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維
Lee Ming-Wei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李明維,他深深撞擊著不同文化人士的心靈!
文 / 王福東

2007年8月,印象畫廊歐賢政先生找我幫他策畫當代藝術大展,我因為在南部鄉下閒蕩太久了,想說好不容易有機會到「中央黨部」(台北) 一顯身手,所以就一連好幾個星期只抱著「老枕」不得入眠,腦海裡一直環繞這個展覽的主軸,心想真不知該如何擬定才好,只痴痴想著米勒說過一句經典名言:「我寧可什麼也不說;也不願說得微弱」。

李明維一定要進來…

終於有一個晚上!心頭不經意就「捲起千堆雪」,想起我1999年曾經在南藝大校刊《藝術觀點》發表過一篇〈帝國大反擊---21世紀世界藝術趨勢預言〉這樣的文章,記得那篇文章發表之後,當時還沒從南藝大退休的蕭勤老師,就專程跑來編輯室跟我談他個人對那篇文章的觀點,那時令,是1999年,蕭老師頗能贊同我在文章中說:「21世紀世界藝術趨勢的發展,東方神學與亞太環帶即將崛起」。想到這裡,我就覺得當代藝術專題展這件事,應該就是要鎖定以「帝國大反擊」這樣的概念來作藍本,所以我就將「帝國大反擊」進一步再以年齡區分成三大塊,亦即:「王者再現/首部曲」、「長驅直入/二部曲」與「威脅潛伏/三部曲」。

由於整個策展工程龐大,我擔心自己一個人在南部鞭長莫及且力有未逮,所以當時就邀請了胡永芬與張晴文兩位策展人加入戰局。

猶記得當時在擬定參展名單時,有些藝術家因為大半時間旅居國外,討論之後,永芬還是率先提出,說「無論如何,李明維一定要進來…」,我看著永芬那麼篤定的語勢,想說這個以「台灣當代」為主軸的展覽,如果缺了李明維,好像整個展覽就「沒有代表性」了。當時我心中就暗自設想,李明維,這個在台灣土生土長;同時在國際藝壇備受肯定的藝術家,要是台灣當代這一塊沒有了他的參與…,那麼!很可能整個台灣當代的光彩…就會不夠當代…!特別是,光是看他作品廣被國外美術館典藏的佳績,在同儕之間就難有出其右者。

不從美術科班起家

1964年出生的李明維,目前居住於紐約。如果從1997年他第一次在紐約Lombard-Freid Fine Arts畫廊舉辦「相互交換」個展算起,到2013年在新加坡土生華人博物館舉辦「浮光之淵」個展為止,李明維「出道」以來,這期間總共將近30次的個展資歷,至少就有超過十次以上是在國家級的美術館舉辦,包括「驛站」、「晚餐計劃」、「魚雁計劃」,惠特尼美術館,紐約,美國(1998)、「李明維1994-1998」,克里弗蘭當代藝術館,俄亥俄州,美國(1999)、「客廳計畫」,嘉德納美術館,波士頓,美國(2000、2012)、「旅驛計畫」,紐約現代美術館,紐約,美國(2003)、 「傳移摹寫」,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加州,美國(2004)、「菩提計畫」,昆士蘭當代美術館,布里斯本,澳洲(2006)、芝加哥文化中心,芝加哥,美國(2007)、「1.5世代」特展,皇后美術館,紐約,美國(2007)、「如沙的格爾尼卡」,昆士蘭當代美術館 ,布里斯本,澳洲 (2008)、「移動的花園」,布魯克林美術館,紐約,美國 (2011)、「旅人」,美國華人博物館,紐約,美國 (2011)、「浮光之淵」,新加坡土生華人博物館,新加坡 (2013)…等等。典藏紀錄更涵蓋有紐約惠特尼美術館、紐約德意志銀行、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艾倫紀念美術館、澳洲布里斯本昆士蘭美術館、台北國巨基金會、與新竹榮嘉美術館等等。

當我們想要審視李明維成功的關鍵時,我們不能忘了,首先,李明維是台灣當代藝術家當中,非常少數不是直接從美術科班起家的。大致上,人生因緣際會…,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報告」,確實是有機運的…,所謂機運,就是指一個人一生當中的機會加命運。所以說李明維的成功,就好比是社會上其他領域許多人的成功故事一樣,其實,機會大致早早就已經先被生成在一個人的命盤裏頭了,而這「命盤」的內裡呢!也早早就預藏有一個人他先天優質的藝稟與異於常人的天賦,說來,這當然就是作為一個藝術家所必備的創造力了,亦即世俗所講的天賦嚕!尤其是藝術這樣一個場域特別需要如此,它特別需要天賦異稟;也特別需要少之又少的傳統或學院的包袱,李明維,正是這樣一個成功的例子。

