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屏
Iris Shu-Ping Huang
簡歷年表 Biography
策展經歷 Exhibitions Curated
相關專文 Essays
著作出版 Publications


搞破壞─梅氏解讀玩 展覽論述
 
文 / 黃舒屏

梅丁衍是台灣藝術家中對於台灣複雜政治文化議題投入最深也最為專注的藝術家,他的作品看似充滿時下政治意識的中毒過深,大量運用了大眾極為熟悉的政治人物圖像、政治符號(例如國旗),也時常針對一些時下的政治議題與發生的事件,以藝術的形式作發言。然而,藝術家卻將這些指涉政治與文化混種的荒唐錯置,視為一種身分認同與存在的自我辯證,詮釋台灣文化不離政治現實的認同課題,及其背後盤根錯節的歷史情節與文化情愫。

單純將梅丁衍定位在政治性藝術是極為片面且表面的,因為他所藉由政治現實加以解讀的是台灣不純粹也從不單純的文化主體,以及背裡不為人所道的詭妙機制,微妙的政治現象是台灣文化中一個獨特且極有趣的元素,它不僅常常是政治人物在理想與心機之間的角力與詭辯,對於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來說,它同時具現了台灣文化本質中夾雜在現實與想像,過去與現在的游離情態,是認知一種與矛盾共存的現實模式。

然而把政治當作藝術表現的一個主題,是極危險卻又極富挑戰性的,因為許多人並不承認政治可以當作一種文化結構來討論,也不認為藝術可以包容政治議題的表述。然不可否認的是,政治反映了台灣文化矛盾的存在本質,無關乎政治正不正確,而是一種無以名狀的鄉關何處,文化成了一種無處抒發的鄉愁,愁困於過去的歷史情節與百昧雜陳的複雜情結,造就了梅丁衍錯置交合的美學語彙,雖然借用了政治的符徵,藝術家特意選擇了一種似是而非、混雜間錯的游移手法,不求政治立場的明確,也不表明立足何方,因為在此種種矛盾衝擊的交會點,存在著一種失落的焦慮,而此焦慮在梅丁衍的轉化之下,成為一種積極辯譯文化定位的思絡。他以此質疑所謂正統的存在,挑戰所謂單一詮釋的認知危機,與其將梅丁衍所挪用的符碼來求證他對泛政治化的狂熱,還不如藉由他對政治符碼的轉化以及其借解構手法解放意涵的多變性,來詮釋種種交雜在政治表象下錯綜複雜的文化情愫以及認同焦慮,這同時也正是經歷殖民歷史與全球文化入植下,始終妾身未名的台灣主體。這混雜著政治角力與文化交融的矛盾癥結,存在於藝術家對於自身的表述,也透過藝術的語言,呈現了其對於生活現實的表達語式,這不僅僅是一個外國人進入中國餐館品嚐中國菜所認知的中國文化那麼單純,所謂文化的正統,經由偏移的地理方位,對於本位的想像,猶如在異地的中國餐館品嚐中國料理,外人永遠不知透過港式經營品味的介入,這所謂「中國風味」也不過是對於文化正統的想像。台式文化品味正是介入了中國傳統、日式潮流、美國風情,以及所有進口風味之後,所對於文化正統的想像。

藝術家以梅氏獨門調配的解讀秘方,用以解構對於正統的單一詮釋,同時對權制運作下權力的單向運輸,提出反擊;梅丁衍藉由幽默的方式化解政治的僵化形式,並深入其交錯文化情結的矛盾層面,製造一種啼笑皆非的複雜情緒;這醞釀許久的梅氏解方,意在以軟性的幽默哲學,嘗試治癒認同焦慮中的分裂情緒,並為百思不解的愁困失落尋求一種豁然的開釋。他企圖以嘲諷的柔性語彙調和沉重的歷史情節與文化包袱,運用一種類似太極式力量的轉移,以柔克剛,他解除了政治圖像與符號所代表的權威性,同時借力使力,打破了這些象徵絕對威權背後的絕對詮釋,以一種新鮮巧妙地排列方式,化解已然確立的威權言說之下的「不可解讀性」,重新賦予解讀,梅丁衍運用他對於語言與歷史文化的深厚涵養,先是借用了雙關語的語言意義轉化的形式,然後以去權威化的表達方式,對許多「約定成俗」的價值觀進行解構,刻意將一種已經存在於成規的共識打破,藉此釋放主體的發言權。

在此次展覽的規劃中,從梅丁衍對於二二八議題的關注開始談起,接著相對應安排了【2號構成】、【國旗】、【諷刺的紀念碑】等稍早的創作作品,在脈絡上,首先呈現藝術家早期所深刻經歷與體悟的「禁語」、「失語」,乃至於之後打破語言、圖像等思考邏輯的因果順序,最終找到一種積極發言的管道;二二八議題在歷史的語彙從被視為禁忌,而成為表達上的盲點,在威權體制下的一元論述之下,自由的發言主體是被禁錮的,這也是梅丁衍在【2號構成】的油畫中,所缺席的主體,人物的臉孔隱藏在這框式的表達之外,隱而不見。【國旗】、【諷刺的紀念碑】等作企圖突破表達形式的制式框架,假以一種反權威的姿態,對不可觸犯的禁忌作主體發言的陳述。

