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怡亭
Hou I-Ting
簡歷年表 Biography
個展自述 Statement
相關評論 Other Criticism
相關專文 Essays
網站連結 link


『剝皮療』(Bopiliao)變裝秀
English
文 / 侯怡亭

台灣包容各種文化的性格,有著清末南方等省的遷移所帶來的精緻文化,也有原初台灣的島民及客家人勤儉生活型態,日本占領台灣所移植的台灣現代化開端,教育、服裝及建築全面性以西化中的日本文化形式出現。當時後的台灣家庭,父親穿著西裝,母親則穿著清末民初傳統的大襟衫,下半身有時混合日式的長裙,腳上為裹小腳的繡鞋,有時婦女還帶著滿人或漢人的頭飾,小孩則普遍穿著日本服飾混和漢人及西服,腳下則是夾腳拖。這樣一個具有「後殖民」(postcolonial)性格的地方,有著融合各方的文化進而產生地方性的特色,這是一個用當代詮釋後的新本土性,也是我們主體的位置。

剝皮寮原為地理上的名稱,經藝術家改寫成一種穿衣術的新名詞:剝皮『療』,將文字拆開後,剝有去除的意義,皮等同於表層、表皮,療有著治療、更新的涵義。試圖用一種拆解,解構的方式重構新美學,一種換膚美容術。以當代全球化浪潮及時尚時代的女性角度去回溯台北市早期西區婦女之服飾與生活樣貌,並融合從古自今各種文化交融下的女性,呈現文化上的交雜多樣性。

回溯的時間軸線由清末民初演進到台灣光復時期並拉到現代時空,台灣光復時空背景下日本文化之洗禮,清末民初台灣(福建人)庶民生活之特色與現今媒體資訊及流行時尚女性意識崛起等養分,經由藝術家揉搓表現,將被遺忘的台灣傳統女性風采經由當代時尚美感的再變造,組構焠鍊出一種時空濃縮的新美時尚感。集結日據時代到台灣光復至今的服裝近代史,並結合早期艋舺地區服裝產業,與當代時尚產業之流行元素併置結合。藝術家選擇了一個屬於早期婦女經常出現的場所,例如市場、茶室等,以一種展示自己身體姿態面對一個公共性場域,,由藝術家本人在剝皮寮等場景以現代的姿態展現過往至今的台灣女性風情並將當代女性與傳統女性的特點結合。傳統刺繡的技法加工在數位輸出的影像表層上,意味著一種在冰冷科技的介面上(影像輸出)試圖回歸到人本身具有的溫度,以及手部的操作,刺繡的形式則是藝術家將過往傳統服裝形式經由拼貼,讓被遺忘的傳統時尚化。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