一種「養蜂哲學…」

李明維的崛起,跟我們一般在台灣當代大都從科班出身很不一樣,本來,一個醫學世家的子弟,在他成長過程中,大學教育選擇生物這樣一項基礎醫學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可是,當他在台灣讀完美語學校後,就直接到美國讀生物,即便後來他改學建築,可是他卻認為「我腦子裡都是一些抽象的想法,與建築需要的不同。」而且當時的他,心扉都還沒有開啟藝術的窗子,一直要等到他選修了觀念藝術這堂課,受到湯普森 (Mark Thompson)老師的啟發之後,他才發現「原來藝術沒有界限,它不僅僅是繪畫…」,而是一種「養蜂哲學…」。

養蜂哲學,是因為大學期間,他跟隨他的老師湯普森 (Mark Thompson)學習藝術那一年,他也從他的老師養蜂這樣一件生活事務上,深刻體悟到藝術,原來就是一種「與生活密切相結合的東西」。

1993年,李明維於加州藝術與工藝學院 (CCA) California College of Arts取得藝術學士,畢業後工作了兩年,1995年進入耶魯大學藝術研究所繼續他「與生活密切相結合」的探討。「晚餐計畫」,就是他剛剛抵達耶魯(New Haven)之後的第一件作品,也是1998年他受邀到惠特尼美術館個展並受到重視的成名之作。

談起「晚餐計畫」,李明維在接受李維菁訪談時說,他剛進耶魯不久,他什麼人都不認識,自己有強烈的感覺要認識這個環境,於是就想到應該是要「從人入手」。所以李明維就到耶魯校園張貼了一百張海報,上頭寫著:「如果你想要進行一場內省式的談話,請打電話給我。」「上頭並註明對方可以到自己的工作室與自己共進一場晚餐,如果有緣的話也許可以成為朋友,並可以看看自己過去的作品。如果對方希望的話,並可挑選自己喜歡的菜,李明維會為對方下廚煮這頓晚餐。」(資料來源:參閱李維菁〈與不同的人生進行對話---李明維〉。原文刊載於《藝術家雜誌》303期2000.08新世代藝術家群像12。)

「神秘美學」的氣韻

在惠特尼美術館的個展,除了《晚餐計畫》之外,他又推出受到相當好評的《魚雁計畫》。他以金色的木頭、紙、霧面玻璃搭起三個頗具東方禪境氣質的架子,形成一個相當具冥想性的空間。對於那些不習慣「彎腰鞠躬」的西方人來說,這是種相當特殊的精神體悟,因為它深具東方儀式,一種捨去自我的形式,改變了一般觀眾進入這空間時的心理狀態。在這裡,李明維在展演空間裡頭的小桌上,也提供了筆與信紙、封籤等等,任由觀眾寫下那些無法聯絡的人心中一些說不出的話語。次年秋天,李明維將它們隨著紙燈籠漂流到水上燃燒,這種儀式,宛如台灣七月普渡放水燈;或元宵節放天燈的習俗,深具儀式性格,而這樣的作品所傳遞出「神秘美學」的氣韻,又「與生活密切相結合」、深深撞擊不同文化背景---西方人的心靈。

深深撞擊不同文化背景---西方人的心靈,是李明維作品的獨到之處,特別是西洋藝術自從1970年代開啟了觀念藝術以降,以東方美學或生活哲學這樣的思想切入觀念藝術者,李明維是其一,也是他普遍受到國際藝壇肯定與崛起的主因之一。

談起觀念藝術,一般也稱「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它是一種主張作品所牽涉的概念或意念比材質甚至傳統美學更為重要的藝術形式。1965年首先由歐普畫家愛德華‧金霍玆(Edward Kienholz)於紐約率先將它稱之為Conceptual Art,是以觀念取代繪畫的一種藝術形式。這樣的概念可以:「將藝術精簡至純粹一些的想法,並且不再涉及任何藝術的材質」(藝術史學者羅伯特‧阿特金斯Robert Atkins之論點)。

