年展(Manifesta 7)的作品,這是一個對殡葬禮儀師的訪問,被訪問的禮儀師帶著一個兒童模特兒一同出場,並示範葬儀業如何處理覆油防腐、化妝…等等事宜,這彷彿極為中性的訪談記錄就在畫外有著兒童談論著關於葬儀業的文本,而這個伴隨一同出場的模特兒的唇形又與談論者的語音一致的同時崩解了,我們再也分不清這是真是假。2009年為歐馬·費斯特獲得大獎的《懷舊》這個作品充滿了科幻性的鄉愁色彩,透過訪談,一個在英國的黑人將他的人生故事放在反烏托邦的歐洲中來檢視,並期待只有逃離不再有烏托邦的國度並進入大眾媒體所建構出來的、殖民地時期的非洲。

今年在亞拉提雅,貝爾藝廊展出的《脫口秀》這個作品恰如其名,採用脫口秀的形式來處理大眾傳播媒介在溝通與互動間的記憶問題。作品的開始請到伊拉克戰爭中喪偶的麗莎·拉瑪希(Lisa Ramaci),以脫口秀對談的方式談及自己因為伊拉克戰爭人道援救的緣故,允許自己的丈夫與自己離婚並與一名伊拉克女子再婚,但是就在伊拉克與美國關係緊張的時刻,麗莎的前夫與他的伊拉克籍妻子雙雙被槍擊,麗莎的前夫當場死亡,而伊拉克籍妻子卻在搶救後活了下來,麗莎為了她所摯愛的前夫,雖然有萬般的不願意,但是還是透過各種管道將那位伊拉克籍女性以政治庇護的方式接到美國。就在麗莎陳述完她的故事退場之後,本來擔任主持人、並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Rosie Perez換位置坐到被訪問者的位置,在下一位主持人的面前重述她剛剛聽到的真實故事。這樣的做法一再地反覆,從主持人變成敘事的被訪問者這樣的程序在諸多男男女女間進行,原本號稱真實的故事不斷變形,直到最後,我們彷彿不在同一個故事之中。

迄今為止,我們可以說,歐馬·費斯特的這些作品為我們指向一個重要的問題:大眾傳播媒介在我們這個社會中的功能是什麼?如果以電視為主的大眾傳播媒介並不能排除某種虛構性,那麼為什麼我們的社會仍然被大眾傳播媒介如此大幅度地覆蓋與浸染,甚至到了沒有大眾傳播媒介就可能導致社會崩解的地步(我們可以想想十年前的電視與當下的網路在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性,或是更為清楚、更為世界性的千禧年Y2K事件)。如果我們單純地把歐馬·費斯特的作品視為是對大眾傳播媒介中那些操控性與虛構性的抗議,那我們或許就沒能看到《脫口秀》這個作品中為我們呈現的另一面:縱使我們都知道我們從大眾傳播媒介所得到的資訊必然具有某些資訊提供者的觀點,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首先接收(但不一定相信)這個資訊,並在這個已被接收的資訊之上詢問資訊的來源或資訊提供者組織資訊的方式,藉以修正或是拋棄這個資訊,而這一切仍然是在大眾媒介系統中才能處理的。換句話說,大眾媒介系統並不需要首先依賴觀眾對某個資訊具有「共識」,大眾媒介單純地就是為了拋出某個議題而拋出某個議題,對大眾媒介來說,這樣一個議題的效度來自於它能達及多大的受眾群,而非這個議題的正確性與否。正如同歐馬·費斯特多方面測試的,不管是在《被連成一串的CNN》中的影音連貫性、《大消息》中新聞式敘事非線性的組織方式、還是《角色分派》中個人記憶對新聞資訊必然的滲透性,在在都顯示了大眾媒介在運作上無法強調「無建構性的純粹實在」這個實質,想要規範性地理解大眾媒介系統並非不行,只是這種規範性的理解必定遠離大眾媒介系統自身的運作方式。或許藉由《懷舊》這個作品,我們能更為恰當地發現,大眾媒介的功能就是為我們這樣的觀察者提供觀察資訊提供者如何建構資訊的機會,換句話說,作為資訊接收者的我們能夠在大眾媒介系統中詢問、測試、扭曲、並接受或拋棄資訊,而不必然得接受某個特定的資訊。就是在這樣的面向上,歐馬·費斯特以優異的影像表現能力為我們呈現了這個命題。

(全文刊載於2010.8《藝術家》雜誌)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