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丁衍
Mei Dean-E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本土」誠可貴「真理」價更高
文 / 梅丁衍

黑道上有一種共識,就是:誰要是能「置個人生死於度外」,誰就有希望當龍頭老大。因此,兄弟們如何去表現「狠」或「酷」就成了黑道倫理的意識形態;至於狠或酷,是目的還是手段?皆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擺脫瑣碎紛擾的道德價值束縛,以「不畏死」來印證「愚忠」的最高倫理。台灣的黑道倫理也通行於「白道」,不論是「愛到最高點,心中有國旗」,還是「愛拼才會贏」,都一再的反射了本土意識所獨有的浪漫情愫。

考量社會活力的標竿

最近,常聽到一些訪台歸來的友人談到對台灣整體的印象是「充滿活力」,一般認為「解嚴」是造就「台灣活力」的主要原因,而這股「活力」,也可以視為本土意識的縮影。

在海外(尤其在西方)有過生活經驗的人,都會有一種「邊緣人」的體認,這不但是由於文化成長背景差異所形成的疏離感,更是因為個人「法律」人格的現實條件不等而產生的無力感。由於與西方社會核心呈現隔絕狀態,因此對社會事物本質的理解只能靠「外象」去揣摩,從一些文化硬體,如出版業、建築業、服務業,乃至於藝術機構、娛樂業等,都可以作為考量「活力」的標竿。而這股「活力」與台灣本土的「活力」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已納屬為一種社會「規範制約」,這種制約是來自社會的默契,也是某種民主法治運作後的「穩定結構」,因此其「活力」,就不那麼容易從表面察覺,當然,它的「危機」也不容易從表面察覺。如果我們把台灣的股市狂飆、夜市達旦或交通失序的景觀看做是「台灣生命力」寶貴的特質,那便是對事情理解層次不夠深刻。通常,一個社會生命力的興旺程度,取決於它的經濟活力,但是往往其「副作用」便是社會品質的紅燈信號,生命力的最終目的並非經濟,經濟的最高理想更非享樂。

難道只建築在個人主義的偽道哲學上?

「關懷本土」只能算是一種態度,重要的是如何在關懷的過程中,以「自覺」或「制衡」的力量來監護寶貴的「生命力」。一個政黨事務可由其他的政黨來督察,社會風氣的興衰,有時不能完全仰賴政府施政的利弊,社會正義之聲或道德重建團體都負有端正社會風氣之功能。當社會的暴戾之氣已趨氾濫,透過文藝的功能也可以達到潛移默化的療治效益。當然,此處所指的文藝「品質」,是必須經過論證而後有所沈澱的。

台灣本土意識的出發點是「關懷本土」,但是關懷只能算是一種動機,「關懷」的手段往往才是最受爭議的。當我們關懷環保問題,卻把六輕設廠的污染顧慮,無意的轉嫁給大陸居民;當我們高呼提昇人民生活的品質,卻一再的被西方人士封為「貪婪之島」、「賭博共和國」、「殘忍之國」;我們關懷社會治安,但是綁架、勒索、械鬥案件卻層出不窮;當我們關懷文藝品質,「工地秀」、「牛肉場」卻成了本土藝術家禮讚的題材;我們關懷教育,最高學府學生卻以盜墓、竊取遺骨做為拍片、展覽之用。這一切難道都是因為「愛拼才會贏」的結果?有「拼」就有「仇」,有「贏」就有「輸」,難道台灣命運共同體原來只是建築在個人主義的偽道哲學上?

政治活動只是人類心智活動的部分紀錄

台灣「本土意識」之興起,有謂拜賜於「解嚴」。因為解嚴了,我們才敢正視人權,因為解禁了,我們才敢向政治提出異議,說穿了,這只是另一種「明哲保身」意識,與真正的「人道自覺」相去甚遠。既然是人道主義,我們就應該以「立足台灣,放眼天下」的開闊胸懷來培育屬於台灣獨有的海洋文化氣質。

文化運作,經常流露出殘酷的一面,殘酷的是,因為它無法抗拒歷史的包袱與現實壓力。台灣的文化不論是受到外在的政治、武力、經濟或文化的脅迫,現今的「體質」,不論我們認同或是質疑,我們只有去面對它、承認它、消化它。理想的文化典範,應當具備自主性、前瞻性與包容性,藐視台灣殖民文化的體質,便是忽略了文化在歷史角色中的涵意,如果我們刻意把先民的拓荒墾殖、移民的奮鬥掙扎、遺民的冤委調適後的歷史遺產一併抹滅,那麼這樣的本土意識便不是一種「自覺」,反而是走向另一條專制意識的不歸路。

事實上,人類活動脫離不了政治與經濟的主導,但以宏觀的人類發展史來看,歷史朝代政權的更迭,其實正反映了政治活動也只是人類心智活動的部分紀錄,古希臘、雅典或古中國的政治哲學,早已具備了民主的思潮,但是為何至今人類卻兜了一個大圈子?甚至當前的「民主」版本又如此之多?這些政治思潮的轉變或醞釀,並不能單獨的歸咎於少數政治野心家或政治思想家,只能說它們是「英雄」與「時勢」的輪替神話;「人民自決」是一種人權思想的意識型態,它可以形成「民主」共識,也可能毀於「暴民」政治,基於這個道理,人類祖先不論是提前進化的「北京人」還是晚進化的非洲部落,他們都曾有過一段「純樸」、「未污染」的歷史,不幸的是,在所謂「文明」的衍化過程中,無人能逃出歷史殘酷的巨輪。「工業文明」究竟帶給人類是福是禍?我們無法用微觀的斷代史來衡比,這也是當我們只從政治意識層面來觀察文化史的意義時,便會產生什麼叫「進步」?什麼叫「歷史」?的困惑。