比金霍玆更早的,對於觀念藝術的根源之探尋,甚至可以溯及20世紀初期達達主義對藝術的態度,當時,一群達達分子就對傳統藝術作品提出了顛覆性的質疑,後來的發展,甚至對形式美學、裝飾主義;以及物體、材質等整體力量的反動,都給觀念藝術帶來如虎添翼般的力量。

可是,僅管西方觀念藝術諸多大聖先師們,如觀念藝術的先驅柯史士(Kosuth)、杜象(Marcel Duchamp)、波伊斯(joseph beuys)…..等等先行者,作品主要都是反映在語意學、符號學、哲學、文學、結構主義…等。他們把思想帶入創作,以及將觀念拿來做為藝術創作的媒介,取代材質至上的創作。但在西方盛行觀念藝術的領空底下,能以「東方美學」或「生活哲學」思想切入「觀念藝術」形式者,李明維也許不是唯一,但由於他的作品一而再的;深深撞擊著不同文化人士的心靈,所以也格外引起西方藝術學界的高度觀瞻,這自然就成為他受到世界藝壇重視的主因。

李明維的「起源」…

所以在這裡我們不能不談,李明維的「起源」,也就是他的出身。首先,李明維他出生於「很台灣味」的南投埔里,根據他接受李維菁訪談時的文章敘述,從很小的時候,他就在傳統宗廟與道教思想薰陶之下長大,對宗教寺廟更有種親近感。李維菁在〈與不同的人生進行對話---李明維〉這篇文章中說,「他三歲時就開始冥想打坐,八、九歲的時候他主動到埔里的寺廟去住,不是為了什麼早慧的宗教體悟,純粹就是喜歡那裡的感覺,隨著住持誦經吃素。他的母親一度擔心他出家。」(原文刊載於《藝術家雜誌》303期,2000.08新世代藝術家群像12)。

另外,李明維也在他的創作自述(Statement)〈以藝術之名:藝術家訪談李明維〉當中自我剝析:「常有人談到我作品中的東方哲學及美學觀,我不是到美國後才刻意的。我的童年與寺廟的經驗、我之後讀的這方面書籍。」他說:「每個人的創作一定都在自已的經歷發生,不會無中生有的。只是說,日後你靠著所受的訓練,如何將你的生活融入更多的思考、觀察是更重要的。」 從這段自述當中,我們終於不難理解為什麼李明維作品會深具東方思想的緣由,也是他個人藝術創作東方美學與生活哲學的精神源起。

從上面這兩段引言,就足以證明我文章一開頭前面所講的:「…就好比是社會上其他領域許多人的成功故事一樣,…,也早早就預藏有一個人他先天優質的藝稟與異於常人的天賦,說來,這當然就是作為一個藝術家所必備的創造力了,亦即世俗所講的天賦嚕!」

錯綜複雜的人文肌理

李明維在觀念藝術這一系譜當中,相當特殊的一點,在於除了觀念以及執行過程的完整之外,他相當重視整體計畫的進行;以及最終的表演上,在以「視覺美學」呈現對空間的嚴謹要求,其準確度與預期視效都極佳。他的作品藉由觀眾互動參與的機制,探討生活對話的迴響,進而挖掘內在人性的聲音,不管是低音迴盪或高音飛揚,他的作品都具有無聲與有聲的轉譯功能,並經常把具體的實際經驗幻化為無形的精神饗宴,強調一種超越現實情境的禪意與至高無上的藝術價值。

所以他經常透過一個「擬家」的意象,像是「晚餐計畫」、「魚雁計畫」、「客廳計畫」、「睡寢計畫」、「旅驛計畫」、「靈媒計畫」、「傳移摹寫」、「菩提計畫」…等等作品,都跟「家」或「人」這樣一個概念息息相關,處處傳達出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或疏離狀態。對於「家居」或「人屬」的空間、時間、文化、過去與現在,總的呈現出人間錯綜複雜的人文肌理,俯望一個概觀的現象之後,高瞻遠矚的提出李明維他的「台灣當代藝術奇觀」。

李明維,作為一個靜謐藝術思想的行僧,他的作品在在都讓人可以從中得到一種近於禪定的冥想性格,這種性格,正是經由他「已經open up Pandora的盒子」(李明維語) 所釋放出來的「精靈」,也就是他的作品。

因為他的藝術,都一而再的,深深撞擊著不同文化人士的心靈!

【台灣當代藝術風神榜】‧《大寫藝》‧2013.09.15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