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驊
Wang Pin-Hua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藝瘠之壤的活水—侯王淑昭、李錦季與春之藝廊
 
文 / 王品驊, 高愷珮

成立於1978年4月22日的春之藝廊,最初由陳逢椿、陳昭武、侯博文及侯王淑昭等四位股東所組成,由侯王淑昭女士負責營運的工作。在那樣一個美術生態尚未形成的年代,她曾經向前輩藝術家顏水龍請教該如何經營藝廊。在這樣的機緣中,顏水龍推薦當時正在實踐大學教書的青年畫家吳耀忠,基於愛才與惜才的眼光,侯王淑昭從1978年至1981年間,聘任吳耀忠擔任畫廊經理。本身受教於李梅樹的吳耀忠,也在該階段為春之規劃了藝術講座系列;與雄獅美術合辦新人獎;發掘長年為藝壇忽略、鮮受關注的陳澄波、洪瑞麟等畫家,推出前輩美術家系列畫展,使眾多珍貴原作得以重見天日。春之藝廊在第一階段就奠定了重視藝術教育、鼓勵創作的營運方針。

1981年,侯王淑昭買下所有股份,繼續主持營運工作,聘任李錦季於1982-1987年期間擔任畫廊經理。在侯王淑昭對於藝術的開放與鼓勵態度之下,及受過編輯訓練與歷史系背景的李錦季規劃下,期間舉辦的展覽、活動,具體而微地展現1980年代藝術與社會的氛圍,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尚未成立之前,儼然肩負起官方美術館的教育推廣角色,不餘遺力地推動具有觀念性、實驗性的藝術創作。

以教育為導向的畫廊

在台灣第一座現代美術館成立之前,1980年代初期主要的官方藝術展演場所僅有歷史博物館闢出的國家畫廊及各縣市文化中心,並未有專職推廣、展示現代藝術的場地。而自七○年代末劇增的私人畫廊雖提供為數不少的展示場所,不免因其銷售為主的商業間接壓制了觀念取向等難以收藏的前衛創作。春之藝廊,儘管置身於當時畫廊普遍以展覽銷售為主要目標的氛圍下,侯王淑昭仍毅然將春之定位為教育功能的藝廊,一方面希望能拉近藝術與大眾間的距離,改變民眾對於藝術的貧瘠想像,一方面則提供當代藝術家獨立的展演平台,增加其曝光的機會。對於當時未經營藝術空間之前、未曾有過與媒體往來經驗的侯王淑昭而言,面對記者的追問,她秉持著信念,認為只要畫廊用心認真的辦出好展覽,累積口碑,從展覽中可看見藝術圈創作走向的縮影並產生後續影響力。她相信就可能做出讓藝術家、觀眾及藝術圈都懷念,也讓媒體記者非報導不可的成績。

因此,從1982年開始,春之藝廊除了展出部分較為傳統的美術展覽外,亦大力推廣以觀念為導向的前衛藝術,或是年輕學子較具實驗性的新穎創作。如莊普、林壽宇、葉竹盛、陳世明、羅青、劉良佑、張照堂、蔡榮祐、袁金塔、鄭在東、陳來興、邱亞才、謝春德、楊世芝等人都曾展出。除此之外,春之也推廣國外藝術,如1983年的「新漢城畫派大展──紙與造形專題」,國外藝術家對於材質的高度探索及實驗均對當時藝壇造成衝擊。

相較於當時對於藝術的認知仍停留在印象派、立體派等19世紀美術風格的印象,春之舉辦的多檔展覽不僅在視覺上有別以往,觀念亦十分獨特。看見這些不同於認知中的藝術作品,侯王淑昭的朋友們紛紛對她說:「你真的看得懂那些藝術嗎?這樣作好嗎?」即便遭受質疑,侯王淑昭仍十分堅定畫廊要作的事,就是鼓勵台灣當代藝術,「藝術家都是非常有想法有創造力的,春之藝廊應該有平台給他們好好發揮,讓他們專心去作想要作的事情,我想這就是春之重要的成果」。

時代的先端

此時春之舉辦的展覽,包含裝置、表演藝術、錄像藝術等當時在台灣仍十分罕見的創作形式,皆提出另一套新的觀看展演思維,實際上也是畫廊經理李錦季的縝密考量,思考畫廊的展演事件如何與畫廊空間、群眾融為一體,透過傳統空間思維的扭轉,重新建構與群眾之間的關係。

以歷史角度進行展覽方向的規劃,使得春之成為1980年代藝術圈重要的代表性據點,連帶影響了甫成立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走向。如春之於1984年舉辦的「異度空間」,便有論者(參見沈以正〈從異度空間展看美術館展覽的途向〉一文)建議此類展覽應由美術館創導及促成。

憶及當時畫廊展出裝置藝術及表演藝術等藝術形式,即便距今已有二十多年,侯王淑昭仍可娓娓而談第一次看見洪素珍於春之發表《坐在綠色中》的表演細節:「我記得洪素珍作打坐的姿勢,她的人像被燈光投映在身後的紙上,助理用火藥描繪她的影子,然後點火。那天是在晚上表演,所有的觀眾都在非常安靜的狀態裡,看火藥沿著她的影子輪廓一直燒、一直燒。我很享受大家屏氣凝神地看著火藥從起點延燒到終點的樣子跟氛圍,最後燒完時那張影子的像就掉下來了,光線瞬間穿透人影的框,投映到背後的牆面上。那個瞬間讓我非常感動。」

以畫廊經營者的角度來說,侯王淑昭並不要求自己必須全盤理解藝術家談論的觀念,即便她未能完全理解藝術家所要表達的內涵,她也不抗拒這樣的藝術發生。

正是侯王淑昭對於藝術的包容態度、不設限藝術家的展演形態,方包容春之藝廊能在八零年代同時涵括傳統與前衛兩種類型殊異的展覽;同時也在畫廊經理有意識的思考畫廊空間、當下時空與台灣美術史之間的關聯,值得我們今日不斷探詢春之藝廊在八○年代歷史述說過程中具有的意義。

《藝術家》雜誌第451期(2012.12月專輯台灣1980:藝術、空間與事件)
--------------------
受訪者/侯王淑昭、李錦季
採訪/王品驊
整理/高愷珮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