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怡秀
Lin Yi-Hsi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專文 Essays


可醫可藝—自藝術與冥想的癒程
 
文 / 林怡秀

為慶祝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落成,並藉此整合校內現有體系之教育、藝術、醫學三大領域,亞州大學現代美術館於上月特別邀集從事醫學工作的創作者林媽利、蔡克信,以及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紀嘉華、劉世芬、陳慧嶠、德梅茲(Aron Demetz)、斯德門(Nicolas Stedman)等八位藝術家作品,以「可醫可藝」為特展名,自不同角度探討藝術創作與醫學之間的跨域詮釋。

人類的產業與工作內容的細緻分工,大抵自工業革命時期開始將各項專業拉向與彼此不同的端點,而在過去,醫與藝,甚至醫、藝與宗教信仰的連結,其實無論在東方或西方的過往歷史中,一直都有著各種相互依繫的例子,如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或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藉由解剖學的知識學習,而更充份地了解、描繪出準確的人體構造,埃及從生死儀式中發展出的藝術與思想脈絡,甚或在部落中與巫醫、祭師文化並存的各種禮器藝術。如此綿密的歷史纏繞,使醫與藝除了在物質性與知識上的發展外,在某種程度上也與精神性的思想角度相關,而這樣的連繫似乎也藏身於本次特展的英文展名「Medication Meditation」(藥物/冥想)中。在此,「藥物」的定義被擴充至藝術創作的領域,一如在尚未走入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前,觀眾即可在館外廣場上看到桑法勒的大型戶外雕塑《海豚上的娜娜》。在桑法勒受創的成長經驗裡,藝術創作可說是治癒她的重要藥物,她的作品充斥著關乎精神性與心理結構的外顯造型,而她廣為人知、大地之母般的「娜娜」,更是廣泛意義上的「所有女性」。進入展場後,動線前端右側是來自不同收藏機構,一系列與巫醫、祭典等相關的禮器展示,而後側一張展開的中醫《內經圖》,則說明了中國醫學自道家思想、陰陽五行的理論中,發展出人體經脈與自然的相存關係。與之相映的左側牆面,則展示兩位在醫療工作外同時也專注於創作的林媽利、蔡克信作品。在本展中,另一位曾有醫療背景的藝術家蔡世芬,近年來的創作在基督宗教教義與醫療科學的相悖關係中,試圖縫合身體/精神、醫學/信仰之間的關連。本次她也帶來新作「穆勒氏花園─靜物」,以各種具致幻性的植物素描回應人的思想歷程。而在陳慧嶠的作品中,她則將人的意識圖譜、夢境等「源自體內的感覺」,以創作的手法投射、解放到現實場景中,以日常材質的改寫、文學性的編織,帶出關於情感性的種種纖細知覺。此次她於館內展出1998年至今與編織相關的作品系列,包括《星砂》、《大海》等,以銀蔥線、棉線、針、棉花等材料層疊而成,帶有繪畫性與夢境漂浮感的新作,這樣的創作方法,使她的創作者身份既像煉金術士又像手指向寓言書的織夢人。

《今藝術》288期(2016.09),頁161,SNG展覽直擊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