對於梅丁衍來說,政治的情態顯然還有更深沉的文化因果為其養成背景,影響著藝術家對於自身同樣的思考模式,種種過去及現在的歷史與政治都為文化調養的一個環節,這樣的思絡落實在他對於傳統文化、藝術歷史、國族情結等等複雜的情愫:【子不語】、【中體西用】、以及【國破山河在】等作,反應了梅丁衍在中國傳統與西學體系中汲取養分卻又感受到邊緣文化的無從定位。梅丁衍從早期達達物件、超現實邏輯的哲學性思考,乃到九零年代之後充滿批判式普普精神的諷刺圖像語言,西方藝術文化思潮對於台灣當代藝術家的影響,在梅丁衍的個人藝術發展歷程上充分顯現,有趣的是,這股造就藝術家大膽無畏的前衛反動,也以一股驚人的反噬力量,瓦解西方藝術建立的絕對美學,並對西方文化的歷史強勢作出回應,梅丁衍將杜象玩弄西方藝術傳統的手法加諸在杜象著名的【泉】作品之中,以同樣的反治之道搬弄了西方前衛派的大師杜象;身為台灣藝術家,對於文化定位的焦慮與渴望,他反映在【子不語】中對傳統的反叛,也巧妙地以自身文化的思維模式注入在西方藝術的表現中,形成一種積極的介入與詮釋。藉由破壞底蘊意涵,於立足在台灣所在的本位方向,重新對中西文化提出詮釋,經由彼此差異與認同間的互為詮釋,梅丁衍轉借政治的語態,表達他於藝術形式及內涵上的積極思考。「解讀」是主詞的介入,他所代表的台灣藝術不僅僅只是在歷史淵源上深受西方思維、日式文化與中式傳統的影響承受者,他同時也以主詞的介入解讀,為在歷史脈絡上始終「缺席」的台灣文化主體,宣告「在場」。

梅丁衍的作品依循著尋找認同的道路,無論是在他刻意翻覆的政治權制,或是在幽默一下的文化現象背後,【哀敦砥悌】的思考始終要不斷地進行著,如同藝術家在【台日親善╱日台親善】與【給我抱抱】作品中開放式的論壇場域,除了體現種種關於政治情態、文化情境、國際局面等微妙的政治操作,同時隱涉台灣的缺席主體;但在這充滿軟式抗衡與軟性嘲諷的玩樂性裝置作品中,梅丁衍讓參與的觀眾有一席之地,盡情暢談、大聲發言,除了反諷我們在國際地位中被壓抑的發言權之外,也突顯關於文化與認同背後複雜的政治性。藝術家將沉重的思考賦予一種破解與開解的樂觀形式,例如在此展出的【給我抱抱】,為沉澱過後的複雜心思,尋找到一處包容鄉關何在的安身之所。

此番展出的藝術家新作【政治煉金術】,同時也呈現一種曖昧的焦慮與積極商業心態,作品中的金門鋼刀彷彿反映了台灣人民一種適應時態的樂觀與進取,而這一點倒相當適時地表現在政治陰影下發展蓬勃商業形象的台灣島,當然這商業定位也反而取代了人們思考文化定位的心思,甚至影響了政治的策略操作以及本地在國際政治暨文化局勢以金錢成就外交耐人尋味的心態,呼應另一作品【哀敦砥悌】,也格外引人深思。

【台日親善╱日台親善】、【我可不可以傲慢一下】兩作反映了台灣與日本歷史文化結構的親善與矛盾;【給我抱抱】與【戒急用忍】,也相對提出台灣在國際視野中急於擁抱、親善國際(非)盟友,但是反觀其中國際觀內所操作的強權體制所隱藏在外交策略中弔詭的文化觀,是否也應該緩緩迫切的腳步,作更深層的一些思考。承接【政治煉金術】中透露的商業/文化的議題,【我可不可以傲慢一下】裡的本土製洋傘、【台日親善╱日台親善】中的香蕉、蓬萊米,【台灣製】的海灘鞋、【戒急用忍】的串珠,包括毛線抱枕等等充滿本土色彩的商品,在這裡全都表露了一種掙扎在商業機制與文化認同的縫隙中的複雜心境。梅丁衍將政客們玩弄的深沉政治語言,回歸到一種大眾式的輕鬆幽默,這種游擊式的幽默顛覆,嘗試在消化不良的議題上,提供通體舒暢的解讀玩,並以此解讀方式,作為一個名為台灣以及一個屬於藝術家主體的自我宣吉。
 
Copyright © IT PARK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 41, 2fl YiTong St. TAIPEI, Taiwan Postal Code: 10486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Art Director / Chen Hui-Chiao Programer / Kej Jang, Boggy Jang