理性面對文化共同體的事實

既然要把台灣史或台灣美術史放在一個世界史的眼界來考量,那麼,我們勢必要加強人類思想史與文化人類學的挖尋工作,政治、經濟、文化活動是一種「總體」活動,它們也各因視角不同而含有相互「浸淫」的功能,台灣本土意識的覺醒,也只有站在「真理愈辯愈明」的客觀學理基礎上,才能把台灣歷史際遇的盤根錯節釐清一番。

台灣現代藝術,有所謂「國畫」與「西畫」之爭,結果得到廣義的結論是:凡是中國人畫的畫,都是中國畫。更達觀的說法是:只要是人畫的畫,都叫做畫,何必去分中西畫?如今本土意識又將面臨一個新的挑戰——那便是什麼是「台灣畫」?原住民繪畫、東洋畫、中國畫是否也該被納入本土美術史?好在目前台灣在國際名分上,仍持續延用中華民國 (Republic of China),因此,當我們與西方作文化交流時,提到國畫(Chinese Painting) 指涉的便是中原傳統發展的繪畫,還不至於與台灣「國畫」 (Taiwanese's Chinese Painting) 或 (Chinese Painting Taiwan) 產生贅述的局面。當前的台灣美術史大多偏向「西畫」,或許這也是部分人士把日據時代受日本西化的美術發展視為主流,把原住民及四九年後官方登陸 (Official Landing) 的中國畫視為非主流的一種「抗衡」意識型態吧!

根據「一切的存在皆為了合理」或「一切的合理皆為了存在」,中國畫(水墨畫)已經在台灣生根、滋長。如果本土意識刻意要去切斷這條源自中原而在台灣「催生」的美術遺產,那麼勢必也要斬草除根,斷除濡沫已久的一切外來藝術思潮,才算「淨化」本土。如果我們釐斷了漢語系的根(包括漢語系八大方言中的閩南語、客家語、北京語等),切斷了水乳姻襲的漢化宗教、風俗、哲學觀,這樣豈不是把自己帶回第二次的文化大革命原始刼難?我寧可視台灣本土意識是一種多元文化體系發展的伸張,或者是抗衡主流意識的一次民主自覺,這個自覺的意義是讓我們能更清澈、理性的來面對我們形成文化共同體的事實,而非盲目的建構「民族論」、「國籍論」、「省籍論」的「排他」意識型態。

藝術品的成敗關鍵:品質

人類心智活動,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薪傳意義,它具有廣融異族文化的可塑性,進而培養人類堅毅的求生意志。藝文工作者,便是在這種普具「真理性」的入世文明中,找尋可貴的信念,當藝術淪為政治的籌碼時,藝術家就應當挺身予以辯斥,而非藉助政治運動來謀取自身的利益酬報。藝術家當然可以表現具有政治訴求的題材,但是藝術品的成敗關鍵最後還是得看作品的「品質」而定,在藝術的範疇裡,如果徒具人道主義的理念,而無法觸及「美學」的核心時,是否仍算是成功的「藝術品」?這應當才是本土藝術論證所關心的課題。

台灣現代藝術受西潮影響至今,不論是印象派、抽象畫或照相寫實以至於裝置藝術,儘管都憑依了西方某種創作理念,但是不幸的是,這些理念大都未能藉助作品的品質而相得益彰,以至於無法放在「國際稱秤」上取得對等的度衡。一般學者漠視了這個「陷阱」,反而指控西方理念蔽障了心智發展,喪失了自己文化的「根」,這多少也是本位主義矯枉過正後,對台灣現代藝術可能遭致的戕害。我們承認,西方美學的品質評定標準有其受質疑的部分,而且西方對於東方美學理念的品質也未必全能接受,但是在回首目前本土意識爭論的各種議題中,有多少焦點是針對中西美學「品質」的差異而進行研討的?又有多少是針對中西「文化」差異而提出警示的?時下打著本土意識招牌的作品,不論是繪畫或裝置,這些形式與內容,依然覆蓋在西方美學的窠臼下,當我們呼龥找尋「自我」定位時,我們卻缺乏勇氣去面對那些「自我」中的「非我」部分,這種尷尬的情況,就好比美國印地安人,在多元文化的簇擁下,推出了以羽毛圖騰做為「本土」的標籤,表現的卻是時下最時髦的墮胎合法化話題。

當大家都有飯吃之後

從某個角度來看,非主流與主流的抗爭,固然完成了「有飯大家吃」的局面,但是主流依然是主流,當大家都有飯吃之後,可曾想到,當家的便可以酒醉飯飽,高枕無憂了?本土意識在政治訴求上,也有類似的無奈,無論「獨立論」或「統一論」本來都具有相當深刻度的烏脫邦哲學色彩,但是由於理念與現實政治無法相容,結果本土意識的高尚政治情操,反而成為「現實利益,社會安定」的絆腳石。當然,我們必須承認,本土意識能在此時此刻提出發人深省的自覺運動,有其特定的歷史時空意義,在當今國際「失序」之際,政、經、文化衝擊後的反思是有必要的。當我們賦予台灣藝術「本土意識」的文化使命時,我們難免也賦予了她的政治色彩,唯一可慶的是,當文化意識籠罩在政治、經濟意識陰影下時,敏感的藝術家,尚且能秉持天賦直覺,在混沌的濁水中,呈現一絲清流。

(雄獅美術1992年5月255期)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