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展覽 「美好」的樣子 | 顧世勇「時空封包」個展 |
|
文 / 吳嘉瑄
在2009年於伊通舉辦個展「美哉台灣」的顧世勇,對於那些1950~1960年代執政者用以宣揚台灣美好形象的報章雜誌圖片,一種美好的假象,曾這樣說道:「一方面我批判它,另一方面,我也必須坦言,所謂美好的過去現在看起來其實是誤會,但不可諱言的是,被這股『鄉愁』催眠,我竟然還覺得挺舒服的。」(註1)在此,顧世勇所謂的「鄉愁」,用「懷舊」一詞來表達或許更為貼切;「懷舊」是挑起人們美好感受的,因為人們總是這麼做來讓現實變得比較能承受,總是讓人們心靈得以喘息;但懷舊也總是積極的,因為那些人們記得的美好,總是推促著人們繼續往前追尋日後的美好,以成為記憶中的美好。
相隔兩年,在這次顧世勇的伊通個展「時空封包」中,我們可以清楚看見顧世勇有別於以往對於「跳脫(異位)經驗之外的平靜世界」,一種「異托邦」(註2)的追尋看似告一段落,轉向面對依循經驗(記憶)的歷史物,而無論何者,都仍是對於一種「美好」的樣子的追尋與探問。
顧世勇這回找到的老東西來自於逛跳蚤市場,以及透過古董商拿到的拆屋廢棄物件。不同於「美哉台灣」裡那些指涉敏感的特定歷史意義的圖像,這些零零總總被精心堆疊布置靜靜待在展場內、並且被藝術家以攝影加以再現的物件:小鐵木馬、手提袋、鐵熨斗、圓木凳、繪有風景的瓷盤、一件條紋長褲……顧世勇自言,他尋找的是一種時間的痕跡,一種時間的氣息,因此他找的老東西它們唯一的共通點就是都沒有強烈的象徵意義。但這種時間的痕跡與氣息,並非來自於時間性的堆累,而是一種「自外於我們目前所處時代的『自足性』時間」(註3)。這些老東西包裹住的不是時間加諸再它們之上的,而就只是「時間」本身,沒有任何特定意義,因而顯得純粹,顯得更加美好。
註1:吳垠慧,〈重現美好幽靈 顧世勇照片展〉,2010。請見h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163/564。
註2:黃建宏,〈如何「回一顧 」與碎形經歷〉,2008。請見http://www.itpark.com.tw/artist/critical_data/39/198/288。
註3:「時空封包」創作自述。
(P80,藝外25期。2011.10)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