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東
Wang Fu-Tung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王福東,用一種「活在當下」的態度生活與創作
文 / 佟孟真

您對於台灣的當代藝術,無論在創作、文字、出版領域皆不遺餘力,當初選擇用文字深耕藝術的起源是什麼?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高中時我算是文藝青年(笑),性向裡兼備文學和藝術兩個區塊,喜歡詩、文學與藝術,也就是同實用文字與圖像來表述與創作。後來考上師大美術系,骨子裡還是很喜歡文學,所以還是常常辦展、出版詩刊也參予畫會的運動等等。早期就有這樣跨領域的活動進行,因為美術系裡較少有文學活動,所以大多是透過外面來接觸相關活動。

求學過程中,有哪些人影響您的藝術觀念呢?

高中時,我到外面(左營高中)鄭宗瓊老師的畫是學畫,同時也去高苑上朱沉冬老師的課,他們都是我的啟蒙老師,例如抽象、超現實主義等等,都是從他們那兒得到的啟發,那時在台灣,超現實主義是比較新鮮的。後來我離開高雄,到台北跟陳景容老師學畫,考上師大後又接觸的前輩畫家有陳銀輝、李梅樹、李石樵等,都受到影響。出國唸書之後,又受到1980年代所謂超前衛的新繪畫運動的影響。

您曾受新歐洲繪畫思潮影響,在藝術表現上也受當代社會議題啟發,如何用外來文化的介入與自身的內涵來關注台灣當代藝術?

其實以前我們也做和當代息息相關的,指是那時沒有這樣的語彙,當代藝術是近幾年開始興起的名詞,大家便開始用「台灣當代」來概括我們所關心的藝術生態與環境。現代主義大概到後現代就結束了,而80年代解嚴後的藝術表現形式便是當代藝術的重頭戲,這幾年大家也有很多的討論。我們關心的1950、1960所謂的東方、五月畫會(現代藝術),扣著現代文學、存在主義的背景,他們有20年的時間呈現一個完整的現象。而當代和現代是有區別的,我們用當代的關懷角度、創作面向來檢驗,才會突顯出當代的意義,當代是從後現代的新思維而起背景,創作的焦距也放在當代這一塊。

其實以前我們也做和當代息息相關的,只是那時沒有這樣的語彙,當代藝術是近幾年開始興起的名詞,大家便開始用「台灣當代」來概括我們所關心的藝術生態與環境。現代主義大概到後現代就結束了,而80年代解嚴後的藝術表現形式便是當代藝術的重頭戲,這幾年大家也有很多的討論。我們關心的1950、1960所謂的東方、五月畫會(現代藝術),扣合著現代文學、存在主義的背景,他們有20年的時間呈現一個完整的現象。而當代和現代是有區別的,我們用當代的關懷角度、創作面向來檢驗,才會突顯出當代的意義,當代是從後現代之後興起的一種新思維,創作的焦距也放在當代這一區塊。

1985年我回到台灣,創立了「第三波畫會」,那時中國時報與聯合報用了半版的社會版來報導我們。為什麼是社會版?因為我們「第三波畫會」很社會(笑),那時做了一個「污染」的主題 (主題展也是那時才開始出現),跟環保意識作連結,產生了一種社會現象。也曾經在春之藝廊辦了「台灣畫壇的新希望」的展覽,與101畫會成員在1985年起了很大的社會議題,活絡了藝術現象。不管是現代主義、現代文學也好,當代藝術應成為總體藝術的昇華,有複合媒材、社會議題、人文關懷,跟社會產生一個更良性的互動,這才是更不容易的事情。

觀察您早期的創作,每次展覽都有不同媒材的表現(油畫、木雕、陶塑等),這是很勇於突破的創作模式。

是好是壞我也不曉得(笑),自己做檢討之後,因為參與的物件、媒材太廣泛,這幾年才回到單一的狀態。以前什麼都想嘗試,在1980到紐約去的時候,我也很會畫壞畫(Bad Painting),喜歡那些醜陋的人性表現。我比較浪漫,有詩的情懷,那時在國外念書的時候,常常寫詩投稿,用稿費、獎金去流浪,從賓州跑去紐約。後來離開流浪生活,在美國的中國時報工作,認識了華人文學界的前輩、朋友,在那時也跟一些藝術家丁雄泉、夏楊、梅丁衍開始熟識起來,後來我帶了一些畫回台灣展覽,現在只想單純地回到簡單的繪畫模式,其他都放開了。

對您來說,這應該是早期創作時很重要的經驗,以平常創作、寫詩又評論的豐沛能量來看,能否談談在不同領域遊走的感覺。

畢卡索曾說「人家尋尋覓覓,我俯拾皆是」。在藝術創作上,我很敬佩畢卡索,一些他講過的話我也放在心中。例如他說「精於觀察,勤於思考,敏於補捉,善於表情」等等,看他的紀錄影片時,我很佩服他對模特兒的掌握、專精的繪畫與敏銳的思考,當初也期許自己像他一樣,所以才嘗試很多媒材,像木雕、油畫、複合、陶藝等等。畢卡索用餐時,吃完魚後就呈現了有魚骨頭的盤子畫作,所以他俯拾皆是;我也從不擔心我要畫什麼,這不是技術的問題,技術不應成為當代創作的瓶頸或藉口,而應以跟自己貼切、融合的方式來創作。

