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顛覆日常所見
|
|
文 / 吳垠慧
人們走進美術館或畫廊,習慣看到牆上懸掛的藝術品、矗立在空間裡的雕塑品,但藝術家賴志盛卻像考古學家、往牆上的油漆層層「開挖」,磨掉一層層的油漆,露出下方若隱若現的圖案,這些全是過去展覽遺留下的痕跡,賴志盛藉由磨除的動作,除了道出展示牆的「生命史」,也「直接在展覽現場挖出一幅畫」。
這件名為《無題之後》的作品,現在誠品畫廊展出,長680公分寬240公分,從磨砂紙、機器磨砂層層「開挖」,最後一層是誠品畫廊2009年搬遷至現址舉辦的第一檔展覽「林明弘個展」時留下的彩繪牆,彷如時光倒流。
「我們其實不太靠近、關注自己所在的範圍,我只是把感受拉回現實,直接回應現場,面對『這』個此時、此地、此刻,我認為面對『這』個過程是最美好的」,賴志盛在個展「這」當中,梳理近年的創作脈絡,他習於翻轉人們習慣的認知,開啟我們用另一個視野對面身處的現實。
裝置《這》是個展中最大的作品,在畫廊超過20米長的展廳中,製作一個幾乎同尺寸的新天花板,從頂端懸吊下來,離地183公分,令人產生壓迫感。
透過不斷描繪、顛覆日常所見之物,賴志盛引領觀眾看見被忽略的日常,「現實是創作的基礎,但當我們感覺到現實世界正往某個方向前進的時候,藝術家要做的也許是除了朝這個方向前進之外的任何事」,「我的創作在哪?如果有個動作可以形容它,那該像是某個鬆手的瞬間。」
(中國時報2015.06.2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