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秀
Lin Yi-Hsi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林煌迪一切遺留的與未來將至的
 
文 / 林怡秀

我們的歷史知識總是不完整,經常都有新事實等待發掘,這些事實可能改變我們心目中的過去。──宮布里希(E.H. Gombrich)

2000年開始,位於台南市東門路上,由同名閒置空間轉變而成的藝術空間「文賢油漆行」,多年來在王婉婷、林煌迪經手的一次次展覽、藝術家進駐與不斷翻修、增減其形狀的過程下,逐步描繪出此空間的自身樣貌。空間主人亦為藝術家的林煌迪在其中執行著相關行政、勞動,並如一名拾遺者般,將每次展覽留下的遺留物轉化成油漆行空間身體的一部分,甚至將之拆解、重製為自己下一次創作的材料,這些攜帶著各種藝術痕跡的材料,在經過反覆運用下引散出隱跡紙稿般的時間感,一如藝評人游崴所言:「這座像是會自我消化吐納的小建築,拼貼著不同的時態與社群關係,召喚已消失不見的傳奇場景」。而這座「文賢油漆行」本身,更有如藝術家林煌迪手上一件永恆處於進行式的作品。

此次,林煌迪在伊通公園以「後勤─物流史」為名的個展,將伊通公園的兩層樓展場分隔成起居空間與文件區,打開了「文賢油漆行」這座支援著前方藝術作業的創作後場,以作品之名展現過去退居幕後的工作內容和記憶。在「後勤─物流史」展中,除了自己歷年來的作品外,林煌迪也以某種文物出土般的規格,向觀眾展示文賢油漆行中的各種物件、影像與過往紀錄,林煌迪說:「我試著重新找出一些在文賢油漆工程行,關於這些遺失檔案的蛛絲馬跡,希望這些文物的重新出土,能夠修補起對於這些片段檔案的斷裂記憶,讓過去的經典誤讀再次重新改寫。」我們似乎可以由一把橫亙在二樓展間中的長椅《關於藝術的資源回收Y》中讀到這樣的概念,與空間啟動至今14年不算短的過程。這把長椅的材料來自油漆行前庭棚架,2002年藝術家楊尊智在油漆行的二期改建工程中,將前庭改為室外、將棚頂挖了幾個洞,後來因雨漏水,2006年林煌迪為將前庭恢復至室內,將原始棚架拆除,保留下某次藝術家黃宏德來訪,在棚架上以油漆即興書寫的文字,這段已經模糊難辨的文字也成為《關於藝術的資源回收Y》的焦點。而不僅是這把長椅,長期以來林煌迪的作品也都或多或少地重疊於此處,時間意義在其中或隱或顯,難以說明之處也像是他作品中不斷出現的不明飛行物體或外星人,而這次林煌迪在展覽中暗示了一組藝術物流──生產、回收、分配、再生產,所有曾經被展示過、被命名為作品之物,又會在其他的脈絡下回復到現實狀態,反之亦然。

(典藏今藝術3月號/2014 第258期/P160)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