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偉慈
Chuang Wei-Tzu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策展論述:勒法利計畫
 
文 / 莊偉慈

地方是個先於科學的生活事實,以我們經驗世界的方式為基礎。──克雷斯威爾(Tim Cresswell)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自 2018 年起,帶著新型態文化計畫進駐舊空軍總司令部,在此基地上試圖建構以文化實驗為核心價值的藝術場域。在過去三年中,C-LAB 推動的「實驗建築」計畫,從不同脈絡探索場域內涵,如「負育群帶聚落」著眼於園區基地的紋脈探討,「紅磚未來式」聚焦永續都市的概念實踐。延續對園區空間變遷的反思,「勒法利計畫」(Project: The Folly)以 C-LAB 所在的台北市為起點,試著從空間本身的多義性,探討其內涵與外延的意義。

1
在英國 19 世紀園林設計中,folly 專指具有裝飾性而無實用功能的建築。1982 年,建築師楚米(Bernard TSCHIMI)在巴黎維萊特公園(The Parc de la Villette)設置多個紅色鋼構的建築體,做為可容納各種事件發生的場所。楚米利用 folly 可容納觀念與實驗性的特質,用以討論公園作為都市居民生活空間的新角色,這些構築物不僅前衛而新穎,也擾動了民眾與維萊特公園的關係。時至今日,folly 不單單是指無實際功能的裝飾性建築,它更是一個「不完全是建築、不完全是雕塑,也不為特定對象存在的構造物」。其具有開放性的內涵,使得 folly 不只是一種建築實體,也擴延成為具有實驗性,可詮釋理念的形式。

「勒法利計畫」取用 folly 具實驗與觀念性的特質,提議一種新的觀看角度,藉以理解我們當下的生活狀態,與在城市中所發生的事件。回顧園區與基地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其空間的意義與功能,隨著不同階段持續地轉換。也因為這種變動性,當人們欲提問並且指稱 C-LAB「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place)」時,此一行動也正映照出其伴隨變動而產生的特殊性。

2
人文地理學家克雷斯韋爾(Tim CRESSWELL)曾指出,一個地方,不僅代表著它是一個被人類所創造的「有意義的空間」,它同時也是可被定義,且是有意義的區位(location)。[1]關於地方的解釋有許多不同的切入角度,在建築師或是都市規劃師的脈絡,他們總是試著要召喚地方感——一個被眾人所認同的地方,也意味著它們是城市歷史的一部分,並有著被認同的位置。換句話說,一個可被認識的地方、有意義的地方,代表其背後總有人的介入痕跡,不論這股介入的力量為何、地方的認識論合宜與否,總是與其創造的力量相關。

而地方感的形成,則可參照美國地理學家普瑞德(Allan PRED)的概念,他援引紀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結構化」(structuration)理論和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提出的「感覺結構」(structure of feeling),指出我們感覺到的地方,都是個體積極參與時空之流的結構歷程、不斷變化而出現的副產品。房屋、道路、田野,以及一切其他人造物,所有相關活動,透過「佔用地方(taking place)或佔有和轉換空間及自然,而共同建構、維繫與塑造了地方,而這是基於意識形態的特殊目標及意圖的結果」。[2] 他認為,個人的主體行動和結構性的制度相互辯證,構成了結構化歷程,而地方與地方感(感覺結構)是其中關鍵層面,是人們在日常路徑和制度性計畫交錯的時空流中,緩慢堆疊形成的。

3
如何思考地方、理解地方的建構模式和定義何謂地方,也是「勒法利計畫」所欲關注的面向,特別是本次展場的位置位於美援大樓,空間原本被賦予的功能與規劃建設的痕跡,在軍事功能退位、文化機構進駐之後,讓這個建築實體的符旨被抽空而徒留符徵,並處於一個持續變動而渾沌曖昧的狀態。因此,整個展覽場域被規劃為一個臨時性的 folly,邀請藝術家以不同的取徑,探索人與空間的關係,以及場所的意涵。

首先,展覽嘗試反轉 C-LAB 展場(美援大樓)和園區空間的觀看方式。由於展場所在地和展場空間,與一般美術場館迥異,因此有部分作品聚焦與現場對話。此現場同時指涉展覽空間的異質性,以及所在地本身含括的歷史、建築、交通與經濟脈絡。在這些作品中,包括陳萬仁、戴翰泓、邱承宏和廖建忠,皆利用展場環境與現地條件,創造出重新理解美援大樓和 C-LAB 園區的視角。

第二,展覽試圖探索關於「地方」的意涵,特別是藉由作品重新理解城市既有系統,以及其相關空間的紋理構成。吳燦政、凌天、陳曉朋、莊普、蕭有志與泰國藝術家阿農・南堯(Arnont NONOGYAO),分別以不同類型的創作,探索個體與城市的關係、公共空間的紋理、再現寓居(dwelling)的痕跡,以及建築計畫/構築物如何能作為活化群體關係的介面。

「勒法利計畫」試圖藉由建築和藝術計畫介入,借用關係的反轉、視點的跳躍和改變,以取得描繪當下生活的新觀點。展覽探索空間本身的質性,並從構築物用以隱喻、改變人與其空間的關係,試圖從中從講究效用的功利主義與都市設計概念尋找破口。當我們摒除實用主義,以藝術或創造性的手法介入空間之後,我們是否能在後疫情時代的當下,重新理解此時此地的現實狀態?

---------------
勒法利計畫
Date: 2021.5.15 - 8.29
Venue: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Organizer: 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

----------------
[1] Tim Cresswell,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台北市:群學,2006。
[2] Allan Pred, “Structuration and Place: On the Becoming of Sense of Place and Structure of Feeling”,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Behavior, Vol,13, No.1, March, pp45-68.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