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瑞憲《城市風景》 看見開發危機
|
|
文 / 吳垠慧
提起大城市,腦海浮現何種「風景」?藝術家徐瑞憲打造的「城市風景」,建造高樓的工程吊臂林立,充斥生活四周,而潛盾機以驚人的氣勢,在人們看不見的地底工作。徐瑞憲希望喚起人們思考,在這些看似現代又摩登的建築背後,也許哪一天,看不見的開發危機將撞裂人們建立的「水泥叢林」。
徐瑞憲近年在紐約、台北兩地工作與生活,旅居國外這段期間,看到大城市裡的共同「風景」,就是不斷興建的摩天高樓造成天際線的改變,及地下化的擴張與延伸至周遭的場域空間。
目前在伊通公園發表的「城市風景」個展當中,他以嫻熟的機械裝置,建造出一座微型城市《城市風景》,呈現工程吊臂與建築模版的一幕景致,徐瑞憲說,這座「城市」還會不斷延伸「長高」。
在此一旁彷如撞出牆面的潛盾機,標示了人們《看不見的風景》,這些龐然碩大的工業器具彷如氣力無窮的怪獸,打通地層建造地下世界,而地上一塊龜裂的水泥塊,隱喻住家哪天可能遭受器具的破壞。
徐瑞憲過去為人熟知的,是他擅長以機械動力裝置表達童年或個人記憶,冰冷的工業材質經過轉化,變成具溫度的立體雕塑。
事實上,環境議題也是徐瑞憲長期以來的關注焦點,10多年前他便以照相寫實的手法,畫下「台灣河川系列」的水彩畫,這次展出其中一幅《城市之河》描繪的是淡水河垃圾滿布之景,「經濟發展帶來城市現象,對人類文明與生命究竟有何意義?」
徐瑞憲1966生於台北,在眷村成長,1997年取得法國國家高等造型藝術表達文憑,為台灣從事機械動力創作的代表性藝術家,20多年來他透過雙手的極度勞動,將馬達、齒輪等零件,做成複雜精確的機械設計,2012年於北美館舉行「彩虹的邊線」個展。
雖然經常「把玩」機械,徐瑞憲卻認為,現代社會在極度發展的視覺壓力下,簡單的風景反而帶來心靈的平和,一如作品《城市角落》是他在展場安置的一株株不起眼小榕樹,安靜地躺在角落。「城市風景」展至4月12日。
2014-03-31 中國時報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