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第一那恰達 |
|
文 / 邵樂人
史上第一那恰達, 2012, 錄像記錄, 9'05"
The World's First Nachata, 2012, video documentation, 9'05"
作品介紹:
搬回台灣後,我驚訝的發現台灣舞者廣泛的接受巴恰達。這是一件令我困惑的事。
巴恰達(Bachata)是在二十世紀初來自於多明尼加共和國的一種有鄉土味的、多情的、傷心的、而且時常是苦悶的音樂。巴恰達有它專屬的舞蹈,是一種性感、情慾、或性慾的舞。巴恰達曾經沒落過一段時間,當時它鮮少在廣播電台上被播放,並禁止在電視或平面媒體中被討論到。巴恰達在正式場合中是被禁止演奏的,因此巴恰達輾轉遷移到貧民區的酒吧與妓院,深受勞工階級的喜愛,也因為周遭環境的影響,歌詞內容圍繞著性、絕望、與艱辛的生活。
為何一個肢體上相較保守的台灣社會可如此輕易地接受這近乎不雅的巴恰達?這時我突然想到另一種有鄉土味的音樂…
那卡西(流し)是一種台灣本土的音樂,日文原意為「流」,有關於樂手自由伴奏的能力與遊走的工作性質。那卡西源自於二戰後的北投,當時這個國際知名的「溫柔鄉」風化區湧進了美軍、日本遊客、和本地的買春客;那卡西便是這個環境下深受平民的愛戴的產物,但遭上流社會的排斥。
難道台灣人是以喜歡那卡西的情懷在喜歡巴恰達?樂器演奏、唱腔、與歌詞上,兩者都有著雷同的悲情與苦命味。若李柄輝翻唱了Luis Segura的歌,感覺是件多麼天經地義的事;在地球兩端的島嶼獨立的發展著同樣的故事,我決定要製作出一首結合那卡西與巴恰達的歌。
在這個計畫中,我先請朋友把一首巴恰達歌填上台語歌詞,並邀請北投那卡西樂手用電子琴取代巴恰達的吉他與貝斯,保留邦戈鼓(Bongo),創出了史上第一「那恰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