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寮紀事 |
|
文 / 沈昭良
那一夜,我們在震央上,
天昏地暗,山走路移,
飛沙走石,房倒屋毀,
剎那間,天搖地動,財物盡失,
一夕間,骨肉離散,天人永隔,
我們驚惶、恐懼、創痛、哀傷、
難以體悟生命的究竟涅槃,
這是一場大自然所給予最錐心徹骨的學習,
我們雖然跌了一跤,受創受苦,
未來中寮國小會在你我的加油下,
迎向安全、健康、快樂的新願景,
--中寮國小重建落成紀念碑。
內文:
中寮鄉學生人數最多、歷史最悠久的中寮國小,在九二一地震中,校舍嚴重損毀,為延續教學活動的進行,全體師生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暫時移往簡易教室,學習如何和燠熱酷暑共處。歷經十個月的積極趕工,由TVBS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所認養的中寮國小終於在今年二月二十二日落成啟用,師生與鄉親無不為新校舍的落成雀躍不已。
開學後,寬闊的迴廊下又出現追逐嬉戲的學童身影,課堂上的朗誦聲宏亮整齊。時近中午,等候學童下課的家長陸續在校門口群集。對中寮鄉親而言,這段景象雖仍是略帶陌生的熟悉,茫然躁動的情緒卻已逐漸獲得平息。
「在簡易教室上課的那段日子,或許是震災對於孩子們身心的強烈衝擊,學童不僅上課無法專心,彼此之間也經常為一些小事起爭執,新校舍啟用後,學習環境安定了,我明顯感覺到班上學生變得柔軟許多,懂得相互包容,對於群體活動的參與意願也較之前主動積極。」「那些日子我實在不知道如何教一個孩子遠離悲傷,克服恐懼;尤其在經歷這麼大的災難之後。現在看他們,我只能說,孩子們真的很勇敢。」任教於中寮國小的曾淑玟老師有感而發。
登高鳥瞰校區,具備防水、隔熱效果的斜屋頂,採光、通風良好的南北坐向,配合當地自然環境的造型設計和材料使用,作為中寮主要地標的鐘塔,名為聚寶屋的資源回收中心,八角形的音樂教室,沉穩內歛的灰藍色系,結合生態教學和親水園區的田園小學風格,加上低樓層的SRC鋼骨結構,總是吸引過往民眾的駐足驚歎。
嶄新的中寮國小重新延展在受創的土地上,就像寶石般璀璨耀眼。她不僅將成為帶動全鄉學習的社區學園、中寮浴火重生的精神象徵,也為漫長艱辛的重建進程奠定穩實的根基。
自清嘉慶年間開墾以來,土地一直是中寮人生存命脈所繫。香蕉、樹薯、柳丁和檳榔的種植,都曾為中寮不同階段的農業發展締造奇蹟。至今仍為人爭誦的傳奇,不外是日據時期植滿山壑的山蕉,口味獨特,有別於平地所產的一般香蕉,因此深受日本天皇喜愛,形成大量的出口所需,造就了中寮「香蕉王國」的稱譽。直到光復後,香蕉停止輸日,繁榮的盛景才成為歷史的回憶。
中寮雖處位處觀光立縣的南投,由於鄉內沒有主要幹道經過,加上缺乏吸引人潮觀光景點,一般人鮮少在旅途中路過中寮,更別說細細品味它樸實的風貌了。
長期以來,身處發展邊緣的中寮人似乎早已習慣這種被遺忘的日子,只是靜默地守著土地和家園,以自力救濟的方式找尋農業發展的生機。然而沒沒無聞的恬靜農村,卻因為九二一的地動山搖付出慘痛的代價:一百九十七人死亡和兩千五百多間屋舍傾毀,讓中寮一夕間成為國內外矚目的焦點。其中受創最為嚴重的莫過於集結鄉內多數行政和商業中心的永平村。在中寮的眾多村落中,永平村的腹地平坦遼闊,打從日據時代起,一直是鄉內交通轉運的樞紐,甘蔗、香蕉出產鼎盛時期的集散地;不但伴隨中寮走過歲月風華,也見證中寮農業發展的興衰起落。
然而造化弄人,那一夜天崩地裂,哀鴻遍野,烈火照亮暗夜。九二一震災,讓永平村歷經百年僅見的浩劫。村內最為繁華熱鬧的永平路上,九成五左右房倒屋毀,四十位村民在地震中喪生。對於同時承載榮耀與苦難的永平,中寮人內心不僅多了幾分緬懷和哀戚,如何儘速重建、回復生機,也成為村民最關心的議題。
自震災發生以來,除了公益團體的接力協助,讓鄉民的生活暫時得到安置,中原大學建築系的規畫團隊也於震後不久隨即進駐中寮,一面招募建築師志工,為產權清楚者設計家屋,一面為產權複雜者進行地籍整理和權利試算,為日後的重建事宜預作準備。
在規畫的過程中,為了有效凝聚共識,更不斷舉辦社區論壇,透過意見的交換,讓居民實際參與重建規畫的構想。其間,雖面臨地籍複雜、土地持分共有和居民意見分歧等諸多困難,在中原大學規畫團隊和居民的溝通努力下,植基於中寮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社區網路人才和人文潛力的整體規畫,歷經學者專家無數次的討論修正和居民的引頸期盼下,終於拍板定案,進入法定公告階段。
地震發生迄今兩年,無止盡的等待雖幾度讓居民對於未來的期盼流於夢幻,甚至殘酷地衝擊居民重建的信心和熱望。如今,隨著重建規畫的完成,願景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想像。在居民準備邁入重建進程的同時,期待公務部門能以民為念,勇於任事,積極落實推動重建規畫中關於自然環境復育、在地產業升級和人文資源運用等相關設計,讓永平再造、中寮重生。倘若如此,我們可以樂觀地相信,明年此時迴盪著校園鐘聲的中寮,將會充滿歡欣喜悅的心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