以創作方面來說,很多藝術家一輩子只做一種風格,所以大眾對我的作品可能是片斷的印象,因此,50多歲的自己,現在回到單純的面向,想要專心地創作優質穩定的作品,現在的臉譜系列,是由普普的概念發想而來,算是獨特的創作。以前在紐約街頭,常常可以碰到像安迪沃荷、Jean-Michel Basquiat、在地鐵塗鴉的Keith Haring等大師級人物,他們這批人都是將生命盡情釋放的藝術家,看著這些曾經走過蘇活,我們又曾擦身而過的大師們的身影,是很令人敬佩的。

安迪沃荷掌握很多頭像的概念,啟發了我做臉譜的動機,所以從京劇圖騰到台灣八家將的畫臉開始,我從古典文學裡做探討,將京劇與古典文學做結合,透過電腦繪畫的技術,先做頭部面相的實驗和模擬,再純粹回到繪畫呈現個人對臉譜的主張。這些作品的色彩延續1999年的感覺,有些比較詩意、文學性的自動性技巧,也呈現比較具體、新穎的臉譜表現方式,預計明年會發表。

以創作方面來說,很多藝術家一輩子只做一種風格,所以大眾對我的作品可能是片斷的印象,因此50多歲的自己,現在回到單純的面向,想要專心地創作優質穩定的作品,現在的臉譜系列,是由普普的概念發想而來,算是前無古人的獨特創作。以前在紐約街頭,常常可以碰到像安迪沃荷、Jean-Michel Basquiat、在地鐵塗鴉的Keith Haring的大師,他們這批人都是將生命盡情釋放的藝術家,看著這些曾經走過蘇活,我們又曾擦身而過的大師,是很敬佩的。

安迪沃荷掌握很多頭像的概念,啟發了我做臉譜的動機,所以從京劇圖騰到台灣八家將的畫臉開始,我從古典文學裡做探討,將京劇與古典文學做結合,透過電腦繪畫的技術,先做頭部面相的實驗和模擬,再純粹回到繪畫呈現個人對臉譜的主張。這些作品的色彩延續1999年的感覺,有些比較詩意、文學性的自動性技巧,也呈現比較具體、新穎的臉譜表現方式,預計明年會發表。

您於1999年便開始學習電腦操作,運用科技元素進行探索,剛剛提到的臉譜系列,也運用電腦來做模擬與實驗;在科技網路發展完全的時代下,您如何觀看現世代藝術家結合科技創作的趨勢發展?

班雅明提到的「靈光消逝的年代」非常經典,什麼叫靈光消逝?舊的靈光是宗教,中古世紀很多創作都有宗教、文明的背景;新的靈光就是科技,印象派之後開始有照相機到幻燈機的發明,1976年麻省理工大學也成立了藝術與科技研究中心。科技與藝術的結合,產生新的靈光,所以我在1994開始用電腦繪圖,實際用草圖來演練,做了<風花水月>系列作品的研究,我走的很前面,但也揚棄的很快,畢竟我不是電腦科技的專業,也不是追求科技藝術的創作者,但 2003在大趨勢畫廊的個展中,我便開始提到「靈光乍現」的概念,用科技來和藝術做詮釋。身為一位藝術家,應用研究的態度來做表達上的詮釋,回到繪畫的最初本質,繪畫為什麼需要回歸從前的狀態。Return to painting,因為繪畫不會死亡,它永遠都在,不管中間出現多少心的創作形式,繪畫還是人類永無止盡的追求,也是人類最起碼的本能。在50多年的歲月中,我嘗試了許許多多的媒材,用子彈、米、紙漿等等,一位觀念性的前衛藝術家,有很多前衛的觀點來解釋、呈現作品,可能有選擇用割下生殖器官的壯烈方式,也有選擇用很正面的思想討論,藝術到最後不是盲目地追求創新,所以現在我回到一種很平實的創作心態,以貫徹個人穩定風格作為出發。

無論在文字發表或創作上,老師都呈現了自己獨特的藝術社會觀,在課堂上或校園中,您又如何讓學生了解這些概念呢?

主要會透過藝評,像現在的《藝術觀點》(國立台南藝術大學發行雜誌)也是我另外在推動的一個區塊,我帶一些研究生作藝評工作,同時丟出一些專輯、觀點、見解與反省,這是另一個場域。之前國史館對我做了口述歷史的訪談,也出版了專書,著重在評論與媒體的部分,其實我很喜歡這樣的訪談,我認為自己的生命過的很精采,進師大以前,我曾流浪於台北的公園、高架橋下,到了美國也流浪過一陣子,用一種「活在當下」的態度生活。以後更老時,我也期待小孩長大以後對我的生命是好奇的,將來我會跟小孩講很多事。

這樣多重角色且豐富生活的狀態下,您如何平衡與分配時間的運用呢?

每個人都有24小時,這是很公平的,現在的想法是,你覺得該放的時候就該放了。後來我比較放在「人」這一塊,身外之物就讓它去吧,我不會做自己的介紹來推銷自己,藝術家做好自己的本分,把自己的不足交給別的專業呈現,然後自己可以在安靜的空間下創作,保持身體的健康,這樣就很好了。我的前半生或許比別人辛苦,但現在我有穩定的教職工作,也能夠專心地創作,是非常感恩的。

(非池中藝術網/佟孟真 採訪整理)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