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鬱中的希望 |
|
文 / 林柏樑
接到「映像˙南方澳」一書,有點意外的重,厚達兩百頁,開本豪華,圖像豐富精采,印刷、美編皆有一定水準。就地方誌型態的攝影集而言,完成度滿高。黑白影像主要以大跨頁形式呈現,甚至一開場就有兩張大拉頁,看起來很過癮,不過一攤開書就讓人有點無所適從,只能放在桌上翻閱,而且得站著看才符合視覺距離。
就影像風格而論,作者從事新聞工作的關係,習慣運用廣角鏡頭,好處是容易交代場景,以及使觀賞照片者有一種臨場感。整本集子除了少數地景和人物像用了比較平實的標準或中距離鏡頭之外,其餘一概以廣角帶出。壞處是攝影語言顯得誇張和重複。
作者為了掌握拍攝現場的雰圍,光源不足的地方,皆以底片增感來克服,如此一來造成影像反差過大,非黑即白,主題常沒入黑暗之中,也造成整本書影像風格沉鬱。也許這是有意的效果,但作者接受訪談時提到:「幾年拍攝下來,我認為南方澳的生命熱能逐漸在加溫,那是充滿希望的。」基本上是衝突的。
整本書前四分之三基本上是充滿活力,在第一六八頁的釣魚背影到最後第一八○頁的新人敬酒最後一張畫面,幾張主照片是陰鬱的,其中夾一張溫暖一張愉快,但整體照片看起來其實顯得不太確定,包括最後一張新人敬酒,雖然新郎欠身微笑,整個雰圍還是帶著一種不安定的情愫。
其他的小瑕疵包括了布袋戲演員和歌仔戲演員這兩張照片和環境沒有互動,和環境是抽離的;以及四組連續照片:切鯊、大陸媽祖、鐵牛班、喪儀,在整本集子裡顯得瑣碎,可以再精簡,讓影像更流暢,也更有力。
這本攝影集前後花了六年時間,因此累積了極為豐富的影像,由書中的人物自然大方,也顯示作者已和此地打成一片,尤其第三單元有關大陸及外籍船工這部分,照片拍攝拿捏得很恰當,作者遵循了報導攝影的信念,以尊重平等的態度對待處於弱勢的外勞,從照片上我們也看到作者得到相對得回報。
本書作者為了保持客觀的態度,壓抑了許多表現的可能性。這一直是紀實攝影的兩難,攝影者基本上是透過被攝對象在表達,因此一邊保持客觀(以免傷害對象),一邊又不能沒有主觀(以免失去自我)。在本書中不乏許多極為優秀的照片,如三太子那張就極為精準,安檢所警察手擋住遵行方向的巧妙;職業孝女的誇張表現和一旁臉色漠然的男士形成的荒謬;不良於行的老人在除夕夜的孤獨,都是很感人的照片。
仔細看完「映像˙南方澳」,雖然有些小瑕疵,原則上是一本拍攝、製作極為用心的好書。沈昭良無疑是繼張詠捷之後,紀實攝影界的新起之秀,值得喝采。
(轉載自91.1.13中國時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